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性格堅強的孩子?

孩子的膽小與社交能力有關

◆ 孩子膽小怕事與社交有關嗎

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缺少社交經驗, 當他在孩子中間, 就不知道怎麼與別人交往。 有些孩子會害怕、有些孩子會與他人發生肢體衝突、還有些孩子被冷落了。 此時寶寶就會產生挫折感, 感受不到快樂, 自尊心受挫, 於是就不願意參加社交了。

當發生這樣的事情, 父母會認為:孩子怕與人交往。 但通常這樣的孩子在家裡並不會出現此類問題, 大家相處也很愉快, 但一到外面孩子就會放不開。 從社會關係角度分析, 這是寶寶對人際交往的陌生與膽怯。

◆ 多大的孩子可以培養社交能力

一般孩子2-3歲的時候, 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對外的社交傾向。 孩子在0-2歲的過程中, 主要是家庭社交關係。

此時寶寶與人社交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他沒有主觀意識, 但其開心時表現出的微笑、有需求時家人的互動,

都已經能顯示出天生的社交能力。

低齡寶寶對家庭事務通常都會樂於參與, 但到了外面, 對外的社交表現, 則要到2-3歲才會傾向明顯。 例如:2歲的孩子非常喜歡到外面去玩耍, 看到別人在玩, 他也喜歡在一邊觀察, 這是一種積極的社交傾向。

家長課堂

孩子膽小與開朗, 與家長的關聯

◆ 友善的家長, 培養出樂觀的孩子

一部分與孩子的個性有關。 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太喜歡交往, 有些孩子則會有明顯的社交傾向。 但更多的社交能力, 是由後天造成的。

通常父母喜歡與人交往, 孩子也會喜歡與人交往。 在孩子2-3歲的社交初期, 父母在社區中很友善的與人交往, 這種行為孩子就會學習。 孩子早期最重要的模仿對象是父母, 當孩子在學習社交的時候, 就會觀察:大人作為導師是怎麼做的, 大人會怎麼做, 寶寶就會怎麼做。 而且這個大人是與寶寶有直接關聯的大人, 是他的看護人。

通常與人為善的看護人, 帶出的孩子也會是有禮貌、樂於交往的孩子。

◆ 代勞的家長, 培養出黏人的孩子

寶寶在2歲前, 是寶寶完成吃喝拉撒, 自我照顧的階段, 如果這個階段父母放手讓孩子去練習, 寶寶自我照顧能力很強, 其生存能力就會很強。

這樣的寶寶到了陌生環境, 就會知道如何應對環境, 同時瞭解環境如何服務於自己。 能夠照顧自己, 就會有安全感,

也不容易膽怯。 在此基礎上, 寶寶去嘗試與學習社交就會有底氣。

但現在絕大多數2歲的寶寶, 在生活上都不能完全的自理。 因為父母在家照管太多了。 吃飯、穿衣, 生活中寶寶應當自理的, 家長都包辦了。 當孩子想參與, 大人會說:這是大人的事情, 孩子不要搗亂。

於是寶寶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就沒有養成, 應對生存環境的技能, 掌握得也非常少, 這樣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 其應對的能力是不夠的, 孩子的自信心就沒法發育出來了。

沒有自信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 就會黏大人, 性格軟弱, 不願意社交。 所以我們發現:中國的孩子在2歲的時候非常的黏人。

熱點話題

膽小寶寶真的更容易吃虧嗎

很多媽媽擔心自家膽小的孩子會吃虧,在有些需要資源爭取的情況下,例如:膽小的孩子和膽大的孩子同時看中了同一件玩具,真的就是膽大的孩子獲得玩具嗎?其實並不儘然。

◆ 規則是社會資源配置的標準

不管是膽小的孩子還是膽大的孩子,在社會面前,規則才是其衡量的標準。孩子的性格或許不同,但只要按規則行事,就理應得到既得利益。人與人之間相處,也因規則而變得公平,在規則中釋放天性與自由。

◆ 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範

所以父母理應教導孩子規則的內容與意義。在規則中讓孩子享受自由,無論是那種孩子,都會找到相處之道,並且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中,還會逐步悟得道理,學會自我規範,與他人共同發展。

專家小結

讓孩子更膽大的嘗試

如果孩子在自由的環境當中,之前有很多嘗試,而且在嘗試過程中不斷的犯錯,只要家長允許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做,最終孩子就會解決問題,並獲得成就感。

通過這個過程,孩子自信心會增強,生活的自主性也會增強,這樣的孩子膽魄就會比較大。

自我照料不夠,精神能量也不足

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原理,當寶寶吃喝拉撒解決後,就就能夠找到基礎層面的安全感。以此為基礎,寶寶才能去做更多的嘗試。這種嘗試包括學習與追求精神、思想層面的東西,追求人際互動中的與大家共用思想,共用精神層面的東西。

寶寶無論是作為個人的存在、或者作為社會人交往的存在,都需要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精神層面的能量去支撐,堅強的性格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思想與精神都來自於不斷的嘗試、探索、甚至於更有創建性,獲得社會更多的尊重。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吃喝拉撒,記住:一定要幫助孩子自主,他才有可能探索更多。

讓孩子獨立自主,去摸爬滾打

現在的孩子在進行危險性探索的時候,其膽魄是不夠的。例如寶寶爬沙發,媽媽會說:寶寶你會摔倒,會很疼的。寶寶很多拓展性的能力,我們在家庭和社區當中,因為安全、衛生、人際衝突等問題,孩子喪失了很多機會,沒練起來。

當孩子在體能拓展上,沒有得到滿足,到有危險性的地方就會不敢嘗試,這對於孩子的魄力,也會有影響。

這可以通過帶孩子去運動來滿足:帶孩子去攀爬、去滑輪、去游泳。但更重要的是給孩子自由。畢竟生活中很多場景都能培養寶寶摸爬滾打的機會,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擺脫溫室效應,孩子就能具備膽魄,擁有堅強的性格。

熱點話題

膽小寶寶真的更容易吃虧嗎

很多媽媽擔心自家膽小的孩子會吃虧,在有些需要資源爭取的情況下,例如:膽小的孩子和膽大的孩子同時看中了同一件玩具,真的就是膽大的孩子獲得玩具嗎?其實並不儘然。

◆ 規則是社會資源配置的標準

不管是膽小的孩子還是膽大的孩子,在社會面前,規則才是其衡量的標準。孩子的性格或許不同,但只要按規則行事,就理應得到既得利益。人與人之間相處,也因規則而變得公平,在規則中釋放天性與自由。

◆ 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範

所以父母理應教導孩子規則的內容與意義。在規則中讓孩子享受自由,無論是那種孩子,都會找到相處之道,並且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中,還會逐步悟得道理,學會自我規範,與他人共同發展。

專家小結

讓孩子更膽大的嘗試

如果孩子在自由的環境當中,之前有很多嘗試,而且在嘗試過程中不斷的犯錯,只要家長允許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做,最終孩子就會解決問題,並獲得成就感。

通過這個過程,孩子自信心會增強,生活的自主性也會增強,這樣的孩子膽魄就會比較大。

自我照料不夠,精神能量也不足

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原理,當寶寶吃喝拉撒解決後,就就能夠找到基礎層面的安全感。以此為基礎,寶寶才能去做更多的嘗試。這種嘗試包括學習與追求精神、思想層面的東西,追求人際互動中的與大家共用思想,共用精神層面的東西。

寶寶無論是作為個人的存在、或者作為社會人交往的存在,都需要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精神層面的能量去支撐,堅強的性格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思想與精神都來自於不斷的嘗試、探索、甚至於更有創建性,獲得社會更多的尊重。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吃喝拉撒,記住:一定要幫助孩子自主,他才有可能探索更多。

讓孩子獨立自主,去摸爬滾打

現在的孩子在進行危險性探索的時候,其膽魄是不夠的。例如寶寶爬沙發,媽媽會說:寶寶你會摔倒,會很疼的。寶寶很多拓展性的能力,我們在家庭和社區當中,因為安全、衛生、人際衝突等問題,孩子喪失了很多機會,沒練起來。

當孩子在體能拓展上,沒有得到滿足,到有危險性的地方就會不敢嘗試,這對於孩子的魄力,也會有影響。

這可以通過帶孩子去運動來滿足:帶孩子去攀爬、去滑輪、去游泳。但更重要的是給孩子自由。畢竟生活中很多場景都能培養寶寶摸爬滾打的機會,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擺脫溫室效應,孩子就能具備膽魄,擁有堅強的性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