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藝典同步拍|大唐西市2017夏季藝術品拍賣會

外圓內方

古幣也

亦為做人之道

藝典中國此次與北京景星麟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合作, 將在網上同步“大唐西市2017夏季藝術品拍賣會”,

屆時可通過藝典同步拍觀看拍場直播、參與競價。 本次拍賣將推出2017年張衛東收藏古錢幣專場。 預展時間為9月15日到17日, 並將於9月17日開拍。 舉槌在即, 精彩不容錯過。

精品預覽

LOT.1446

清代 天下太平鎮庫錢

直徑約:51.3mm 厚度約:10.7mm 重約:226.1g

估價:50,000 元

鎮庫錢古已有之, 如“大唐鎮庫”,

另據記載明代萬曆年間有鎮庫銀錠一枚, 銘文“鎮庫寶銀”, 重五百兩, 現藏日本造幣局。 清代鎮庫錢目前所知有天下太平、光緒通寶背寶源大錢、寶源局造背鎮庫三種, 特點是大型厚重、製造規整、氣勢不凡, 存世均罕。 2013年嘉德春拍一枚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以253萬元成交。

此枚天下太平鎮庫大錢, 直徑51.3mm, 厚10.7mm, 重226.1g, 鑄工規整, 錢文端莊大氣, 厚重逾常, 包漿熟潤, 手感甚佳。 觀其文字、鑄造風格, 年代較早, 似為嘉慶時物, 存世罕見, 可稱清錢珍品。

LOT.1144

清代 咸豐重寶寶鞏當十部頒樣錢

直徑約:38.1mm 厚度約:3.0mm

估價:3,000 元

寶鞏部頒樣不論小平、還是當五以上大錢均極罕見, 此枚錢幣當十兩字老剔, 十分可惜, 存世極罕的品種, 能有如此狀態, 仍不失部頒風采, 存世數枚。

LOT.1237

五代十國 天德重寶背殷

直徑約:33.9mm 厚度約:3.7mm 重約:20.3g

估價:80,000 元

五代十國閩鑄幣, 後樑開平三年(909年), 王審知被封為閩王, 佔有今福建一帶, 曾一度繁榮。 審知死後, 諸子不肖, 939年, 王延曦即位, 改元永隆, 暴虐無道, 其弟王延政苦勸不聽, 遂於永隆五年(943年)在自己控制的建州稱帝, 國號殷, 改元天德, 天德重寶即鑄於此時, 因存世罕少, 歷來被奉為珍品。 民國錢幣學家王蔭嘉先生得此而自號“殷泉”, 前輩所重如是。

天德重寶從文字上來看, 根據“寶” 字寫法不同, 可分為“楷寶”、“隸寶”兩種版式, 但同版式間細分往往又有小異,

故此錢鑄造工藝是母錢翻砂還是類似永隆通寶的范鑄, 尚可商榷。

此枚天德重寶背殷, 錢徑33.9mm, 厚3.7mm, 屬大樣厚重版, 楷寶, 背“殷”字, 邊輪呈圓弧狀, 形制渾厚, 頗饒古趣, 近年發現於江西一帶, 鏽色漂亮, 保存完好, 極為難得, 恰如藥雨先生所詠:“盛朝製作誰推重?亂世文章偏值錢。 ”

LOT.1089

宋代 建炎通寶點建折五型試鑄

直徑約:33.1mm 厚度約:2.4mm 重約:9.9g

估價:50,000 元

宋高宗趙構建炎年間(1127~1130年)鑄,同時鑄有建炎重寶、建炎元寶,重寶僅折三篆書一種,元寶為小平錢,真、篆成對,另見折二型試鑄。通寶版式較多,其中有一套“點建”版,之前發現有小平、折二、折三3種,書法瘦勁,存世均少,為泉界所重。

此枚建炎通寶“點建”版,直徑33.1mm,厚2.4mm,而普通折三型點建直徑在29~30mm之間,厚度1.5~2mm,無論直徑、厚度均有明顯差異。觀其製作精良,錢文清晰規矩,輪郭周正,當為折五型或折三初鑄試樣,近年發現於甘肅,略帶熟坑,鏽色層次分明,為開門見山之物,據聞此版式已發現3枚,可相互佐證,應居南宋錢幣珍品之列。

LOT.1488

清代 光緒十四年黔寶

直徑約:39.9mm

估價:200,000 元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幣,系手工土法打制而成,重量七錢二分的有:光緒十四年、十六年二種,均極罕見。該幣銀質精良、保存狀態十分完美,多年前出自貴州安順,收藏者秘不示人,為銀幣中極為難得之品種,目前存世數枚。

LOT.1437

清代 天下太平背滿文鎏金宮錢

直徑約:61.8mm 厚度約:4.3mm 重約:104.4g

估價:120,000 元

“天下太平”四字最早出自《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後人用於指天下大治。因寓意吉祥,自唐至清,常被用做宮錢、民俗錢題材。清宮藏有明代萬曆雕漆大盒,上飾有天下太平錢一枚,乾隆皇帝在把玩之餘為其賦詩:“龍擎天下太平錢,盒識猶看金字鐫。”可能由於皇帝的喜愛,自乾隆至清末,歷朝皆有天下太平宮錢,用途有墜袱、上樑、鎮庫等。

在天下太平宮錢系列中,有一類面漢字、背滿文,陰刻鎏金,製作精美,此類錢曾在故宮大修過程中,在宮殿(如乾清宮、奉先殿)大樑上發現多枚,可見其性質為宮廷上樑錢,因性質特殊,目前多在宮中保存,民間罕見。

此枚天下太平背滿文鎏金宮錢,直徑61.8mm,厚4.3mm,穿口決文,陰刻力度頗佳,金水飽滿,雍容大氣,系極少量流入民間的宮廷上樑錢珍品。

LOT.1390

清代 康熙通寶部頒式套子錢一套20枚

直徑約:27.6mm厚度約:1.3mm

估價:50,000 元

清代是我國錢幣鑄造的高峰期,行用錢、宮錢、民俗錢品類繁多。康熙皇帝8歲即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期間重農治河、興文重教、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噶爾叛亂,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開創了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期間鑄行康熙通寶錢,按背文可分做滿文式與滿漢文式兩類,滿文式由中央鑄造,滿漢文式由地方鑄造(共22個錢局),背文分別為滿漢文: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鞏、西,個大精美,對穩定、繁榮當時的社會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鞏、西”二局存世罕見,人們把常見的前20局連綴成五言詩:“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反映了民間對康熙錢的喜愛。據說在康熙本朝就有人收集二十局套錢,後來不少錢局自己也開鑄二十局詩文套錢,多在乾隆至光緒年間,面文仍為“康熙通寶”,專為滿足人們收藏、祈福之用,鑄量稀少,收藏界俗稱它們為“套子錢”。這種“套子錢文化”自康熙一直延續到清末,同一錢局所鑄套子錢風格一致、整齊劃一,僅背滿漢文不同,集藏難度大,受到藏家的追捧。

該項康熙部頒式套子錢,因其鑄造精良,書法俊美,早期一直被認作康熙朝所鑄部頒樣錢,近年隨著對套子錢收藏、研究的深入,根據其鑄造風格及康熙朝鑄錢的歷史背景,認為該套“長撇熙雙點通”康熙通寶應為清代中後期所鑄套子錢。因其受歡迎程度高,在康熙套子錢系列中早已聲名鵲起,錢幣界仍稱它為“部頒式套子錢”,當下市場單枚極美品成交價格穩定在8000-10000元,泉友往往得一而為幸事。此套直徑在27~28mm之間,銅質精良,字口清晰,均為傳世黃亮包漿,喜慶可人,單枚均可達到極美品相,成套極為難得,國內罕有上拍,為本場清錢系列又一精品。

LOT.1147

清代 咸豐重寶背滿文寶鞏

直徑約:33.8mm 厚度約:2.2mm

估價:3,000 元

寶鞏咸豐重寶,背大滿文寶鞏,雖未鑄當十兩字,實屬當十型開爐錢,目前發現的有康熙、乾隆、嘉慶、咸豐、同治五種,從鑄造工藝看,為同治年寶鞏局開爐所鑄,此系列錢幣均極罕見,咸豐重寶目前存世二枚。

編輯 | HNB

LOT.1089

宋代 建炎通寶點建折五型試鑄

直徑約:33.1mm 厚度約:2.4mm 重約:9.9g

估價:50,000 元

宋高宗趙構建炎年間(1127~1130年)鑄,同時鑄有建炎重寶、建炎元寶,重寶僅折三篆書一種,元寶為小平錢,真、篆成對,另見折二型試鑄。通寶版式較多,其中有一套“點建”版,之前發現有小平、折二、折三3種,書法瘦勁,存世均少,為泉界所重。

此枚建炎通寶“點建”版,直徑33.1mm,厚2.4mm,而普通折三型點建直徑在29~30mm之間,厚度1.5~2mm,無論直徑、厚度均有明顯差異。觀其製作精良,錢文清晰規矩,輪郭周正,當為折五型或折三初鑄試樣,近年發現於甘肅,略帶熟坑,鏽色層次分明,為開門見山之物,據聞此版式已發現3枚,可相互佐證,應居南宋錢幣珍品之列。

LOT.1488

清代 光緒十四年黔寶

直徑約:39.9mm

估價:200,000 元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銀幣,系手工土法打制而成,重量七錢二分的有:光緒十四年、十六年二種,均極罕見。該幣銀質精良、保存狀態十分完美,多年前出自貴州安順,收藏者秘不示人,為銀幣中極為難得之品種,目前存世數枚。

LOT.1437

清代 天下太平背滿文鎏金宮錢

直徑約:61.8mm 厚度約:4.3mm 重約:104.4g

估價:120,000 元

“天下太平”四字最早出自《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後人用於指天下大治。因寓意吉祥,自唐至清,常被用做宮錢、民俗錢題材。清宮藏有明代萬曆雕漆大盒,上飾有天下太平錢一枚,乾隆皇帝在把玩之餘為其賦詩:“龍擎天下太平錢,盒識猶看金字鐫。”可能由於皇帝的喜愛,自乾隆至清末,歷朝皆有天下太平宮錢,用途有墜袱、上樑、鎮庫等。

在天下太平宮錢系列中,有一類面漢字、背滿文,陰刻鎏金,製作精美,此類錢曾在故宮大修過程中,在宮殿(如乾清宮、奉先殿)大樑上發現多枚,可見其性質為宮廷上樑錢,因性質特殊,目前多在宮中保存,民間罕見。

此枚天下太平背滿文鎏金宮錢,直徑61.8mm,厚4.3mm,穿口決文,陰刻力度頗佳,金水飽滿,雍容大氣,系極少量流入民間的宮廷上樑錢珍品。

LOT.1390

清代 康熙通寶部頒式套子錢一套20枚

直徑約:27.6mm厚度約:1.3mm

估價:50,000 元

清代是我國錢幣鑄造的高峰期,行用錢、宮錢、民俗錢品類繁多。康熙皇帝8歲即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期間重農治河、興文重教、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噶爾叛亂,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開創了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期間鑄行康熙通寶錢,按背文可分做滿文式與滿漢文式兩類,滿文式由中央鑄造,滿漢文式由地方鑄造(共22個錢局),背文分別為滿漢文: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鞏、西,個大精美,對穩定、繁榮當時的社會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鞏、西”二局存世罕見,人們把常見的前20局連綴成五言詩:“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反映了民間對康熙錢的喜愛。據說在康熙本朝就有人收集二十局套錢,後來不少錢局自己也開鑄二十局詩文套錢,多在乾隆至光緒年間,面文仍為“康熙通寶”,專為滿足人們收藏、祈福之用,鑄量稀少,收藏界俗稱它們為“套子錢”。這種“套子錢文化”自康熙一直延續到清末,同一錢局所鑄套子錢風格一致、整齊劃一,僅背滿漢文不同,集藏難度大,受到藏家的追捧。

該項康熙部頒式套子錢,因其鑄造精良,書法俊美,早期一直被認作康熙朝所鑄部頒樣錢,近年隨著對套子錢收藏、研究的深入,根據其鑄造風格及康熙朝鑄錢的歷史背景,認為該套“長撇熙雙點通”康熙通寶應為清代中後期所鑄套子錢。因其受歡迎程度高,在康熙套子錢系列中早已聲名鵲起,錢幣界仍稱它為“部頒式套子錢”,當下市場單枚極美品成交價格穩定在8000-10000元,泉友往往得一而為幸事。此套直徑在27~28mm之間,銅質精良,字口清晰,均為傳世黃亮包漿,喜慶可人,單枚均可達到極美品相,成套極為難得,國內罕有上拍,為本場清錢系列又一精品。

LOT.1147

清代 咸豐重寶背滿文寶鞏

直徑約:33.8mm 厚度約:2.2mm

估價:3,000 元

寶鞏咸豐重寶,背大滿文寶鞏,雖未鑄當十兩字,實屬當十型開爐錢,目前發現的有康熙、乾隆、嘉慶、咸豐、同治五種,從鑄造工藝看,為同治年寶鞏局開爐所鑄,此系列錢幣均極罕見,咸豐重寶目前存世二枚。

編輯 | HNB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