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丨小核桃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成縣以核桃產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工作紀實

點上面的“隴南成縣發佈”就可以訂閱哦!

初秋時節, 置身成縣, 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那些大大小小、遍佈城鄉的核桃樹。 這些核桃樹,

不僅美化了環境, 也為成縣締造著美好的明天。

成縣作為“中國核桃之鄉”“核桃標準化示範縣”, 核桃產業實現了適宜區全覆蓋, 良種化率達到了85%以上, “成縣核桃”被認證為全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如今, 成縣51萬畝核桃樹種出了生態致富的“核效應”, 在全國上下積極推動精准扶貧的大背景下, 成縣實現了核桃產銷與電子商務的完美對接, 為群眾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20多年栽下51萬畝“搖錢樹”

和其他資源型城市一樣, 成縣曾經依礦而富。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隨著成縣鉛鋅資源的大開發, 縣域各項經濟指標陡然上升, 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躍身全省縣市前列。 但是, 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畢竟資源有限, 那麼, 剩餘礦產資源的開採究竟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如何避免礦竭縣衰, 保持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系列問題, 成為縣上各級領導制定發展規劃時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催生了成縣的核桃產業。

從1997年起, 成縣人堅持栽植核桃,

用堅韌和毅力再造50萬畝“綠色鉛鋅礦”。 通過擴基地、建市場、強管理、創品牌, 使成縣核桃基地規模迅速擴大, 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成縣先後從國內外引進核桃優良品種83個, 建成良種采穗圃、品種科技示範園、豐產示範園;自選攻關課題, 選育了“隴南15號”和“755”兩個核桃優良品種, 新建了核桃采穗圃。 核桃樹的栽植在2008年基本實現了縣域內適宜區全覆蓋。

小核桃種出了縣域經濟的“核效應”

成縣縣委、縣政府圍繞瞄準核桃“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四化目標, 實施“一到縣、兩到村、三到戶”的發展戰略, 從而將核桃產業帶到了一個科學、快速、高效發展的新階段。

目前, 成縣基本實現了農民人均栽植核桃樹50株的目標。

2016年全縣核桃堅果產量達到2.2萬噸, 產值約4.3億元, 戶均收入8000多元, 人均收入2200多元。

這些生長在成縣大地上的核桃樹, 給成縣的農村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那些原來因貧困建不起房、娶不到媳婦的窮窩窩, 如今都變成了讓人羡慕的金窩窩;那些曾經不起眼的核桃如今都成了饋贈親友的精美禮品, 擺上了星級賓館的餐桌, 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蛋蛋”。

率先發展農村電商成就“成縣核桃”品牌

截至目前, 成縣共開辦各類網店920家, 電商企業22家, 電商平臺9個, 物流快遞企業40家, 建成縣、鄉兩級網貨供應平臺26家, 累計電商銷售10.61億元, 其中2017年累計銷售1.18億元, 使以成縣核桃為主的特色產品步入了網路行銷的快車道。

(張平良 報導)

監製:燕海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