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誘導排卵會導致內異症復發嗎?分享好孕

對一些不孕時間較短、程度較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 腹腔鏡診斷手術後, 醫生往往建議她們宮腔內人工授精(IUI)3~6個週期, 或者中重度的異位元症需要做試管嬰兒, 伴隨的誘導排卵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會有影響嗎?

誘導排卵會導致內異症復發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的, 雌激素依賴的婦科良性疾病, 主要表現為痛經(~80%)和不孕(~40%), 有進展及復發等惡性腫瘤的特徵。 與異位症復發有關的因素包括:

年齡:發病年齡小的患者, 內異症復發風險更高, 可能和年輕患者雌激素水準高, 病灶活躍, 侵襲性更強有關。 尤其是對卵巢異位囊腫(巧克力囊腫), 對有生育需求者, 在囊腫切除手術中會盡可能的多保留卵巢組織, 殘存病灶的可能性較大, 導致內異症在較短時間內復發。

內異症r-AFS分期:r-AFS分期用於臨床手術中評估內異症嚴重程度, 反映內異症的病變範圍及程度。

病變較輕的是I-II期, 較重的是III-IV期。 有報導內異症手術後2年, I-II期的復發率為5.7%, III-IV期為14.4%。 分期較重的內異症, 術後殘留更多的活性病灶和炎性因數, 更容易復發。

深部浸潤型內異症:內異症的一種特殊分型, 浸潤較深或是累及重要器官(輸尿管, 腸道等)。 由於手術不易徹底清除病灶, 更容易復發。

(圖:盆腔內異症病灶好發部位)

內異症術後的自然妊娠率為37.4%, 而內異症術後聯合IVF治療妊娠率可以達到56.1%, 儘管妊娠率提高, 然而誘導排卵期間雌激素水準升高明顯, 理論上有導致內異症復發的潛在風險, 臨床醫生對於內異症患者的IVF促排卵依然存在顧慮。

根據近年來國際學術組織關於子宮內膜異位元症的診治指南, 其中依據的現有的研究證據提示, IVF中的超促排卵並未顯著增加內異症復發率。

內異症是雌激素依賴性疾病, 具有復發性, 那為何在IVF的高雌激素水準背景下並未增加復發率呢?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至今還是不清楚的, 所以推測的原因也是證據不足的。

一般可能的機制如下:

IVF中, 內異症的患者多採用降調節後的誘導排卵, 一段時間的降調節可以抑制病灶活動, 對內異症復發有一定保護作用。

行IVF的異位症患者不孕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較輕的異位症, 或伴有其他不孕病因者, 雌激素增加可能改善輸卵管因素和內膜因素的,

有利於儘快懷孕, 不給異位症復發的機會。

自然週期排卵時, 卵泡破裂的同時也促進異位內膜進入卵泡破口或黃體, 形成卵巢內膜異位囊腫。 而在IVF中的取卵操作, 改變了局部排卵的免疫活動, 從而抑制了內異症的生長復發環境。

IVF的雌激素升高只是本週期的一過性現象, 時間持續較短;有研究與宮腔內人工授精(IUI)週期比較, 儘管IUI促排卵雌激素水準不超過IVF治療, 然而多次的排卵, 延長了時間, 給異位內膜種植和復發提供了時間。

(圖:子宮內膜異位元症診療流程)

根據國際指南的發佈,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IVF不增加內異症疾病的進展,當然還需要更多前瞻性的長期觀察提供更有說服力的資料,內異症術後聯合IVF提高了患者妊娠幾率,儘快利用懷孕來控制異位症的進展和復發,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助孕方式。

(圖:子宮內膜異位元症診療流程)

根據國際指南的發佈,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IVF不增加內異症疾病的進展,當然還需要更多前瞻性的長期觀察提供更有說服力的資料,內異症術後聯合IVF提高了患者妊娠幾率,儘快利用懷孕來控制異位症的進展和復發,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助孕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