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PC產業被Face ID打了臉

2017-09-14 15:28:08 作者:承健

在iPhone X上激進地放棄了指紋識別轉而使用Face ID進行身份認證, 在我看來是蘋果又狠狠地打了一把PC產業的臉。

Face ID的功能集成了紅外攝像頭、距離(深度)識別、人工智慧技術, 能夠在手機平臺上把這些技術集成化成為商品, 確實展示了蘋果公司深不可測的技術積澱。 但其實類似的研究和應用在PC領域早就有, 而且各種應用都能拿出來了, 但就是沒落地。 結果現在蘋果都把技術做到智慧手機上了, 所以PC市場的下滑不能全怪用戶。

在手機緊湊的空間裡完成智慧人臉識別, 只有蘋果有這個實力和膽量

讓電腦知道你是誰, 毫無疑問是很重要的事情。 除了保護資訊, 讓電腦清楚地瞭解是誰在操作自己、狀態如何, 它才有可能給出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回應, 提供更流暢高效的操作。 遺憾的是, 發展了30多年, 現在的電腦也沒做到, 甚至已經遠遠落後於手機。

舉個例子, 現在千元級的手機指紋解鎖體驗都不錯, 而價格高到萬元級的筆記型電腦, 也只有一兩個型號能流暢地用指紋登錄。 技術上顯然沒有門檻, 只能是因為在成本控制的壓力下, PC廠聯手機級別的指紋感測器都捨不得用。

英特爾已經推廣了好幾年的RealSense攝像頭就是組合了紅外攝像頭、空間感知、人臉和手勢分析技術的成果。 它能識別用戶的表情, 好幾年前英特爾CEO就演示過讓3D動畫角色即時複製自己的表情甚至講話口型。 它還能精確到關節進行手勢識別、成為3D掃描器捕捉空間資訊……但是除了幾個合作夥伴的演示, 消費市場上我們看不到搭載RealSense技術的個人電腦。

發佈三年多, 搭載Realsens技術的PC和支援該技術的外設仍然鳳毛麟角

類似的技術, 微軟的Kinect在遊戲機上也應用很久了, 同樣不見搭載到PC上。 還好微軟的Surface系列電腦倒是能刷臉登陸了, 其原理也是用結構光和紅外影像檢測識別人臉, 用戶普遍反應體驗很好。 但除了微軟自家的Surface設備, 想要刷臉登陸Win10基本上很難, PC廠商幾乎沒人做。

微軟Kinect也有PC版本, 但大多用於特定商業領域, 消費者的電腦上幾乎見不到

技術門檻不難跨越、市場需求存在, 但PC產品為什麼不動彈呢?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PC市場缺少有魄力的領導者, 三個和尚沒水吃。

PC產業的晶片、作業系統、板卡和整機廠商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產業鏈依存關係, 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做有風險的改變, 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並不容易。 上游縱有雄心壯志加入新技術, 但終端要面對的是市場份額下降可能造成萬劫不復。 相比創新和突破, 他們可能覺得在管道和促銷上用心或許更有效果。

PC產業鏈各方互相依存但又互相牽制, 整個產業沒有一言九鼎的領導者——這有好處, 自由的市場讓我們見識了三十年PC產業的蓬勃發展,

但到了今天我們也得付出創新乏力、產品同質化嚴重、只專注性價比的代價。 而在產業不景氣的背景下, 習慣了老玩法的廠商們更難有餘力去研究用戶體驗、嘗試技術創新了, 保住市場就謝天謝地。

蘋果從開始就不認同PC的開放, Mac就是封閉道路:晶片自己選、系統自己編、設計自己做, 所以獲得了超額的利潤和不錯的市場份額, 在專制下保證了優秀的用戶體驗。 在智慧手機上蘋果的封閉更嚴格, 但敢於領導創新的iPhone能賣得比對手貴幾倍還繼續被熱捧, 同樣是以優異的用戶體驗為底氣。

如果PC產業還不努力改變, 恐怕後面還得繼續被打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