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意識的構成:顯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

什麼是意識, 意識這個詞的最初來源於佛學, 我們的感覺器官產生識, 眼耳鼻舌身產生色聲香味觸等識(感覺), 心產生意(也有心識),

統稱意識, 識的本意是指人對外界的認知辨識(感受等), 現代人講的意識指大腦思考, 含義變得更籠統, (百度一下, 大概有成千種解釋)這裡稱的顯意識是現代心理學意義上的, 指自我感覺、覺知和思維等心理活動, 顯意識相對於潛意識來講的。

潛意識之所以為潛, 就在於一些心理活動我們沒有直接感知、覺察, 但是又確實存在的一些心理活動, 例如恐高症, 之所以恐高是因為有從高處跌落的記憶(靈魂輪回的教訓), 雖然我們的顯意識並沒有憶起, 但是我們的潛意識知道, 在療愈恐高症的催眠中, 這個跌落的記憶不僅僅在幼兒時期, 更多的還是前世記憶, 有了這個教訓, 在一定的高度落差面前心理上就產生恐懼感,

而整個心理過程顯意識並不知道。

潛意識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儲存硬碟, 在催眠案例中被測試者可以回憶起某一天某一時刻清晰的畫面, 旁邊有幾顆樹, 天空有沒有鳥兒都一目了然(即使當時自己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 當時心情怎樣, 有什麼聲音等待, 就像一部高精度的攝影機, 將這生和過去輪回的生生世世的每一個畫面都儲存起來, 這個儲存量是一個天文資料, 相當於佛家提出的阿賴耶識(儲存的內容仍然是識的內容, 所以稱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也稱為藏識海(藏為收藏的意思, 意思是收藏識的海洋)。

你說潛意識的儲存功能這樣強大, 那我們看書就應該過目不忘的哦, 確實是過目不忘, 但是我們的顯意識進行了選擇性遺忘, 顯意識的選擇性遺忘也不是根據我們的功利需要來選擇遺忘(否則人人考試都是高分), 是根據我們潛意識裡面的信念系統(無意識)來進行的選擇性遺忘(這就是遺忘機制和個性關係), 所以我們要記住書本中的內容還真困難,

除非這個內容和我們的信念體系(個人人格認定和需要)相聯繫, 就不容易忘掉, 這個信念體系暫時稱為人格中的無意識部分, 人的人格也是潛意識的一種自我認定, 人格和個性不是由我們顯意識來選擇和決定的, 而是由潛意識的信念體系決定的, 我們的顯意識只能感覺它的存在。

個性是什麼, 個性是依據快樂原則來對眼前情況進行選擇和決定的習慣性的習性, 選擇和決定好像是顯意識的權利, 而且選擇和決定看似自由無限的, 但選擇決定的根本前提還是以滿足自己的(個性)快樂為前提的, 而個性屬於潛意識控制範疇, 雖然我們偶爾知道一些自己的個性, 一般情況下個性是不容易更改的。

再談無意識,

無意識也屬於潛意識的一部分, 而且是處於潛意識的中心部分, 為什麼說是中心部分, 因為潛意識的整個功能都是為無意識服務的, 無意識就是應對外界一切事件的那個“我”, 具有人格個性的那個我是無意識的中心部分, 對外在的應對不是經過思考的, (以為經過一些邏輯思考, 這種思考也是為個性服務的, 而個性處於無意識狀的), 特別是我們對外在的應對的情緒更是由不得顯意識選擇的。

無意識是不用大腦思考就對外界作出反應的應對系統, (不經過思考所以稱為無意識, 比如情緒等)信念體系屬於無意識的重要部分, 信念體系投射什麼也是無意識的,

個性裡面有先天的成分和後天培養的成分, 這裡重點談的是先天的那部分, (後天培養的成分是顯意識的,是對先天個性的修改),先天的那部分處於無意識狀態,當意識決定培養自己的什麼個性,就是在修改先天的個性部分,但是這種培養只有長期的訓練,只有內化成為我們信念系統的一部分,才能修改成功。

人的個性(習氣)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我們處於的世界充滿紛爭,我們為什麼貪嗔癡慢習氣嚴重,這些都在我們無意識的應對系統裡(無意識的應對系統就是信念體系)。

現在來簡單剖析一下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關係:

用一個比喻來直觀的理解顯意識、無意識和潛意識三者之間的關係:大海中的一塊浮冰,浮冰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顯意識,而水下面起支撐作用的(水下面的冰)就是無意識,它們的正確比例應該是顯意識占無意識的10%左右,而支撐整個冰塊漂浮的大海就是潛意識,潛意識的儲存量堪比大海。但托起顯意識的還是顯意識下面埋沒於潛意識海的無意識部分,我們的意識是從無意識中升起來的。

(後天培養的成分是顯意識的,是對先天個性的修改),先天的那部分處於無意識狀態,當意識決定培養自己的什麼個性,就是在修改先天的個性部分,但是這種培養只有長期的訓練,只有內化成為我們信念系統的一部分,才能修改成功。

人的個性(習氣)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我們處於的世界充滿紛爭,我們為什麼貪嗔癡慢習氣嚴重,這些都在我們無意識的應對系統裡(無意識的應對系統就是信念體系)。

現在來簡單剖析一下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關係:

用一個比喻來直觀的理解顯意識、無意識和潛意識三者之間的關係:大海中的一塊浮冰,浮冰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顯意識,而水下面起支撐作用的(水下面的冰)就是無意識,它們的正確比例應該是顯意識占無意識的10%左右,而支撐整個冰塊漂浮的大海就是潛意識,潛意識的儲存量堪比大海。但托起顯意識的還是顯意識下面埋沒於潛意識海的無意識部分,我們的意識是從無意識中升起來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