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領著鄉親攀行的“泥巴區長”劉安國

央廣網畢節9月15日消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原馬場區委書記劉安國, 工作幾十年間, 他不計個人得失, 堅持用實際行動造福當地百姓。 他甘於傾注心血, 親自帶領鄉親們在岩壁間鑿水渠、河谷裡修水庫、荒坡上造山林, 解決了6萬多人的吃飯問題;他敢於攻堅克難, 與村民同吃同住, 靠著一雙草鞋丈量這片土地, 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泥巴區長”;他樂於為民解難, 把黨的紀律看作自己的生命, 搭起了一座黨員幹部與群眾的“連心橋”。

在貴州省大方縣馬場鎮紅岩村, 一條“掛在”崖壁上的水渠格外引人注意。

水渠約2公里, 狹窄的管道裡大大小小的石塊兒犬牙交錯。 可以想像, 幾十年前劉安國帶領鄉親們一把鋤頭、一個背簍鑿山開渠的場面。 劉安國說:“我們就是和老百姓這樣一起背, 那時候不像現在用機械做, 就這樣背, 就這樣挑, 就這樣做。 有人說, 老人家, 你這個是泥巴區長了!”

1965年正是寒冬, 33歲的劉安國肩上扛著一大一小兩個包, 來到馬場任職。 當時馬場區植被破壞嚴重, 冬天缺水、夏天洪澇, 莊稼也連年不見收成, 擺在他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決當地百姓的吃飯和飲水問題。

原馬場區委辦工作人員吳大本說, 劉安國剛一到任就一頭紮到村子裡實地走訪, 半個月的時間, 他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 “一調馬場的第一件事,

就是到處去。 就是天天這裡去查那裡去查, 這個地方要挖溝, 那個地方要築塘, 這個地方植樹, 他就把馬場區一一規劃。 ”

十幾年間, 劉安國親自帶領鄉親們修建了大水溝、劈山等24個水庫(13個仍在用)、3條水渠、50多公里通村公路。 直到現在, 大方縣西片區的路網結構仍然沿用了劉安國的“規劃”。 原馬場區鼠場公社書記魏家全:“他給我們在幹部會議上講的, 要學習焦裕祿、白求恩、雷鋒精神, 他是這樣講的, 也是這樣做的。 還有愚公移山精神, 叫我們要拿出這種精神, 我們確實也是這樣做的, 才做了這麼多事情。 ”

劉安國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基層, 他靠兩條腿走遍了馬場的山山水水。 哪裡適合種什麼、收成大概有多少, 哪裡莊稼長成什麼樣,

哪塊兒地沒有收割, 他心裡一清二楚。 當時, 馬場區冒沙嘎住著20多戶村民, 而前往冒沙嘎需要在懸崖上穿行, 即便遇上凝凍天氣, 劉安國也要堅持到上面去。 吳大本說:“一個人, 大雪天氣, 這麼大的凝凍天氣, 冒沙嘎是我們這裡的‘珠穆朗瑪峰’, 他能上去大家都不相信, 所以這就是他對工作的負責呀。 ”

1981年劉安國回到老家對江鎮大山村羅家寨, 離開馬場的劉安國沒有閑著。 他通過貸款, 繼續在家鄉帶頭植樹造林、修路引水, 建成了“八五林場”。 “栽了18500棵杉, 6200棵泡桐, 802棵杜仲, 這些都是我自己育種, 自己修, 自己栽的。 ”

36年過去了, 現在的“八五林場”, 有林木20多萬株, 林區經濟價值達到千萬元。 在劉安國的帶動下, 對江鎮森林覆蓋率從1985年的31%提升到51%。

林區生態逐漸恢復, 當地的自然災害也減少了。 劉安國總說, 生態欠債太多了, 得爭分奪秒的還!“我一天沒事就在我的樹林裡, 看到我的樹朝我擺來擺去, 我說, 青山綠水, 樹子大王, 我今天來看你了。 ”

劉安國說:“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 沒有樹就沒有青山。 ”

1932年出生的劉安國, 從馬場區到對江鎮, 他一直擔負著帶領鄉親們向上攀行的重擔, 每到一處就撲下身子拔窮根。 原馬場區農技幹部陳永元說, 劉安國只懂得付出, 從不拿鄉親們一針一線, 真正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錚錚誓言。 “他非常的廉潔, 從來不白拿群眾的東西, 即便是餓怕了也不會亂吃群眾的一個雞蛋。 ”

一次, 村民為感謝劉安國, 抱來一隻雞給他, 他卻說, 你寫一張紙條說“劉安國是大貪官”貼在雞身上我才要,

你不能腐蝕國家幹部。 他說, 這個紀律, 黨的紀律是自己的生命。

2015年端午, 闊別馬場30多年的劉安國受邀再次回到這裡, 得知消息的鄉親們四處趕來, 圍著老書記爭相握手。 離別時, 大家送了一程又一程, 不少鄉親垂頭落淚。 如今, 這位鄉親們心中的好書記已是耄耋之年, 但他對馬場的付出依然銘刻在老百姓心間, 一點一滴留存在眼前的這片山水林田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