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90後醫生中午啃饅頭助1歲女童,傳遞愛心方能不負善舉

歡迎關注聊城晚報頭條號, 更多精彩等著您

傳遞愛心方能不負善舉

愛心經常有, 最近特別多——

先看一則咱聊城的好人好事:城區一家洗衣店是愛心驛站的中轉站,

其負責人收到兩封手寫感謝信, 寄信人是兩姐弟, 一個正讀初二, 一個剛上高中;他們要感謝的好心人, 其中一位月工資不到2000元, 之所以每年都資助他人, 就是因為自己曾經獲得過太多人的幫助。

再來聽聽她的故事:威海的邢威敏老人今年66歲, 她從27歲開始賣冰棒, 賣了40年了。 2008年以來, 她憑藉自己賣冰棒的小生意, 開始一年不落地為貧困生捐款捐物, 十年來捐了十幾萬, 但她自己身上穿的最貴的衣服才50塊錢。

這名醫生的事蹟同樣動聽:為了讓1歲女童儘快得到救治, 武漢兒童醫院一名剛上班不到兩個月的90後醫生, 掏出自己全部積蓄資助, 小女孩得以順利手術, 他自己卻天天啃饅頭當午餐。

這三則故事的主角有一個共性:自己的經濟條件不寬裕, 甚至有些拮据,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用“穿便宜衣服”“啃饅頭當午餐”等虐心的方式奉獻愛心, 用堅定執著的行動實踐著一個個凡人善舉。 奉獻自己, 成就他人。 善良、淳樸、無私, 這些優秀品質在這些好心人身上熠熠發光。

愛心, 一直是人類最珍貴的情感, 最高尚的情操。 擁擠公交上別人主動讓出的座位、滂沱大雨中他人為你撐開的雨傘、給問路人指明正確到達目的地的方向……勿以善小而不為, 愛心從來都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滋養著人的心靈和靈魂。 其實, 每個人都心存善念, 只是在等待一個觸發成善舉的機會。 或者說, 愛心的成就, 既需要有心人發自內心的感知,

也需要對善行的反哺、傳遞和激勵。 有時候, 後者的作用力顯得特別重要。

新聞中的好心人還有一個共通的品質, 那就是做好事奉獻愛心已經成為自己雷打不動的選擇, 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並已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也是他們堅持不懈施善行的原動力。 他們的行為, 溫暖了很多人, 感化了很多人。 對善行和愛心的感動, 存乎於心, 而回饋的最好方式, 就是將愛心傳遞下去, 將正能量傳播擴散出去。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真實的情感打動人, 以生動的事蹟感染人。 愛心是擔當, 是奉獻, 也意味著收穫。 幫助他人的同時, 也愉悅著自己, 幸福著自己, 昇華著自己。 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一種讓人奮發有為傳播愛心的能量源。 作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 都應該成為這種正能量的播撒者和創造者。 馬永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