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一把壺,就是紫砂黑洞!即便制壺高手也不敢輕易挑戰~

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

製作原料為紫砂泥, 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 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

古來名壺, 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 到當代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中華龍壺, 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

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 紫砂壺才這樣珍貴, 令人回味無窮。 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 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紫砂壺的價格也就節節攀登。

紫砂壺的壺型眾多, 有些器型因為深受名家們的喜愛, 做的人多了, 就成了經典。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把傳爐壺, 就是其中之一。

這款壺型, 市面少見

【這背後並非沒有原因】

瓷器界有一句說法『一方頂十圓』。 意思是說, 做一個方壺所耗費的工夫, 能抵得上做十個圓壺。 紫砂壺也有類似的說法『圓壺易得, 方壺難求』。 因為方壺相比圓壺, 製作難度更大, 窯燒變形更難, 燒成率更低。

傳爐壺的外形, 正是“方中有圓,

圓中寓方”。 看似四方形的器型, 但細看會發現他並沒有棱角。 壺鈕也是, 似方非方, 似圓非圓, 與壺身形狀呼應。

曲線的弧度要恰到好處, 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去都要優美順暢。 既是對制壺人手藝的考驗, 也處處體現著其對美的理解。

為什麼得名“傳爐”?

它有兩種說法。

1、金殿傳臚

在科舉時代, 皇帝在金殿中宣佈成績, 由閣門承接, 傳於階下, 衛士齊聲傳名高呼, 就這樣一級一級傳至金殿外等候拜見的應試者們, 這個場景被稱作“金殿傳臚”。 該說法則表達了古代文人對美好仕途的嚮往。

2、煉丹之爐

道家用來煉丹的爐, 也叫傳爐。借用其型,既想體現青銅器威嚴端莊的氣勢,也蘊含著對永生的嚮往和寄託。

摹古而成,致敬大師

摹自民國·李寶珍傳爐壺

這把壺的原型為李寶珍所創,李寶珍一生作品以傳爐居多,名氣亦最響,深受收藏家喜愛。外形渾方,似圓而方,圓融通達,正應君子之道。

▲民國 李寶珍 傳爐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旨在分享。

【每日一問】

歡迎關注頭條號,留下您的答案,每天晚上10點公佈正確結果

也叫傳爐。借用其型,既想體現青銅器威嚴端莊的氣勢,也蘊含著對永生的嚮往和寄託。

摹古而成,致敬大師

摹自民國·李寶珍傳爐壺

這把壺的原型為李寶珍所創,李寶珍一生作品以傳爐居多,名氣亦最響,深受收藏家喜愛。外形渾方,似圓而方,圓融通達,正應君子之道。

▲民國 李寶珍 傳爐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旨在分享。

【每日一問】

歡迎關注頭條號,留下您的答案,每天晚上10點公佈正確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