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創城進行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準備好了

13日清晨的一場細雨, 把烏魯木齊正式帶入了秋天。 街邊樹上的海棠果依舊安臥枝頭, 積水路段的車輛正小心駛過, 紅綠燈前的行人靜候通過……這座城市, 正以從容有序、昂揚向上的姿態, 迎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最後衝刺。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 是各族市民共同生活的家園。 2011年, 烏魯木齊提出“用七年時間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奮鬥目標。 七年來, “文明”在這座城市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詞彙, 它已成為每個市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為準則和行動標準。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不僅是烏魯木齊人的事, 也不僅僅是烏魯木齊市的事, 更是一次又一次新疆人良好風貌的集中展示。

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首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城市,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它給正行者以堅守的勇氣, 給猶豫者以明確的目標,

給旁觀者以融入的力量。

烏魯木齊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為改變這座城市的形象, 我們持續發力。

文明往往隱藏在看不見的細節裡, 也體現在看得見的外表中。 對一個人是如此, 對一座城市亦是如此。

曾幾何時, 這座城市風吹柳絮滿街飄、雪化黑水順地流、天空遮黑蓋、電線如蛛網……為了徹底改善城市整體環境,

近年來, 烏魯木齊以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恒心毅力為人民建城。

從老舊城區集中提升改造到拓寬主次幹道、打造城市慢行系統;從拆牆透綠到引水進城;從持續開展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到一步步落實“樹上山、水進城、煤變氣、地變綠、天變藍、城變美”……大刀闊斧之下, 城市展現新顏。

一時改變, 易;守住成果, 難。 為了維護保持這來之不易的乾淨、整潔的環境, 人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細心呵護。 開車自備垃圾袋的人多了, 拎著垃圾找垃圾桶的人多了, 野餐完畢自覺收拾“殘局”的人多了, 更有保潔人員廢物利用, 將被丟棄的易開罐改裝成簡易“垃圾罐”, 安置在路邊護欄上。

這樣的奮鬥努力, 我們心甘情願。

為營造這座城市的文明氛圍, 我們不斷努力。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 真正的文明, 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 從這個意義上講, 營造文明的社會氛圍, 就是在營造幸福的生活。

文明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 而有修養的人, 才是城市文明最大的踐行者和創建者。 烏魯木齊是一個開放包容、團結友善、文明和諧的城市。 對生活於此的人來說, 創造文明城市不僅是城市發展目標, 而是一種內在渴望和自覺踐行。 在烏魯木齊街頭, 齊心協力將壓在車輪下的幼兒救出的, 是二十幾位素不相識的市民;路遇“橫財”卻堅持將錢送還失主的, 是一位退休老人;堅持10年組成愛心送考車隊免費搭乘考生的, 是1560位計程車司機;極寒天氣下,

自動系上紅、黃、綠絲帶免費搭載乘客的, 是全市自願奉獻愛心的私家車主;在風雪天裡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餐食的, 是路邊普通的商家小店……文明之火, 薪火相傳, 城市精神, 一脈相承。

這樣的付出奉獻, 我們永不後悔。

為打造這座城市的文明內涵, 我們不遺餘力。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播下一種行為, 收穫一種習慣”。 一種文明習慣一旦形成, 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文明習慣, 才有可能塑造真正的公共文明。

垃圾不再隨手亂扔, 過馬路走斑馬線, 夜間行車不打遠光, 公車上主動讓個座兒, 遇見“新手”上路不打喇叭催促, 行車時不加塞不插隊禮讓為先, 看見貼小廣告的主動制止, 遇見需要幫助的行人上前幫一把……我們欣喜地看到, 越來越多的人,正用文明的尺規,規範著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個社會文明內涵的形成,同樣離不開“制度尺規”的激勵。《烏魯木齊市公共文明行為條例》《關於印發烏魯木齊市公共文明行為表彰獎勵管理辦法》等陸續實施,隨地吐痰、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將受到處罰,制止不文明行為的人將受到獎勵表彰。用制度保障規範城市文明,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態度和決心,進而使文明內化於心。

文明不是抽象的詞彙,具體到現實中,就是我們一次次自覺的行動,一次次主動的付出,一次次友善的互助。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準備好了。

越來越多的人,正用文明的尺規,規範著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個社會文明內涵的形成,同樣離不開“制度尺規”的激勵。《烏魯木齊市公共文明行為條例》《關於印發烏魯木齊市公共文明行為表彰獎勵管理辦法》等陸續實施,隨地吐痰、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將受到處罰,制止不文明行為的人將受到獎勵表彰。用制度保障規範城市文明,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態度和決心,進而使文明內化於心。

文明不是抽象的詞彙,具體到現實中,就是我們一次次自覺的行動,一次次主動的付出,一次次友善的互助。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準備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