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鮮卑族修建的,他們為何要造一個佛教石窟

洛陽, 作為九朝古都, 這裡的歷史文化遺跡數不勝數, 而其中最出名的要數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了。 來到這裡往往會被精美絕倫的佛像所吸引, 卻很少人知道這發起修建龍門石窟的竟然是群少數民族。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 原來待在北方的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相繼進入中原建立割據政權。 385年, 鮮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 定都盛樂。 幾十年後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進一步南遷, 而到了孝文帝這一代出現變革, 這些遊牧民族看到了漢文化的先進, 認為快馬彎刀雖能打敗漢政權卻在後期統治中問題頻出, 孝文帝認為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全面漢化, 不僅要求皇族從鮮卑的拓拔氏改姓為漢族的元氏, 還把都城遷至黃河流域的洛陽。

自漢朝佛教傳入中原以後, 一直被作為神仙、方術一類的東西, 到了魏晉時期在上流士大夫階層盛行。 北魏統一北方後, 佛教一直承擔著“巡民教化”、“敷導民俗”、安撫民眾的任務。 孝文帝認為大力推行佛教能進一步與篤信佛教的漢民族融合。 佛經上說, 造佛像可以廣積功德, 進入極樂世界, 老百姓不認識字無法誦讀佛經, 但通過石窟造像可以把慈善安詳的佛像以及經文的內容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

更能起到弘揚佛法的教化作用。

西元500年至523年, 在洛陽南13公里的的地方, 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 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耗費人工80萬以上, 還開鑿了藥方洞。

從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營造前後時間長達400年, 這座恢宏龐大的人類文化寶窟才建成。 因為這裡龍門山、香山兩岸對峙, 伊水從中穿流, 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天然的門闕, 因此被稱為“伊闕”, 後因隋煬帝都城洛陽的宮城城門正對伊闕, 而古代帝王以真龍天子自稱,
因此又被稱為龍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