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是談判籌碼?還是戰爭引信?蒂勒森訪華如何化解薩德危機?

韓國薩德部署已成事實, 外交上的博弈似乎才剛剛開始。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的中日韓之行, 薩德無疑將成為關鍵議題。 那麼, 是合作還是鬥爭?是選擇和平還是選擇戰爭?

第一軍情評論員:周漢青

《南華早報》3月11日報導稱, 中美兩國高層有可能在4月首次會晤。 不知消息是否準確, 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下周訪問中日韓無疑是已經確定了的。 18日, 蒂勒森將會抵達北京。

部署薩德是在美韓日同盟框架下達成的。 美韓軍方加快部署薩德的動作雖然顯眼, 但從特朗普政府目前的執政風格來看, 任何軍事部署都首先要服務於外交與政治。

不過, 加快部署薩德, 顯然讓蒂勒森的東亞之行至少“有話可說”。

蒂勒森作為特朗普欽點的首席外交官, 一言一行基本上反映了特朗普的觀點。 那麼, 與特朗普一樣也是“商人”出身的蒂勒森, 能否給緊張的半島局勢降溫?能否正視中方強烈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的堅強決心?如果蒂勒森在半島及薩德問題上向中方討價還價“提條件”, 談判又會達到什麼效果?

薩德困局:前所未有的大國博弈!

朝鮮半島問題, 幾乎就是東北亞地區國際政治摩擦的導火索。

朴槿惠下臺, 韓國民眾抗議, 下屆總統大選候選人全都反對部署薩德, 表面上看, 薩德危機似乎有可能化解, 不過按照現在的進程, 即使韓國5月便能舉行大選, 薩德也早已部署完畢。 生米煮成了熟飯。

這意味著, 薩德部署, 已成為定局。 至少在這一輪的博弈中, 中國、俄羅斯、朝鮮、乃至韓國, 都輸了。 得利的, 只有美國和日本。

其實, 薩德入韓雖然引發了悍然大波, 但從一開始就註定會成功部署, 這是東亞大環境所決定的。

薩德之所以往韓國部署, 名義上是幫助韓國有效抵禦來自朝鮮的導彈攻擊。 那麼, 朝鮮為何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乃至制裁, 一再提高它對韓國的“威脅”?其實, 對這個孤立的國家而言, 也是無奈之舉, 美軍及其同盟的軍事壓力, 不斷增強的敵意, 長期的威脅和恐嚇, 才是平壤必須發展自身軍事能力以求自保的根本原因。 並且, 在朝鮮眼裡, 好像也只有這一條路可選。

薩德入韓直接導致東北亞政治安全格局出現新的冷戰危險。 對韓國無疑是破壞韓中關係乃至韓俄關係的罪魁禍首。 但是, 以韓國之實力, 顯然無法抵抗來自美國的壓力, 所以, 明知薩特對於韓國的所謂保護只不過心理上而已, 也只有硬著頭皮往下走路,

來自北方的導彈威脅自然而然地便成了政客們欺騙民眾的藉口。 目前, 韓國已經開始向聯美制華方向逆轉, 韓日關係也出現接近的跡象。 這意味著, 已經啟動的薩特德部署不可能再停下了。

某種意義上說, 日本和俄羅斯, 也都是局外人。 日本樂觀其成, 半島局勢越亂越符合它的利益。 俄羅斯雖然受到薩德影響, 但影響顯然沒有中國這麼嚴重, 加之俄羅斯面臨東西兩方面的壓力, 而且經濟上壓力更大, 所以除了“扮硬”之外, 也沒有更多其他實質性的措施。

薩德入韓背後, 其實就是大國之間的激烈博弈, 歸根結底, 不過是利益劃分之分歧。 雖然眼下來看美國贏得了主動, 但韓國輸得更慘。 作為“卒子”的韓國顯然已經拱得太過太狠,

今後的壓力也由原來的面對朝鮮一方, 變成了面對中俄朝三方。 蒂勒森前來, 顯然有給韓國減壓的成分。

“赫克之問”:無法回避的現實

西格弗裡德·赫克是美國著名核科學家, 現任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

朝鮮出於迫使美國承認它的有核國家地位, 進而在擁有核武器的前提下實現朝美建交之目的,曾多次邀請赫克及其同事訪朝,極其坦城地向他們展示了自己的“核成就”。2004年1月8日,赫克等應邀參觀甯邊核基地8個多小時,朝方讓這些美國人仔細察看了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鈈;20l0年11月10日,赫克等人再次應邀到甯邊參觀,這次朝方展示的是輕水反應堆建設現場和鈾濃縮設施運轉場面。這種特殊的安排,讓赫克對朝鮮核計畫有了更直接的瞭解。

赫克反思,“訪問朝鮮後我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我們是眼看著他們發生嚴重核事故,造成大面積核污染和大量人員死亡袖手旁觀呢,還是施以援手,在技術上幫助他們避免核事故發生?選擇前者,作為科學家良心難安;選擇後者,實際上是説明他們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果更為嚴重。究竟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兩難選擇?”

赫克之問,同樣是中美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難題。朝核問題的核心是“無核化”——這很像是一場遊戲。美國和朝鮮是利益衝突對立方,韓國和日本因夾在“朝鮮導彈的射程之內”利害攸關無法置身事外,而中國和俄羅斯因歷史上與朝鮮在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天然關聯”,也必須參與到斡旋中。

然而世事難料,六方會談無果,朝核問題極速演變為薩德入韓——隨著中方奉勸無效、憤怒升級,中韓矛盾掩蓋了朝核問題實質。

事實上,朝核問題與美韓軍演才是半島局勢緊張的根源,美韓不斷升級的聯合軍演刺激朝鮮加快核子試驗,朝鮮加快核試和導彈發射又給美韓提供了軍演理由,由此形成“軍演—核武—軍演—戰爭—核戰爭”的惡性循環,無止境的軍備競賽,已經把半島局勢升溫成了火藥桶,隨時有可能爆炸。而各方卻至今沒有能夠彼此接受的更好的解決辦法。這也是中美不得不正視的問題。而蒂勒森之行,自然也無法解開這一死結。

蒂勒森到訪:能否化解薩德危機?

薩德危機的實質,是美國挑釁中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嚴重地緣政治危機。同時也表明,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進入了新的階段。如今,圍繞部署薩德的鬥爭,已經有可能演變成中美之間的戰略較量,韓國也註定會成為最先拍到沙灘上的那一個。

其實,對於薩德入韓,中方的觀點已經十分明確。中國外長王毅表示:目前影響中韓關係的最大問題,就是美韓執意要在韓國部署充滿爭議的“薩德”反導系統。“薩德”反導系統的監測預警範圍遠遠超出了半島,它危害中國戰略安全的企圖已經是路人皆知。引進“薩德”顯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僅有違為鄰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韓國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

55年前,美國曾經成功化解了古巴導彈危機的。當時的總統甘迺迪面對蘇聯在古巴部署威脅到美國安全的導彈,堅決亮劍,不惜與蘇聯爆發全面衝突。最後,蘇聯退縮,主動從加勒比海撤出導彈。當然,美國人也恰到好處地給了蘇聯一個足以下臺階的面子。

在韓部署薩德,其實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乃至升級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企圖構建東北亞版小北約的重要一環,如果中俄沒有強有力的反制措施,那麼美國就會得寸進尺,到時會貼著周邊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這自然是中國國家安全難以承受的壓力。即將到來的蒂勒森和今後中美更高級別的會晤,是否能夠破解薩德入韓危機,從而為半島局勢降溫?中方只有通過鬥爭尋求共存,讓美國清醒地明白,一切損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都將導致中國別無選擇的堅決反擊。歷史已經證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哪一方也承受不了發生嚴重衝突的沉重後果。只有真正讓美國認識到“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道理,也許才能打消美國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念頭。

進而在擁有核武器的前提下實現朝美建交之目的,曾多次邀請赫克及其同事訪朝,極其坦城地向他們展示了自己的“核成就”。2004年1月8日,赫克等應邀參觀甯邊核基地8個多小時,朝方讓這些美國人仔細察看了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鈈;20l0年11月10日,赫克等人再次應邀到甯邊參觀,這次朝方展示的是輕水反應堆建設現場和鈾濃縮設施運轉場面。這種特殊的安排,讓赫克對朝鮮核計畫有了更直接的瞭解。

赫克反思,“訪問朝鮮後我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我們是眼看著他們發生嚴重核事故,造成大面積核污染和大量人員死亡袖手旁觀呢,還是施以援手,在技術上幫助他們避免核事故發生?選擇前者,作為科學家良心難安;選擇後者,實際上是説明他們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果更為嚴重。究竟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兩難選擇?”

赫克之問,同樣是中美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難題。朝核問題的核心是“無核化”——這很像是一場遊戲。美國和朝鮮是利益衝突對立方,韓國和日本因夾在“朝鮮導彈的射程之內”利害攸關無法置身事外,而中國和俄羅斯因歷史上與朝鮮在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天然關聯”,也必須參與到斡旋中。

然而世事難料,六方會談無果,朝核問題極速演變為薩德入韓——隨著中方奉勸無效、憤怒升級,中韓矛盾掩蓋了朝核問題實質。

事實上,朝核問題與美韓軍演才是半島局勢緊張的根源,美韓不斷升級的聯合軍演刺激朝鮮加快核子試驗,朝鮮加快核試和導彈發射又給美韓提供了軍演理由,由此形成“軍演—核武—軍演—戰爭—核戰爭”的惡性循環,無止境的軍備競賽,已經把半島局勢升溫成了火藥桶,隨時有可能爆炸。而各方卻至今沒有能夠彼此接受的更好的解決辦法。這也是中美不得不正視的問題。而蒂勒森之行,自然也無法解開這一死結。

蒂勒森到訪:能否化解薩德危機?

薩德危機的實質,是美國挑釁中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嚴重地緣政治危機。同時也表明,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進入了新的階段。如今,圍繞部署薩德的鬥爭,已經有可能演變成中美之間的戰略較量,韓國也註定會成為最先拍到沙灘上的那一個。

其實,對於薩德入韓,中方的觀點已經十分明確。中國外長王毅表示:目前影響中韓關係的最大問題,就是美韓執意要在韓國部署充滿爭議的“薩德”反導系統。“薩德”反導系統的監測預警範圍遠遠超出了半島,它危害中國戰略安全的企圖已經是路人皆知。引進“薩德”顯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僅有違為鄰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韓國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

55年前,美國曾經成功化解了古巴導彈危機的。當時的總統甘迺迪面對蘇聯在古巴部署威脅到美國安全的導彈,堅決亮劍,不惜與蘇聯爆發全面衝突。最後,蘇聯退縮,主動從加勒比海撤出導彈。當然,美國人也恰到好處地給了蘇聯一個足以下臺階的面子。

在韓部署薩德,其實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乃至升級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企圖構建東北亞版小北約的重要一環,如果中俄沒有強有力的反制措施,那麼美國就會得寸進尺,到時會貼著周邊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這自然是中國國家安全難以承受的壓力。即將到來的蒂勒森和今後中美更高級別的會晤,是否能夠破解薩德入韓危機,從而為半島局勢降溫?中方只有通過鬥爭尋求共存,讓美國清醒地明白,一切損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都將導致中國別無選擇的堅決反擊。歷史已經證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哪一方也承受不了發生嚴重衝突的沉重後果。只有真正讓美國認識到“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道理,也許才能打消美國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念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