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浪微博的一個小舉動 牽出背後數以億計的大生意

“吸煙表情”將成歷史

張建樞說,

與此同時, 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也已致函騰訊公司, 認為微信和騰訊QQ等平臺上被定義為“悠閒”的吸煙表情不妥,

建議微信、QQ採取行動。

有支持的網友認為, 撤除吸煙表情的行為和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精神符合。

有網友提出反對意見, 認為此舉對禁煙的實際工作沒有影響。

也有網友趁著下架之前最後發了一波表情包。

當你用表情包聊天時

有人已經用表情包上市了!

就算你不認同表情包, 不理解表情包, 你也一定見過別人給你發過表情包, 連父輩級中老年人也有自己專屬的表情包。

據商用表情包行業分析網站“表情包百科”(Emoji pedia)估算, 全世界智慧手機用戶大約有20億人, 這些用戶每天通過社交平臺、聊天軟體和手機短信發送出450億條資訊, 其中60億條包含了表情包符號。

再來看一組數據:

2015年7月, 微信表情開放平臺上線, 成為國內最大的表情投稿平臺。 如今在表情商店上架的表情包超過1.5萬套;

微信用戶每天通過表情商城下載發送的表情包超過6億次;

騰訊QQ對外公佈的《2016年度表情大資料》顯示, 僅2016年, 就有8.77億的QQ用戶聊天時發送表情包近3187億次;

截止2017年4月, 擁有“長草顏團子”、“製冷少女”等表情包形象的十二棟文化累計獲得8億表情下載量, 過百億的表情使用量, 僅表情包讚賞就獲得了近百萬元的收益。

在你只會用表情包緩解尬聊氛圍的時候, 這些公司已提前走進了估值約百億的表情包經濟裡, 並獲得了融資。

日本的社交軟體Line就把表情包生意做到了極致。

Line軟體向使用者提供付費貼圖表情包, 每組貼圖售價120-240日元不等。 如果以平均每組表情包售價200日元計算, 折合人民幣約為12元, 可謂價錢昂貴。

2016年, Line赴紐約上市。 其上市披露檔顯示, Line僅靠表情包出售業務, 每年收入達到2.7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17.8億元!表情包的銷售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穩定在24%左右。

在Line提供的表情包中, 知名度最高的當屬Line Friends組合。

這個由人類和各種萌寵動物組成的表情包組合從線上走到了線下, 如今全球有40多家Line Friends實體商店, 出售各種衍生周邊商品。

諸如Line等平臺也允許用戶個人開發設計表情包出售,平臺與設計者之間五五分賬。在如此誘人的利益面前,一些專門為表情包開發者和使用者服務的公司也脫穎而出。

設計軟體Snapchat就曾花費1億美元收購一家叫做Bitstrip的小公司。

Bitstrip公司運營了一個表情包開發平臺,個人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生活照快速生成個性化表情包,而企業用戶也可以利用該平臺功能進行深度開發設計。

此外,像Emoji Chemi之類的公司也獲得了也獲得了800萬美元風投。這家公司為中老年用戶提供“表情包翻譯”服務,使他們收到年輕人發來的表情包時能正確解讀其中的含義和情緒。

為什麼我們都愛表情包?

經濟學的回答亮了

沒在微信裡鬥過圖,簡直不足以談“網生”(網路生活)。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男女老幼全民皆愛表情包?

從成本角度講:表情包可降低溝通成本

從經濟學成本角度講,表情包的出現降低了溝通成本,提高了雙方溝通效率。使得本來需要用一段話解釋的內容,也許一個表情就能表達。

表情包之所以能夠表達這麼豐富的內容,還得歸功於我國段子手的功力。因為表情包上,除了有面部表情誇張的形象外,還有極具內涵的網路流行語。

這些語言的內涵,大多嫁接在有一定具體語義的網路情境中,功效類似我們的成語,有一種全民“認同感”在裡面,因此才可以達到語義豐富的作用。

從風險角度講:表情包能降低溝通風險

說話有風險,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不然也不會有“會說話”的人在社會上混得更開這種事情。

所以,對於“不會說話”的人來說,如果在溝通中遇到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通常以沉默代替。這是因為人對於冒犯自己或說自己不好的話,總是比誇讚記得更長遠。

所以,為了降低潛在交際損失,“不會說話”的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不愛說話的人。從人脈資源角度講,這是有礙個人發展的。

因此,在中國這個講究“看破不說破,人前留三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社會環境中,表情包的出現降低了人際交往潛在風險。一個表情發送過去,既能讓談話得以繼續,又可以避免明確傳達自己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模糊回應的方式非常有必要。

從收益角度講:表情包提升了溝通者的“身價”

有過網路聊天體驗的朋友都知道,一個風趣幽默頗會聊天的網友,也許在現實中是一個呆板木訥的人。

畢竟,幽默也是一種才華,尤其是會說話這種級別的幽默,更是一種稀缺才華。

而網友這種“生物”,雖然多以網上交往為主,但這並不妨礙網路上彼此之間的“神交”及信任交付,尤其是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找網友幫忙的事並不少見。

這個時候,“身價”這種東西就比較重要了,它是一方貼給另一方的標籤,由多種因素綜合考核並打分(別擔心,這件事大腦會自動計算),而在這其中,“會聊天”就是一項重要指標,而表情包對於聊天效果的提升可謂“神助攻”。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表情包使得溜,會讓人更容易融合在網路文化中,並有效提升個人網路“身價”。

由此可見,表情包的流行,並不是“一夜爆紅”,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表情包進化史

表情的進化史,也是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史。

第一代表情由標點符號組成,因為當時電腦的圖形交互介面還未成熟,同時受限於互聯網傳播速度,既無法生成也很難傳播圖像。

第二代表情以 Yahoo! Messenger 中的表情臉譜為代表,但只停留在 PC 互聯網上,那時候還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概念,人們用手機只是打電話發短信。在短信中,甚至仍停留在使用第一代表情的階段。

而以Line表情貼圖為代表的第三代表情貼圖則是徹頭徹尾移動互聯網的產物。智慧機的普及是基礎,它使得顯示品質較好的圖片成為可能,甚至還可以顯示動態圖片。3G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則大大提升了移動互聯網傳送速率和頻寬,使得這些圖片能輕鬆進行傳輸。這些硬體層面的變化是最基本的條件,真正的引爆表情貼圖還是科技對人和社會的改變。

Line的表情貼圖除了能表達情緒外,還能表達其他更具體的資訊,比如“去游泳”、“要去坐飛機”、“去睡覺了”等。陌陌也將自己的表情分為兩類,一種是情緒類,一種是場景類。如此,以往需要打字來表達的內容現在點一下貼圖就可以了,在你沒有意識到之前就已經秒發出去,大大降低了輸入的時間成本,讓溝通更快速,也更頻繁。而這正是移動互聯網對溝通帶來的改變。

您可能感興趣的是

諸如Line等平臺也允許用戶個人開發設計表情包出售,平臺與設計者之間五五分賬。在如此誘人的利益面前,一些專門為表情包開發者和使用者服務的公司也脫穎而出。

設計軟體Snapchat就曾花費1億美元收購一家叫做Bitstrip的小公司。

Bitstrip公司運營了一個表情包開發平臺,個人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生活照快速生成個性化表情包,而企業用戶也可以利用該平臺功能進行深度開發設計。

此外,像Emoji Chemi之類的公司也獲得了也獲得了800萬美元風投。這家公司為中老年用戶提供“表情包翻譯”服務,使他們收到年輕人發來的表情包時能正確解讀其中的含義和情緒。

為什麼我們都愛表情包?

經濟學的回答亮了

沒在微信裡鬥過圖,簡直不足以談“網生”(網路生活)。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男女老幼全民皆愛表情包?

從成本角度講:表情包可降低溝通成本

從經濟學成本角度講,表情包的出現降低了溝通成本,提高了雙方溝通效率。使得本來需要用一段話解釋的內容,也許一個表情就能表達。

表情包之所以能夠表達這麼豐富的內容,還得歸功於我國段子手的功力。因為表情包上,除了有面部表情誇張的形象外,還有極具內涵的網路流行語。

這些語言的內涵,大多嫁接在有一定具體語義的網路情境中,功效類似我們的成語,有一種全民“認同感”在裡面,因此才可以達到語義豐富的作用。

從風險角度講:表情包能降低溝通風險

說話有風險,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不然也不會有“會說話”的人在社會上混得更開這種事情。

所以,對於“不會說話”的人來說,如果在溝通中遇到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通常以沉默代替。這是因為人對於冒犯自己或說自己不好的話,總是比誇讚記得更長遠。

所以,為了降低潛在交際損失,“不會說話”的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不愛說話的人。從人脈資源角度講,這是有礙個人發展的。

因此,在中國這個講究“看破不說破,人前留三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社會環境中,表情包的出現降低了人際交往潛在風險。一個表情發送過去,既能讓談話得以繼續,又可以避免明確傳達自己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模糊回應的方式非常有必要。

從收益角度講:表情包提升了溝通者的“身價”

有過網路聊天體驗的朋友都知道,一個風趣幽默頗會聊天的網友,也許在現實中是一個呆板木訥的人。

畢竟,幽默也是一種才華,尤其是會說話這種級別的幽默,更是一種稀缺才華。

而網友這種“生物”,雖然多以網上交往為主,但這並不妨礙網路上彼此之間的“神交”及信任交付,尤其是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找網友幫忙的事並不少見。

這個時候,“身價”這種東西就比較重要了,它是一方貼給另一方的標籤,由多種因素綜合考核並打分(別擔心,這件事大腦會自動計算),而在這其中,“會聊天”就是一項重要指標,而表情包對於聊天效果的提升可謂“神助攻”。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表情包使得溜,會讓人更容易融合在網路文化中,並有效提升個人網路“身價”。

由此可見,表情包的流行,並不是“一夜爆紅”,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表情包進化史

表情的進化史,也是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史。

第一代表情由標點符號組成,因為當時電腦的圖形交互介面還未成熟,同時受限於互聯網傳播速度,既無法生成也很難傳播圖像。

第二代表情以 Yahoo! Messenger 中的表情臉譜為代表,但只停留在 PC 互聯網上,那時候還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概念,人們用手機只是打電話發短信。在短信中,甚至仍停留在使用第一代表情的階段。

而以Line表情貼圖為代表的第三代表情貼圖則是徹頭徹尾移動互聯網的產物。智慧機的普及是基礎,它使得顯示品質較好的圖片成為可能,甚至還可以顯示動態圖片。3G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則大大提升了移動互聯網傳送速率和頻寬,使得這些圖片能輕鬆進行傳輸。這些硬體層面的變化是最基本的條件,真正的引爆表情貼圖還是科技對人和社會的改變。

Line的表情貼圖除了能表達情緒外,還能表達其他更具體的資訊,比如“去游泳”、“要去坐飛機”、“去睡覺了”等。陌陌也將自己的表情分為兩類,一種是情緒類,一種是場景類。如此,以往需要打字來表達的內容現在點一下貼圖就可以了,在你沒有意識到之前就已經秒發出去,大大降低了輸入的時間成本,讓溝通更快速,也更頻繁。而這正是移動互聯網對溝通帶來的改變。

您可能感興趣的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