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個媽媽九個有育兒焦慮症,你躺槍了嗎

育兒焦慮症是指父母對孩子越來越重視, 他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 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都會引發父母的焦慮。 一些年輕父母, 尤其是媽媽們很焦慮的問題是:“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怎麼辦?上了幼稚園受欺負怎麼辦?別家的孩子都會認字說英文, 我家孩子就會成天瞎玩怎麼辦?”等等。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焦慮:

1.孩子不好好吃飯, 擔心營養不夠, 容易生病

為照顧孩子, 飛飛媽辭去工作成了“全職媽媽”。 可是, 光是孩子不好好吃飯, 就讓她頭疼焦慮不已, “我想起來連覺都睡不著”。 原來, 飛飛每次吃飯都吃不多, 幾乎沒吃過饅頭之類的主食, 偶爾吃米飯, 麵條, 平時喝稀飯, 吃菜, 或者蔬菜粥, 牛肉粥, 吃稍微大點的東西, 就會卡著, 要吐出來。

“為讓孩子能多吃點, 我變著花樣做飯, 可做了他不好好吃, 經常擔心他營養不夠。 本來辭職在家就是為了帶好孩子,

可現在孩子連飯都吃不好, 真是失敗啊。 ”飛飛媽鬱悶極了。

2.擔心孩子落後于別人, 啥知識都往孩子腦子裡塞, 過早灌輸考名牌大學的思想, 讓孩子沒有了快樂的童年

欣欣才幾個月時, 欣欣媽就已開始選擇早教, 幾乎把鄭州市內的大型親子機構試聽了一遍, 選擇了一家較為滿意的。 欣欣1歲多的時候, 又增加了音樂課和繪畫創意課。

最近欣欣媽很焦慮學英文的事情。 看到有的孩子兩歲多就能看懂英文繪本, 還有一些媽媽在博客上曬孩子的英文說聽, 欣欣媽很著急, “現在基本不操心吃喝拉撒, 又開始考慮教育。 我覺得可累”。

欣欣每天都被學習這, 學習那, 完全沒有了童真的時光, 欣欣媽甚至給欣欣灌輸要考上清華大學的思想,

經常在欣欣耳朵邊不停的說, 好像傳銷一樣。 欣欣也經常跟別人說, 我以後一定要考上清華大學, 別人笑笑說, 你知道清華大學裡面是學什麼的嗎。 欣欣直接回答, 不知道, 只知道是中國最好的學校。

3.擔心孩子讀的幼稚園或者學校不好, 會讓孩子全面落後別人家的孩子

有些媽媽總覺得自己孩子讀的幼稚園或者學校這不好, 那不好, 例如老師不好, 學校環境不好, 擔心孩子學的東西不夠別人廣, 見識不夠別人廣, 說別人家某某讀貴族幼稚園就能說英文, 能見識到很多新穎的東西和學習到很多前沿的知識, 然後讓孩子換一家離自己家很遠, 開車也要30分鐘的中英文幼稚園就讀, 學費一年要幾萬塊。 而且離家裡遠,

孩子每天在車上的時間也要一個多小時, 既累了孩子又不安全, 孩子回到家後也沒多少時間玩了。

4.擔心孩子體質太差, 容易生病, 有一點點發燒感冒就趕緊去最好的醫院掛最好的專家號, 生怕一點小問題會嚴重影響以後。

有些家長, 孩子有幾聲咳嗽或者有點低燒, 趕緊往醫院裡跑, 開車也要1個小時, 還掛個最好的專家號, 由於好的專家號都是很多人排隊, 所以如果晚上的話經常要等到半夜2-3點才輪到, 醫生看後也會愣了, 這麼小的問題也到這裡來, 到一些鎮級醫院就診就可以了。

為什麼以前會比較少育兒焦慮症, 而現在我們大多數年輕父母都會有?

育兒焦慮症與社會“必需品”的緊缺以及“副產品”的過剩密切相關。

生產, 餵養, 上幼稚園, 上小學……看起來是再正常不過的育兒鏈條, 卻由於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出現阻力, 面臨巨大競爭。 與此同時, 名目繁多的早教市場, 也讓新爸新媽從孕期開始就難以抉擇。

“70後”、“80後”的父母大多經歷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龍、考試激烈競爭的少年時代, 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被應試教育所壓迫,極力強調培養的是孩子們基本素質和能力,可這些基本素質又包括繪畫、音樂、體育等十八般武藝。而這又是另外一種望子成龍。

育兒焦慮的源頭是親子之愛。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和市場專業分工的細化,各種針對孩子能力開發的市場產品多樣化,給親子之愛增添了新的內容:培養理想化的完美孩子。

我們該怎麼消除育兒焦慮症?

1、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天賦,對孩子有信心

孩子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脆弱,從他們一出生,就擁有了一定的生存本能和能力。餓了,他會以哭鬧的方式告訴麻麻;身體不舒服,他會表現出煩躁不安來吸引父母注意;困了,他會義無反顧地倒頭就睡……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悄悄累積生活經驗,慢慢學會明辨是非,各方面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粑粑麻麻應該相信,孩子有自我調節、自我保護、自我學習的能力,不要遇到一點點“不對勁”就過分慌張。

2、我們要相信自己能成為最好的父母

小寶寶尚且有生存的本能和學習的能力,作為成年人的粑粑麻麻毋庸置疑具有養育孩子的本能和能力。初為人父母,缺乏經驗的我們可以多多學習,多多向專業人士和有經驗的人請教。養育孩子的能力主要靠的是經驗的積累,誰都有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時候,不要因一時的小挫折就感到沮喪,因為你的所有不良情緒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長期處於粑粑麻麻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將來很容易會出現抑鬱、暴躁等性格問題。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掌握更多養育技能,而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愛心,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和濃濃的愛意下健康、快樂成長。

3、我們要保持寬容的心態,允許孩子有缺點

雖然說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受到了遺傳、環境、養育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成長過程中會有差別。粑粑麻麻應該正確認識到這一點,並且“寬容”一點,不必事事爭第一,允許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稍微落後於同齡人,如長牙晚、走路晚等。其實,只要孩子是正常的、健康的、快樂的,稍微落後一點點又何妨?

原創:關注寶寶每一天

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被應試教育所壓迫,極力強調培養的是孩子們基本素質和能力,可這些基本素質又包括繪畫、音樂、體育等十八般武藝。而這又是另外一種望子成龍。

育兒焦慮的源頭是親子之愛。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和市場專業分工的細化,各種針對孩子能力開發的市場產品多樣化,給親子之愛增添了新的內容:培養理想化的完美孩子。

我們該怎麼消除育兒焦慮症?

1、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天賦,對孩子有信心

孩子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脆弱,從他們一出生,就擁有了一定的生存本能和能力。餓了,他會以哭鬧的方式告訴麻麻;身體不舒服,他會表現出煩躁不安來吸引父母注意;困了,他會義無反顧地倒頭就睡……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悄悄累積生活經驗,慢慢學會明辨是非,各方面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粑粑麻麻應該相信,孩子有自我調節、自我保護、自我學習的能力,不要遇到一點點“不對勁”就過分慌張。

2、我們要相信自己能成為最好的父母

小寶寶尚且有生存的本能和學習的能力,作為成年人的粑粑麻麻毋庸置疑具有養育孩子的本能和能力。初為人父母,缺乏經驗的我們可以多多學習,多多向專業人士和有經驗的人請教。養育孩子的能力主要靠的是經驗的積累,誰都有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時候,不要因一時的小挫折就感到沮喪,因為你的所有不良情緒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長期處於粑粑麻麻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將來很容易會出現抑鬱、暴躁等性格問題。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掌握更多養育技能,而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愛心,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和濃濃的愛意下健康、快樂成長。

3、我們要保持寬容的心態,允許孩子有缺點

雖然說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受到了遺傳、環境、養育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成長過程中會有差別。粑粑麻麻應該正確認識到這一點,並且“寬容”一點,不必事事爭第一,允許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稍微落後於同齡人,如長牙晚、走路晚等。其實,只要孩子是正常的、健康的、快樂的,稍微落後一點點又何妨?

原創:關注寶寶每一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