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土星探測器凱西尼號明天執行“自我焚毀”指令 差一個月滿“20歲”

央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 人類歷史上最遙遠的環繞探測器——凱西尼號即將主動隕落到土星。 再過一個月, 10月15日本該是凱西尼號的20周年紀念日, 不過它等不到這一天了。 明天(北京時間9月15日傍晚), 凱西尼號將執行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後一條指令:自我焚毀。 這艘20世紀末的行星際飛船, 將點燃推進器, 一頭紮進土星大氣層與這顆探測了13年的氣態行星融為一體。 凱西尼號為何要執行“自殺”指令?NASA又為什麼將“凱西尼”號火紅且壯觀的死亡時刻稱為“盛大落幕”?

作為美國深空探測旗艦項目 凱西尼號工作20年收穫滿滿

今年4月26日, 凱西尼號首次從土星與土星環之間俯衝而過, 之後凱西尼號在這片神秘的未知之地完成了22次穿越, 期間使出渾身解數收集資料。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今天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表示, 凱西尼號是美國深空探測的旗艦項目, “一般來說深空探測有兩種:一種是經過一個大的天體周圍進行拍照等, 缺點是一掠而過、時間短、得到的資料有限;另一種是一圈一圈環繞目標天體探測, 可以進行長期探測, 得到更豐富的資料成果。 這個過程中耗能巨大, 航天器規模也比較大, 所以凱西尼是美國深空探測的旗艦項目。

1997年10月15日, 凱西尼號從美國的卡納維拉角發射升空, 從地球到土星凱西尼號飛了7年。 它借用引力彈弓效應, 先後兩次掠經金星、一次掠經地球、一次掠經木星, 最終抵達土星。 這段迂回路線是土星距離地球最近距離的將近三倍。 這樣的繞道飛行並未更加耗時, 反而大大節省了燃料。 楊宇光指出:“整個太陽系中太陽的重量占99%, 在這剩下的不到1%中, 木星的重量占了一半還多, 因為木星這麼大有很強的引力, 可以改變很多從外太陽系進入內太陽系的彗星和小行星的軌道, 不會撞倒地球上。 有一種說法是地球上之所以有人類這樣的高等生命存在, 與木星的保護有很大關係。 包括凱西尼號的深空探測器都需要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

否則到達這些天體需要的時間太長, 很難承受。 ”

北京時間2004年7月1日12時, 借力使力的凱西尼號終於進入土星軌道。 在太空的20年間, “凱西尼”號拍攝了近50萬張圖像、執行了250萬條指令, 收穫滿滿, 尤其是對土衛二和土衛六、這兩顆具備生命存在條件的土星衛星的探索。 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月亮”, 叫作泰坦;而土衛二則是一顆被冰雪覆蓋的“冰月”, 冰層下隱藏著流動的海洋。 凱西尼磁力儀專案首席研究員多爾蒂表示:“我的團隊在土衛二上發現了水蒸氣, 而且冰層下不僅有液態水, 還存在有機材料和熱源。 ”這三樣如果在穩定的情況下, 將是創造生命的重要元素。 發現外星生命, 正是人類進行無數太空探索的重要動力之一。

為避免撞向土星、破壞其生態環境 凱西尼號執行“自殺”指令

如今, NASA決定令凱西尼號“自殺殉道”, 正是為了避免失去動力的飛船撞向土星的衛星, 破壞上面的生態環境。 凱西尼號專案經理阿托貝利表示:“凱西尼號燃料即將用盡, 遙控它也越來越困難, 我們不想讓它在例如土衛二那樣的冰月上墜毀, 因為那上面可能有生物存在。 ”

這些冰月上可能有怎樣的生物存在?據楊宇光介紹, “目前已有的結論:恐怕很難在太陽系發現比較高等級的生命, 但是在太陽系的個別天體比如土衛二和土衛六上可能存在低等級的生命。 凱西尼號不可能完全滅菌, 可能帶有地球的微生物, 在惡劣條件下仍可能生存, 會對其造成污染。

為了不污染生態環境, 凱西尼任務的代號是:大終章。 在逐漸燃燒、汽化, 融進土星大氣層的過程中, 凱西尼號的高增益天線會保持對準地球, 傳輸珍貴的資料, 直至信號消失。 而人類對於深空的探索沒有終點, 接下來的10年, NASA將使用類似“凱西尼”號的前衛方式探索太陽系裡更神秘的冰巨行星“天王星”及“海王星”。 楊宇光表示:“未來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對木星的木衛二探測, 現在NASA已經發射了兩個環繞木星的探測器, 未來第三個探測器有可能重點對木衛二進行探測, 它是距離木星本體第二近的比較大的衛星。 這顆衛星有大量的水, 水的含量比整個地球上的水都要多, 所以也比較有可能存在生命。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