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加我為好友?95後稱沒那麼容易,聽聽他們怎麼說

l哇哦, 兒子就是95後, 他們從個性上確實存在著自我, 興趣, 無畏, 獨立, 責任心弱, 沒有太強的上進心, 不願受束縛等特性, 大部分性格特質均不適合傳統職場的需要。

與95後溝通還真需要動腦筋, 讓90後去溝通和教育吧。

l我覺得95後會改變職場, 95後也會被職場改變。 有一句話, 大多數人最終會活成自己最初厭惡的樣子。 當95後在職場站穩腳跟的時候, 職場也會因他們而改變。

l個性不是不遵守規矩, 在大規矩的方圓內釋放個性, 是釋放平時的壓抑。 社會的進步, 在於協作, 協作的基礎在於對規矩的尊重, 而這個趨勢勢不可擋, 我相信95會把浪推向高潮。

l我也是95年的, 但可能比較早熟, 做事也早, 覺得自己現在跟生理的同齡人沒太大共同語言。

l我覺得幾幾後不重要, 公司新來一個80後, 天天坐在座位上操著家鄉話打電話, 嘰裡咕嚕說著家長里短的事, 如入無人之境,

所以重要的還是個人素質。

l在國企上班, 加微信之後出去玩或者發一些生活狀態, 被領導同事看到之後總是會跟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性格等聯繫到一起。 正大光明休公休出去玩發個朋友圈都被領導要求要刪掉……說人家都上班你出去玩不好。 我的天哪。

l95年的出來冒個泡, 目前工作還可以, 但是有點迷茫, 感覺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l外甥女上班10周多了, 還沒加公司同事為好友。 我說:如果這公司按你個人想法一切完美達標。 你就做“獨秀”吧。 思考2周後, 加同事為好友了。 但關閉了自己朋友圈。 90後的孩子真的很個性。

l95後是被寵出來的新一代, 但是也不乏有不一樣的95後!但是大部分的95後會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面洗滌, 變色的……適應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法則!

l我會加他們然後朋友圈對其不可見。

l距離太近, 反而離的遠。

l96年的我最愛的就是加好友。

l雖不是95後, 94的表示不想加工作上的朋友是不想把工作帶入生活。 上班是上班時間, 聯繫只用在上班時用工作帳號就好了。 下班後的個人生活, 不想被工作打擾, 還有被臨時拉去加班什麼的。

l也許這是好事啊, 說明這是更有衝破力的一代。 更不願意讓中國成為腐朽禁錮國家的一代人。

l當然不願意加領導了, 因為這樣他們不能在你下班時間給你安排工作

l這些奇葩有奇怪的群體給職場帶來變革了。

l我就是95後, 我也的確不會喜歡隨便的加同事的微信為好友, 原因是, 我把微信當做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空間,

因為在微信上我要向我的微信好友展示許多的私人的事情和感受, 而且微信好友也都隨時可以打擾我, 所以, 我對於微信好友的篩選是很嚴格的, 我的微信好友都是我非常重視的朋友, 而普通的同事不符合這個標準, 當然, 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和某些同事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和情感, 符合了我的微信好友標準, 那我當然也會加的。

l我作為一個96年出生的95後, 我很認同這份白皮書報告, 雖然我不這樣哈。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 宿舍6人出去吃飯, 等待上菜時或吃飯時, 大家都不會很愉快的聊天(聚會氛圍0), 都是在低頭自己玩手機。 最厲害的就是我們95後常見的形式:小A說這個笑話好好笑(60-80的朋友基本都會口述來分享) ,

我們95後基本上會補上一句:我發群裡啦, 大家自己看吧。 關於加微信:我想說, 因為我們95後的網路習慣不被60、70、80後認可(比如說抖表情包, 朋友圈說騷話)。 所以, 很多95後不願意讓那些我們打一開始就會覺得看我們不順眼的“老人們“加微信的。

l我去, 作為85後 我怎麼心態和95後很像。

l關於微信, 我想既然存在這樣的問題, 微信應做些改進了, 讓朋友圈也可以分組發就行:所有人可見、某某組可見, 這樣就能發朋友圈時進行選擇, 想讓誰看誰才能看!

l我是96的, 我不願意加同事領導的微信, 是因為上班的時候和領導同事接觸太多了, 不願意下班之後還和他們聯繫。 況且不喜歡他們那些人。 另外, 我比較獨立、容易孤獨和焦慮。

l95必將走上舞臺, 人類必然向前,無論跑得慢跑得快,這一棒不能少。

l我就是95後,沒你們說的那麼矯情。

l作為一個90後,說實話我也不想加領導和同事微信。怕有時候發的朋友圈負能量被領導看見了會在領導心裡產生不好的印象。還有就像大學裡不想加班主任QQ一樣,一不小心蹺課在宿舍上網時被班主任發現就不好了。還有發現同事微信的群裡炒的很,不是讓你給他娃參加培訓報班點贊,就是讓你拼團買東西,不參加吧,感覺好像不好;參加吧,自己買又沒有用。最討厭那些籌錢救病的了,以前還十幾二十塊錢的捐,現在看的多了,選擇跳過,但心裡確實感覺咯噔一下,就像明顯看見路邊乞討的老太太是專業乞討者,但確實被自己看見了,感覺怪可憐的。會聯想到自己的父母變成那樣的情況…… 唉,好像說的有點跑題了。

l我是做房地產的,每天我自己就會被迫的發很多房地產的資訊在朋友圈,同時我也很反感我現在朋友圈裡都是同事,領導,合作方的廣告,還有代購,感覺資訊已經爆炸,我根本都不想翻。我還是懷念用QQ開展工作的時候。

l作為一名95年出生的,在面對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涯內心也是充滿了忐忑的。95後是與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被機器所替代。有很多的95後都希望自己創業,不被公司束縛,可以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擔心以後被機器人所替代。不喜歡加公司裡的員工我個人認為有代溝,彼此關注的點不同。平時工作的時候有公司的大群並不是必須加公司的員工。95後確實不喜歡加班,加班會影響自我學習,在能不加班的時候儘量不加班,不過我不是說我們不會加班,在工作需要的時候,我們一樣會加班會努力的完成工作。我覺得不守時在95後裡並不多,大部分的95後還是很有時間觀念的。

l用兩個微信,一個私人圈,只有大概50個好友。另外一個工作圈,都是同事。人和人真的很不同,在不瞭解的情況下,不想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暴露出來,減少被攻擊的可能,尤其一些年長的同事,總喜歡教育別人。我想世界是包羅萬象的,你不理解的事情,不代表它不存在,存在即合理。所以兩個圈子也是對自我和別人的保護

l今天一定說兩句:並不是95後才喜歡自由,隨性,所有人都是這樣。聽著類似說我。團隊都在整齊劃一,把人零件化,機械化,所以才有類似吳曉波頻道的火爆,因為現實中規則太多,框框太多。所以有那麼多人願意尋找一個地方,既可以提升開闊自己,還能無拘無束。 這種是類反機械化,反零件化的平衡。不然人在這個快速運轉的社會裡,真就是機器人了。 我組團隊一定會讓隊員保持自己個性,規則真的是用來打破的,沒有一次次打破規則,要我們來做什麼? 目前來說別人看不懂,也不用在意。等別人看懂時,你已經卡位占居了一個領域的制高點,那才叫爽!

l我是95後嗎?怎麼想說我一樣?

l我是88年的,但是我很贊同你今天說的這個95後的觀點。為什麼要那麼苦逼的天天加班,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天天加班。我們是一代從小就逼著天天上夜自習的一代,那個時候父母給我們的解釋是知識改變命運,然後,現在工作了,每天加班,與上學時有什麼區別。我也不喜歡加老總的微信,微信裡面都是朋友,你出去玩啊,發朋友圈會被領導知道,有一種不好好上班全是玩的感覺,我也不喜歡,況且領導叫你加班,你還不能說不,很尷尬,所以,還不如不加,除非領導主動加我,說不過去了。與老總的溝通就通過QQ呀,截圖,短信,語音,郵箱,一應俱全,比微信更方便吧,反正,我就是這麼幹的。

l公司裡也有95後同事,不願加同事微信,迫不得已加了,發朋友圈也要遮罩大部分關係一般的同事,作為90後,我覺得可能是不想讓同事看到自己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吧! 90和95確實有差距,不太懂。感謝95後的出現,90後不再是被各種批判和貼標籤的焦點了。

l自己的圈子,要淨化,不想讓一堆亂七八糟的人加。

l我覺得有利有弊,第一,有利方面。追求個性,自我,自由,可能在他們的某個領域可以做出更多成就,他們打破前輩們的固話思維,雖然不入流,但是在某些方面極具創新能力。或許在新興和自由領域或者文藝領域他們有更大空間。第二,不利方面。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但有一個是系統的,就是新人要懂得夾起尾巴做人,認真學習做事,否則得不到同事和上司認可。但是我覺得不足為奇,年輕人終究會在某些傳統領域別打滑,變得滑潤和務實。而在那些追求創新和自由或者文化領域,保持獨有的風格而且扎實地做好每件事,他們一定會有所作為。

l同事與朋友,分組的哈哈

l我很喜歡跟90後00後交流啊,關鍵是心態啊。參與中心工作時他們也樂意跟我交流啊。

l現在95後工資水準這麼高?

l目前感覺九五後職場人還不錯。

l我們當年不信任90後,但實際通常都是少數90後的缺點 被我們放大到了整個群體上;實際她們也不缺乏很多閃光點。作為一個80後,我看到自己80、90、95後的特點均有;世界在變,認知在變,自己也在改變。

l用釘釘啊!

l職業發展如何?一是看自己的能力,二是看領導是否賞識你的性格,或者為了你的能力是否可以忽略他不認同的性格。總體來說現在職場人士的寬容度還是蠻高的,羡慕95後的年輕與自信,祝福你們,好運!

l我就是一位95後,98年生,我雖然還沒有畢業,參加工作,但我每個假期我都會去不同的行業打一份工,瞭解這個行業。你說的這些特點確實也是存在。對於不想加同事我覺得有一下幾個原因:第一我們覺得年齡段存在代溝,與年齡差距太大的人交流不來。 第二有時我們做的事情確實在老一輩人看來有點瘋狂,接受不了,我們也不想讓同事知道。 第三就是孤獨感,我們這個年齡段確實有部分人不願意與不太熟的人加微信,例如我,即使是一個班的同學,微信好友也只是同寢室的和幾個玩的比較好的朋友。我覺得有班群就好了啊,為什麼非要每個人都去加微信。

l通常都是事物改變人,而不是人改變事物。看看這一代人能改變這個時代不?

l95後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l擅長表達可以在單位裡爭取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但是言多必失。別說95後,就是80後都不是很想加同事領導的微信,加了後怎麼吐槽啊?所以就此微信分工作號,私人號,工作號加領導同事,私人號用來發真實的狀態。

l我是90後,我也不加同事微信,而且同事都在群裡,有事群裡說。因為我想工作和生活分開。

l94年底,工作的話,就微信工作群裡說,加了之後感覺影響了工作之外的生活,會有一定壓力。

l現在一般都是在群裡說事,不加個人微信。

l說的太對,我就是95後。我不願意加是因為覺得圈子價值觀不一樣不想加。

l95後的環境造就了95後的性格,一出生就有互聯網,不像80後好多都是光著腳丫子放牛放羊長大的,性格能一樣嗎?性格不一樣,時代也不一樣,一切都在變化,有95後的性格就有他們的職場來磨練他們,讓他們不斷的成長,大多可能還是會活成他們最初厭惡的樣子,但未來還是會由他們來主宰世界!

l97年同學一個,不願添加工作夥伴微信有三個原因。一:微信於我最大作用是公眾號裡學習,相當於一個學習工具。社交在QQ裡進行。 二:需要得到深度認可才會加微信,我更願意深入瞭解這個人的各方面再加好友,擔心隨意加好友會降低自己朋友圈的“品質”,比如微商多和沒腦的文章。三:不能在微信上讓我這個個體感到生活被干涉和打擾,微信於我更多是個私密空間。關於工作的事情我可以通過電話郵件或者其他方式溝通,而沒必要讓你在微信上“打擾我”。最後,即使我礙於各方面原因加了你微信,但是你給我感覺不好,我也會對你進行限制性設置。

l現在的工資水準有這麼高了嗎?

l單位剛來了一個96年的同事,也沒有很大的不同嘛。更喜歡個性的打扮,但對前輩的穿著建議也很樂意採納;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太在意其他人是否贊同;更加注重自身的體驗,不太會體會別人的感受;對體制內的一些規則不在意,不看重層級;剛來就加了兩個星期班,心態也沒有太大反抗。善表達和更自我,會對職場中有點阻礙,但只要能虛心學習、肯於改變,善於個性的表達對職場是有利的,能更有活力和創新力。

l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95後"有我們不可理解的一些共性,也一定有我們"老一代"不可超越的思維和能力。比如他們不隨便加人微信,其實保有了更多個人的空間和時間。前輩人和他們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應該說他們的成長環境更正常和健康,而大多數的前輩是窮過來的,所以追求不一。這也正是經濟發展、制度變遷、文明向前的必然,“95後”也正是我們國家制度進步政治民主的文明之花,他們不狂妄不浮躁不以追求財富為目的,他們 趨於理性更關注內心和精神的成長,前輩看到這些應該感到欣喜,這正是我們轟轟烈烈發展最終的目的——即人的發展。

l70後,不喜歡加工作微信,理由希望生活工作分開。

l我是90後是學土木工程的。畢業後沒有去建築工作,做了6年設計行業。現在失業了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該去那個行業發展?我家是黑龍江的,現在又在廣州發展,距離家遠我不怕,我現在好怕在一個5年過去還選錯行業。想轉行請問有什麼行業現在這個時代可以去突破下嗎?

l我認為我會再註冊的一個微信號加公司的同事上司,原因很簡單啊,有些想法我們不能互相理解,而且很多人我們不太信任,所以不太願意加他們

l我認為在把握度的前提下,重視自我和善於表達對他們的職場發展。是有利的。一味的拒絕95後,是不可取的,只有95後真正知道95後想要什麼樣的產品。另外,如果95後認為我會在這個公司長期發展,或者目前這個領導我很欣賞,他會願意加班或者加倍努力的。我們的確重視自我,但如果我們認為某件事是值得的,我們也甘願付出,甚至比前輩們更拼命,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拖家帶口的顧慮。

l我是80後,我就沒加領導、老闆的微信。我不願意加,我覺得加了就不自由,也可能是我懶,加了我是看還是不看他們的朋友圈(讓不讓他們看我的)不加省了很多事。

l整個社會乃至每個人都處在最被激蕩、最被更新的時期,而這些作用力也正是來自類似″95後"這樣的、無法阻擋的趨勢中。″95後"的特性反映了這種趨勢的顯明特點,而作為這些共同個性必將對現今職場環境發生″碰撞″,並啟動一些意外新氣象,而這些新氣象應該又是一輪新的更新和推進。

l哈哈,我們80後以前用QQ,也不願意加同事啊,另開一個專門工作用的qq啊。

l94年的,畢業一年了。對於同事加微信這件事,是看人來的,分兩波,一波是願意加微信的同事,可能會主動加(很少);一波是不願意加微信的,有工作需要會加,如果是私人微信,會設置不讓看朋友圈(去年微信還沒有只顯示一段時間朋友圈的這個功能)或者加工作微信。

l哎。我就是個95的!要是和你們70後80後一樣,那世界有什麼意思,成長的環境和階段不一樣!造就了這一批不服約束。反對,強權的壓制,比如,老闆,老油條的排擠。就是不服,一個字幹。老子不伺候,走嘍。我也很絕望啊。

l反對996是什麼意思,每天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哦。

l作為一個剛畢業的標準95後,我來回答一下關於不願意加微信的問題,原因在於,我們非常希望將工作和生活區分開,會開一個微信小號專門用於工作。週末,或者下班的時候會選擇不登錄。如果工作上有什麼急事,我猜想會有人給我打電話的。作為一個95後設計工作人,我的小夥伴自己的電腦裡甚至沒有cad,ps等基礎軟體,她的電腦只用來看劇和打遊戲。工作只在公司做,寧願加班,也不願意“污染“自己的電腦。

l我可能是個假的95後。

l雖然不是95後,但是對於95後的一些特性還是深表認同,勇於表達的背後是自信跟自我,雖然有莽撞精神,但無畏正青春,很有感染力。關於加微信深有同感,特別是以對接工作為由的拉群,這會降低個體工作的主動性,以及溝通的效率。工作上,上面溝通,電話溝通這是比較高效的工作方式,微信會降低效率,而且影響個人思考。

l今天看完報告才豁然開朗,才明白我企業95後為什麼總是上班不按時,說話個性不經思考,個性張狂。原來是普遍現象。

l95後不喜歡溜鬚拍馬,並不是因為我們情商低,不願多說“好話”,而是因為當今社會已經從低效社會轉入高效社會,工作好壞全憑業績,溜鬚拍馬已經不再實用

l我就是95後,關於加同事微信,我個人是不太願意加太多人,可能是因為我認為微信圈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社交區域吧,不希望太多關係一般般的人打擾,可能會和直系的上司留微信因為比較方便。之後可能會弄一個工作微信和私人微信,另外如果公司裡用類似於釘釘那種統一的辦公軟體,我可能會比較喜歡。發言沒什麼邏輯,希望各位前輩多多包涵。

l真的是後浪推前浪,就好像我們80後剛進入職場一樣,什麼都在眼前。一方面是時間的流逝,想想自己這些年的得失;一方面社會的進步,想想自己以後還能做什麼。

l我是今年入職的95後,我們確實不愛添加工作夥伴的微信,但並不是前面朋友所說的喜歡發朋友圈、愛曬等等,我問了一下身邊同為95後的同事,發現我們的觀點是相同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微信是個較為私人的空間,是生活中的自留地,我們不願將工作摻雜進來。

l我看評論又一波看高95後的!在你們看來好像每代人都能改變世界一樣,都是與眾不同的!其實是這樣嗎?每代人的個性確實不一樣,因為生在時代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世界不會因你而改變,但是世界每天都在變,每代人最終都要適應這個社會,然後慢慢找回自己的位置。你們哪個人不是如此? 95後開始工作,可能很有個性,但是他也逃不過社會的磨練。最後還是歸位正常的結婚生子。

l95後的起薪還是蠻高的。

l我公司有二個95後,工作勤奮好學,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千方百計地做好本職工作。

l其實從八零後一代,就有“80後”和“85後”之說,他們也確實是想法差異很大。隨著社會發展,思想更迭會越來越快,所以也有了“三年一代溝”的說法。對於新晉職場人95後,我覺得他們的特質“善表達”是建立在他們成長環境的,他們普遍沒有後顧之憂,更加不會畏首畏尾。至於“自私”這一特質,也來源於他們對自我意識的充分尊重,當他們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暫且應該用觀望態度,不能一概而論,就像當年對80後的普遍聲討一樣。每一代人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一些時代個性是能夠被允許的,但是在職場上的不負責任和態度輕率,無論哪代人,自然會收到成長的狠狠懲罰。關於不願意將私人微信工作化這一點,我是表示理解的,雖然這在現代社會無法避免,網上有篇文章“討厭工作微信的幾大理由”說的比較實在。最後祝福95後吧,慢慢長大,慢慢明白自己也需要被社會教化。

l95後如果都與90、80一樣的評價,那世界、社會就不好玩了。一個時代造就一代的人,一代人又創造一個時代。新鮮血液的湧入,又將帶來不一樣的世界。

l讓他們去現在的企業去上班,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沒有好處,但讓他們去創業型企業上班,或者自己創業,更適合他們。

l"95後"有我們不可理解的一些共性,也一定有我們"老一代"不可超越的思維和能力。比如他們不隨便加人微信,其實保有了更多個人的空間和時間。前輩人和他們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應該說他們的成長環境更正常和健康,而大多數的前輩是窮過來的,所以追求不一。這也正是經濟發展、制度變遷、文明向前的必然,“95後”也正是我們國家制度進步政治民主的文明之花,他們不狂妄不浮躁不以追求財富為目的,他們趨於理性更關注內心和精神的成長,前輩看到這些應該感到欣喜,這正是我們轟轟烈烈發展最終的目的——即人的發展。

l95後重自我、善表達的特性在職場發展中會受到一定的打磨吧,畢竟現在職場的主力大多是70、80吧,他們對這些特性的接受程度有限,不過隨著95後的湧入職場,這些也會出現相互妥協。而且隨著創業潮,95後的特性可能更大的市場是自主創業,主播、自媒體等內容會使其如魚得水。

l不是90後,符合95後的所有特徵,不加老闆無法keep in touch?就是不想keep in touch才不加的呀。

l曾經的80後也是這樣!時間會歷練一切!

l責任心和堅忍的能力和前輩還是有差距的

l80後表示:誰沒年輕過。特立獨行不是95後的標籤,而是年輕人的特點。

l當今社會對95後太包容了,作為八零後,真的表示無語。

l我猜啊,95後不願意加同事微信的原因一個是自己的隱私會被同事瞭解了,因為他們喜歡各種曬啊,但是又不想同事或領導知道。第二是工作群裡總有各種奇葩的消息或視頻騷擾,不看可能是工作消息,看了純粹浪費注意力。三領導好不容易發條朋友圈嘚瑟一下,別人都去點贊了,就你沒點,你什麼意思?

l目前職場大部分80後已經漸漸進入管理角色,大部分80後的思維還是比較open的,所以,相信會和95後好好相處且相互影響和改變。

l作為乙方單位,九五後同事時常會抱怨甲方,而且對於甲乙方的關係不以為然,我倒認為沒有什麼不好,也許會慢慢顛覆甲乙方之間的關係,解放乙方,畢竟甲乙方是合作關係

l突然有了一個啟發,有沒有覺得重自我和善表達和西式文化很近?這恰恰說明了95後的同學是接近國際化的一批人,這是國家進步和發展對人才體現的重要標誌。 如果一家公司企業文化中式色彩濃厚,這說明這家公司的創新度就很低了,95後的加入能夠帶來新的觀念,重自我愛表達的特質能把個人能力最大化釋放,對公司和個人發展是有利的,公司應該包容。能不能接受95後也是公司有沒有前途的標誌之一啊。

l付費滿足好奇心。

l如今職場的中高層領導多數是70後,如果95後太自我、過分在乎自我表達而不在乎他人的感受,這樣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是不利的。但是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對於比較那些成熟的95後,他們只要適當地做些改變,將很容易和其它的95後之中脫穎而出,實際上是有利的。

l不招95後。

l與他們玩在一起,也許我們可以年輕態,我們應該會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新鮮想法和新鮮行為!更直接的言行舉止,應該會讓我們更快地適應變化,包括他們跳槽的行為和原因!未來的職場將是心理學的戰場。

l我們學校來了三個95後的孩子,反而很好用。

l工作起來還可以,就是受不得半點委屈,不太容易跟同事相處,辭職特別快。

l這個問題肯定不能一概而論。就像我們八零後初入職場時,很多人驚呼世界要變了。事實證明,世界確實變了,八零後也變了。同理,九五後這些自我的意識對於職場來說,肯定有積極意義,也肯定有不切實際的成分。在不不同的企業類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導氛圍裡,對自我的要求都不一樣。希望這個世界給新鮮的九五後更多的寬容。世界和九五後需要互相學習、彼此改變。沒有誰是完全對的。

l特立獨行。

l原來如此,終於明白了與九五後聊天這麼難的原因了。

l夠自我就不太會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隨波逐流,這是好的!但團隊合作精神不足

l如果說有弊,那我認為我們還是用過去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職場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95後進入而改變,也許有一天職場的玩法全部改變,90前的生存方式變得與主流格格不入。

l我是85後,我也不喜歡加同事微信,同事一言不合就發語音,很想關閉語音功能,無奈騰訊還沒發佈。

l用95後有一年多啦,倒沒觀察到這些持質,只是離職串場夠快的。

l一代過去,一代來臨,大地卻長 久!

l個性不是不遵守規矩,在大規矩的方圓內釋放個性,是釋放平時的壓抑。社會的進步,在於協作,協作的基礎在於對規矩的尊重,而這個趨勢勢不可擋,我相信95會把浪推向高潮。

人類必然向前,無論跑得慢跑得快,這一棒不能少。

l我就是95後,沒你們說的那麼矯情。

l作為一個90後,說實話我也不想加領導和同事微信。怕有時候發的朋友圈負能量被領導看見了會在領導心裡產生不好的印象。還有就像大學裡不想加班主任QQ一樣,一不小心蹺課在宿舍上網時被班主任發現就不好了。還有發現同事微信的群裡炒的很,不是讓你給他娃參加培訓報班點贊,就是讓你拼團買東西,不參加吧,感覺好像不好;參加吧,自己買又沒有用。最討厭那些籌錢救病的了,以前還十幾二十塊錢的捐,現在看的多了,選擇跳過,但心裡確實感覺咯噔一下,就像明顯看見路邊乞討的老太太是專業乞討者,但確實被自己看見了,感覺怪可憐的。會聯想到自己的父母變成那樣的情況…… 唉,好像說的有點跑題了。

l我是做房地產的,每天我自己就會被迫的發很多房地產的資訊在朋友圈,同時我也很反感我現在朋友圈裡都是同事,領導,合作方的廣告,還有代購,感覺資訊已經爆炸,我根本都不想翻。我還是懷念用QQ開展工作的時候。

l作為一名95年出生的,在面對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涯內心也是充滿了忐忑的。95後是與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被機器所替代。有很多的95後都希望自己創業,不被公司束縛,可以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擔心以後被機器人所替代。不喜歡加公司裡的員工我個人認為有代溝,彼此關注的點不同。平時工作的時候有公司的大群並不是必須加公司的員工。95後確實不喜歡加班,加班會影響自我學習,在能不加班的時候儘量不加班,不過我不是說我們不會加班,在工作需要的時候,我們一樣會加班會努力的完成工作。我覺得不守時在95後裡並不多,大部分的95後還是很有時間觀念的。

l用兩個微信,一個私人圈,只有大概50個好友。另外一個工作圈,都是同事。人和人真的很不同,在不瞭解的情況下,不想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暴露出來,減少被攻擊的可能,尤其一些年長的同事,總喜歡教育別人。我想世界是包羅萬象的,你不理解的事情,不代表它不存在,存在即合理。所以兩個圈子也是對自我和別人的保護

l今天一定說兩句:並不是95後才喜歡自由,隨性,所有人都是這樣。聽著類似說我。團隊都在整齊劃一,把人零件化,機械化,所以才有類似吳曉波頻道的火爆,因為現實中規則太多,框框太多。所以有那麼多人願意尋找一個地方,既可以提升開闊自己,還能無拘無束。 這種是類反機械化,反零件化的平衡。不然人在這個快速運轉的社會裡,真就是機器人了。 我組團隊一定會讓隊員保持自己個性,規則真的是用來打破的,沒有一次次打破規則,要我們來做什麼? 目前來說別人看不懂,也不用在意。等別人看懂時,你已經卡位占居了一個領域的制高點,那才叫爽!

l我是95後嗎?怎麼想說我一樣?

l我是88年的,但是我很贊同你今天說的這個95後的觀點。為什麼要那麼苦逼的天天加班,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天天加班。我們是一代從小就逼著天天上夜自習的一代,那個時候父母給我們的解釋是知識改變命運,然後,現在工作了,每天加班,與上學時有什麼區別。我也不喜歡加老總的微信,微信裡面都是朋友,你出去玩啊,發朋友圈會被領導知道,有一種不好好上班全是玩的感覺,我也不喜歡,況且領導叫你加班,你還不能說不,很尷尬,所以,還不如不加,除非領導主動加我,說不過去了。與老總的溝通就通過QQ呀,截圖,短信,語音,郵箱,一應俱全,比微信更方便吧,反正,我就是這麼幹的。

l公司裡也有95後同事,不願加同事微信,迫不得已加了,發朋友圈也要遮罩大部分關係一般的同事,作為90後,我覺得可能是不想讓同事看到自己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吧! 90和95確實有差距,不太懂。感謝95後的出現,90後不再是被各種批判和貼標籤的焦點了。

l自己的圈子,要淨化,不想讓一堆亂七八糟的人加。

l我覺得有利有弊,第一,有利方面。追求個性,自我,自由,可能在他們的某個領域可以做出更多成就,他們打破前輩們的固話思維,雖然不入流,但是在某些方面極具創新能力。或許在新興和自由領域或者文藝領域他們有更大空間。第二,不利方面。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但有一個是系統的,就是新人要懂得夾起尾巴做人,認真學習做事,否則得不到同事和上司認可。但是我覺得不足為奇,年輕人終究會在某些傳統領域別打滑,變得滑潤和務實。而在那些追求創新和自由或者文化領域,保持獨有的風格而且扎實地做好每件事,他們一定會有所作為。

l同事與朋友,分組的哈哈

l我很喜歡跟90後00後交流啊,關鍵是心態啊。參與中心工作時他們也樂意跟我交流啊。

l現在95後工資水準這麼高?

l目前感覺九五後職場人還不錯。

l我們當年不信任90後,但實際通常都是少數90後的缺點 被我們放大到了整個群體上;實際她們也不缺乏很多閃光點。作為一個80後,我看到自己80、90、95後的特點均有;世界在變,認知在變,自己也在改變。

l用釘釘啊!

l職業發展如何?一是看自己的能力,二是看領導是否賞識你的性格,或者為了你的能力是否可以忽略他不認同的性格。總體來說現在職場人士的寬容度還是蠻高的,羡慕95後的年輕與自信,祝福你們,好運!

l我就是一位95後,98年生,我雖然還沒有畢業,參加工作,但我每個假期我都會去不同的行業打一份工,瞭解這個行業。你說的這些特點確實也是存在。對於不想加同事我覺得有一下幾個原因:第一我們覺得年齡段存在代溝,與年齡差距太大的人交流不來。 第二有時我們做的事情確實在老一輩人看來有點瘋狂,接受不了,我們也不想讓同事知道。 第三就是孤獨感,我們這個年齡段確實有部分人不願意與不太熟的人加微信,例如我,即使是一個班的同學,微信好友也只是同寢室的和幾個玩的比較好的朋友。我覺得有班群就好了啊,為什麼非要每個人都去加微信。

l通常都是事物改變人,而不是人改變事物。看看這一代人能改變這個時代不?

l95後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l擅長表達可以在單位裡爭取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但是言多必失。別說95後,就是80後都不是很想加同事領導的微信,加了後怎麼吐槽啊?所以就此微信分工作號,私人號,工作號加領導同事,私人號用來發真實的狀態。

l我是90後,我也不加同事微信,而且同事都在群裡,有事群裡說。因為我想工作和生活分開。

l94年底,工作的話,就微信工作群裡說,加了之後感覺影響了工作之外的生活,會有一定壓力。

l現在一般都是在群裡說事,不加個人微信。

l說的太對,我就是95後。我不願意加是因為覺得圈子價值觀不一樣不想加。

l95後的環境造就了95後的性格,一出生就有互聯網,不像80後好多都是光著腳丫子放牛放羊長大的,性格能一樣嗎?性格不一樣,時代也不一樣,一切都在變化,有95後的性格就有他們的職場來磨練他們,讓他們不斷的成長,大多可能還是會活成他們最初厭惡的樣子,但未來還是會由他們來主宰世界!

l97年同學一個,不願添加工作夥伴微信有三個原因。一:微信於我最大作用是公眾號裡學習,相當於一個學習工具。社交在QQ裡進行。 二:需要得到深度認可才會加微信,我更願意深入瞭解這個人的各方面再加好友,擔心隨意加好友會降低自己朋友圈的“品質”,比如微商多和沒腦的文章。三:不能在微信上讓我這個個體感到生活被干涉和打擾,微信於我更多是個私密空間。關於工作的事情我可以通過電話郵件或者其他方式溝通,而沒必要讓你在微信上“打擾我”。最後,即使我礙於各方面原因加了你微信,但是你給我感覺不好,我也會對你進行限制性設置。

l現在的工資水準有這麼高了嗎?

l單位剛來了一個96年的同事,也沒有很大的不同嘛。更喜歡個性的打扮,但對前輩的穿著建議也很樂意採納;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太在意其他人是否贊同;更加注重自身的體驗,不太會體會別人的感受;對體制內的一些規則不在意,不看重層級;剛來就加了兩個星期班,心態也沒有太大反抗。善表達和更自我,會對職場中有點阻礙,但只要能虛心學習、肯於改變,善於個性的表達對職場是有利的,能更有活力和創新力。

l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95後"有我們不可理解的一些共性,也一定有我們"老一代"不可超越的思維和能力。比如他們不隨便加人微信,其實保有了更多個人的空間和時間。前輩人和他們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應該說他們的成長環境更正常和健康,而大多數的前輩是窮過來的,所以追求不一。這也正是經濟發展、制度變遷、文明向前的必然,“95後”也正是我們國家制度進步政治民主的文明之花,他們不狂妄不浮躁不以追求財富為目的,他們 趨於理性更關注內心和精神的成長,前輩看到這些應該感到欣喜,這正是我們轟轟烈烈發展最終的目的——即人的發展。

l70後,不喜歡加工作微信,理由希望生活工作分開。

l我是90後是學土木工程的。畢業後沒有去建築工作,做了6年設計行業。現在失業了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該去那個行業發展?我家是黑龍江的,現在又在廣州發展,距離家遠我不怕,我現在好怕在一個5年過去還選錯行業。想轉行請問有什麼行業現在這個時代可以去突破下嗎?

l我認為我會再註冊的一個微信號加公司的同事上司,原因很簡單啊,有些想法我們不能互相理解,而且很多人我們不太信任,所以不太願意加他們

l我認為在把握度的前提下,重視自我和善於表達對他們的職場發展。是有利的。一味的拒絕95後,是不可取的,只有95後真正知道95後想要什麼樣的產品。另外,如果95後認為我會在這個公司長期發展,或者目前這個領導我很欣賞,他會願意加班或者加倍努力的。我們的確重視自我,但如果我們認為某件事是值得的,我們也甘願付出,甚至比前輩們更拼命,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拖家帶口的顧慮。

l我是80後,我就沒加領導、老闆的微信。我不願意加,我覺得加了就不自由,也可能是我懶,加了我是看還是不看他們的朋友圈(讓不讓他們看我的)不加省了很多事。

l整個社會乃至每個人都處在最被激蕩、最被更新的時期,而這些作用力也正是來自類似″95後"這樣的、無法阻擋的趨勢中。″95後"的特性反映了這種趨勢的顯明特點,而作為這些共同個性必將對現今職場環境發生″碰撞″,並啟動一些意外新氣象,而這些新氣象應該又是一輪新的更新和推進。

l哈哈,我們80後以前用QQ,也不願意加同事啊,另開一個專門工作用的qq啊。

l94年的,畢業一年了。對於同事加微信這件事,是看人來的,分兩波,一波是願意加微信的同事,可能會主動加(很少);一波是不願意加微信的,有工作需要會加,如果是私人微信,會設置不讓看朋友圈(去年微信還沒有只顯示一段時間朋友圈的這個功能)或者加工作微信。

l哎。我就是個95的!要是和你們70後80後一樣,那世界有什麼意思,成長的環境和階段不一樣!造就了這一批不服約束。反對,強權的壓制,比如,老闆,老油條的排擠。就是不服,一個字幹。老子不伺候,走嘍。我也很絕望啊。

l反對996是什麼意思,每天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哦。

l作為一個剛畢業的標準95後,我來回答一下關於不願意加微信的問題,原因在於,我們非常希望將工作和生活區分開,會開一個微信小號專門用於工作。週末,或者下班的時候會選擇不登錄。如果工作上有什麼急事,我猜想會有人給我打電話的。作為一個95後設計工作人,我的小夥伴自己的電腦裡甚至沒有cad,ps等基礎軟體,她的電腦只用來看劇和打遊戲。工作只在公司做,寧願加班,也不願意“污染“自己的電腦。

l我可能是個假的95後。

l雖然不是95後,但是對於95後的一些特性還是深表認同,勇於表達的背後是自信跟自我,雖然有莽撞精神,但無畏正青春,很有感染力。關於加微信深有同感,特別是以對接工作為由的拉群,這會降低個體工作的主動性,以及溝通的效率。工作上,上面溝通,電話溝通這是比較高效的工作方式,微信會降低效率,而且影響個人思考。

l今天看完報告才豁然開朗,才明白我企業95後為什麼總是上班不按時,說話個性不經思考,個性張狂。原來是普遍現象。

l95後不喜歡溜鬚拍馬,並不是因為我們情商低,不願多說“好話”,而是因為當今社會已經從低效社會轉入高效社會,工作好壞全憑業績,溜鬚拍馬已經不再實用

l我就是95後,關於加同事微信,我個人是不太願意加太多人,可能是因為我認為微信圈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社交區域吧,不希望太多關係一般般的人打擾,可能會和直系的上司留微信因為比較方便。之後可能會弄一個工作微信和私人微信,另外如果公司裡用類似於釘釘那種統一的辦公軟體,我可能會比較喜歡。發言沒什麼邏輯,希望各位前輩多多包涵。

l真的是後浪推前浪,就好像我們80後剛進入職場一樣,什麼都在眼前。一方面是時間的流逝,想想自己這些年的得失;一方面社會的進步,想想自己以後還能做什麼。

l我是今年入職的95後,我們確實不愛添加工作夥伴的微信,但並不是前面朋友所說的喜歡發朋友圈、愛曬等等,我問了一下身邊同為95後的同事,發現我們的觀點是相同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微信是個較為私人的空間,是生活中的自留地,我們不願將工作摻雜進來。

l我看評論又一波看高95後的!在你們看來好像每代人都能改變世界一樣,都是與眾不同的!其實是這樣嗎?每代人的個性確實不一樣,因為生在時代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世界不會因你而改變,但是世界每天都在變,每代人最終都要適應這個社會,然後慢慢找回自己的位置。你們哪個人不是如此? 95後開始工作,可能很有個性,但是他也逃不過社會的磨練。最後還是歸位正常的結婚生子。

l95後的起薪還是蠻高的。

l我公司有二個95後,工作勤奮好學,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千方百計地做好本職工作。

l其實從八零後一代,就有“80後”和“85後”之說,他們也確實是想法差異很大。隨著社會發展,思想更迭會越來越快,所以也有了“三年一代溝”的說法。對於新晉職場人95後,我覺得他們的特質“善表達”是建立在他們成長環境的,他們普遍沒有後顧之憂,更加不會畏首畏尾。至於“自私”這一特質,也來源於他們對自我意識的充分尊重,當他們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暫且應該用觀望態度,不能一概而論,就像當年對80後的普遍聲討一樣。每一代人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一些時代個性是能夠被允許的,但是在職場上的不負責任和態度輕率,無論哪代人,自然會收到成長的狠狠懲罰。關於不願意將私人微信工作化這一點,我是表示理解的,雖然這在現代社會無法避免,網上有篇文章“討厭工作微信的幾大理由”說的比較實在。最後祝福95後吧,慢慢長大,慢慢明白自己也需要被社會教化。

l95後如果都與90、80一樣的評價,那世界、社會就不好玩了。一個時代造就一代的人,一代人又創造一個時代。新鮮血液的湧入,又將帶來不一樣的世界。

l讓他們去現在的企業去上班,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沒有好處,但讓他們去創業型企業上班,或者自己創業,更適合他們。

l"95後"有我們不可理解的一些共性,也一定有我們"老一代"不可超越的思維和能力。比如他們不隨便加人微信,其實保有了更多個人的空間和時間。前輩人和他們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應該說他們的成長環境更正常和健康,而大多數的前輩是窮過來的,所以追求不一。這也正是經濟發展、制度變遷、文明向前的必然,“95後”也正是我們國家制度進步政治民主的文明之花,他們不狂妄不浮躁不以追求財富為目的,他們趨於理性更關注內心和精神的成長,前輩看到這些應該感到欣喜,這正是我們轟轟烈烈發展最終的目的——即人的發展。

l95後重自我、善表達的特性在職場發展中會受到一定的打磨吧,畢竟現在職場的主力大多是70、80吧,他們對這些特性的接受程度有限,不過隨著95後的湧入職場,這些也會出現相互妥協。而且隨著創業潮,95後的特性可能更大的市場是自主創業,主播、自媒體等內容會使其如魚得水。

l不是90後,符合95後的所有特徵,不加老闆無法keep in touch?就是不想keep in touch才不加的呀。

l曾經的80後也是這樣!時間會歷練一切!

l責任心和堅忍的能力和前輩還是有差距的

l80後表示:誰沒年輕過。特立獨行不是95後的標籤,而是年輕人的特點。

l當今社會對95後太包容了,作為八零後,真的表示無語。

l我猜啊,95後不願意加同事微信的原因一個是自己的隱私會被同事瞭解了,因為他們喜歡各種曬啊,但是又不想同事或領導知道。第二是工作群裡總有各種奇葩的消息或視頻騷擾,不看可能是工作消息,看了純粹浪費注意力。三領導好不容易發條朋友圈嘚瑟一下,別人都去點贊了,就你沒點,你什麼意思?

l目前職場大部分80後已經漸漸進入管理角色,大部分80後的思維還是比較open的,所以,相信會和95後好好相處且相互影響和改變。

l作為乙方單位,九五後同事時常會抱怨甲方,而且對於甲乙方的關係不以為然,我倒認為沒有什麼不好,也許會慢慢顛覆甲乙方之間的關係,解放乙方,畢竟甲乙方是合作關係

l突然有了一個啟發,有沒有覺得重自我和善表達和西式文化很近?這恰恰說明了95後的同學是接近國際化的一批人,這是國家進步和發展對人才體現的重要標誌。 如果一家公司企業文化中式色彩濃厚,這說明這家公司的創新度就很低了,95後的加入能夠帶來新的觀念,重自我愛表達的特質能把個人能力最大化釋放,對公司和個人發展是有利的,公司應該包容。能不能接受95後也是公司有沒有前途的標誌之一啊。

l付費滿足好奇心。

l如今職場的中高層領導多數是70後,如果95後太自我、過分在乎自我表達而不在乎他人的感受,這樣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是不利的。但是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對於比較那些成熟的95後,他們只要適當地做些改變,將很容易和其它的95後之中脫穎而出,實際上是有利的。

l不招95後。

l與他們玩在一起,也許我們可以年輕態,我們應該會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新鮮想法和新鮮行為!更直接的言行舉止,應該會讓我們更快地適應變化,包括他們跳槽的行為和原因!未來的職場將是心理學的戰場。

l我們學校來了三個95後的孩子,反而很好用。

l工作起來還可以,就是受不得半點委屈,不太容易跟同事相處,辭職特別快。

l這個問題肯定不能一概而論。就像我們八零後初入職場時,很多人驚呼世界要變了。事實證明,世界確實變了,八零後也變了。同理,九五後這些自我的意識對於職場來說,肯定有積極意義,也肯定有不切實際的成分。在不不同的企業類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導氛圍裡,對自我的要求都不一樣。希望這個世界給新鮮的九五後更多的寬容。世界和九五後需要互相學習、彼此改變。沒有誰是完全對的。

l特立獨行。

l原來如此,終於明白了與九五後聊天這麼難的原因了。

l夠自我就不太會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隨波逐流,這是好的!但團隊合作精神不足

l如果說有弊,那我認為我們還是用過去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職場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95後進入而改變,也許有一天職場的玩法全部改變,90前的生存方式變得與主流格格不入。

l我是85後,我也不喜歡加同事微信,同事一言不合就發語音,很想關閉語音功能,無奈騰訊還沒發佈。

l用95後有一年多啦,倒沒觀察到這些持質,只是離職串場夠快的。

l一代過去,一代來臨,大地卻長 久!

l個性不是不遵守規矩,在大規矩的方圓內釋放個性,是釋放平時的壓抑。社會的進步,在於協作,協作的基礎在於對規矩的尊重,而這個趨勢勢不可擋,我相信95會把浪推向高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