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98%的減肥成功率,浙大營養學老師的減肥教程火爆朋友圈!

歷經了一個沉迷學習(空調Wi-Fi西瓜, 葛優同款沙發, 夕陽西下, 啥都不管就往上一趴)的美好暑假, 開學之際, 是不是一下子就發現自己沉迷學習, 日漸發胖了?

回到學校, 開始上班, 很多小仙女們再一次立下了倒了無數遍的減肥Flag, 可是無奈發現——就連呼吸都發胖啊!!!

不過, 就在三個月前, 拱墅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蔡玉群醫生和浙醫二院營養科主任、浙大營養學老師張片紅牽頭, 發起了一場300多人參與的“實驗”。 卻取得了眾多小仙女們不得不服的實驗成果——

300人中有294個人成功減肥, 僅有6人因未遵醫囑而減肥失敗, 有3個月內減重14斤的, 且實驗者脂肪占比都下降了, 血脂、血壓下降也比較明顯。

更有參與實驗的人表示褲子都得重新買了, 肚子小了一大圈, 以前的褲子都太大了。 同時, 進餐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外, 連自助餐都可以吃, 沒有忌口。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 連自助餐都能照吃不誤的減肥方法, 到底是啥?

“饑飽交替”:先“餓”5天, 然後正常進食

其實實驗的內容並不複雜。 簡單來說, 就是以一個月為週期, 前5天幾乎不怎麼吃東西, 後25天用正確的進食方式隨意吃東西, 連自助餐都可以吃, 沒有忌口,

一個月的時間裡, 讓人瘦下來, 更重要的是, 血脂、血壓都會得到改善。 這是一種“饑飽交替”的進食方法。

據蔡玉群說, 這種進食方法能促進類胰島素生長因數減少, 讓體內細胞延緩生長發育, 延緩衰老。 該實驗將中西醫結合從調理體質、改變胃腸菌群入手, 減少油脂類吸收, 消耗內臟脂肪功能。 而通過干預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建立健康飲食生活方式是關鍵。

看到這裡, 可能大家會有點懷疑:前5天幾乎不吃東西, 不會餓死嗎?

這裡小編詳細補充一下前五天的實驗內容。

首先, 蔡玉群和張片紅會先給實驗者做一次身體資料檢查, 記錄下實驗開始前體重、脂肪、蛋白質、內臟脂肪等數據, 每人都有一整頁紙的數據。

再根據分析結果, 把大家分為蛋白質缺少組、代餐組等三個組別。 不同組別的人, 在前五天裡吃不同的中藥以及總量700大卡的食物。

在營養學上, 要維持一天的能量, 男人一天的攝入量最低是500大卡, 女人是400大卡。 而700大卡相當於普通人每日食物正常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因此大家不必擔心自己會餓暈過去。 這份700大卡的功能表也是由蔡玉群和張片紅共同協定的包括蛋白質、蔬菜、碳水化合物等各種營養成分, 雖然總的熱量不高, 但能維持一天正常活動。 同時, 每個人還有根據個人資料配置的中藥。 據蔡玉群醫生介紹, 她本人作為實驗中的一員,第一個週期5天結束後,她自己的甘油三酯原來有9.73,才5天時間,就降到了1.16。體重也減了6斤。

而在5天的週期之後,每個人再進行一次人體成分分析,接下來的25天,大家可以按照過去的生活習慣吃東西,不過吃飯順序有了規定,首先吃蔬菜水果,接下來吃肉類,最後再吃米飯、饅頭之類的碳水化合物。30天結束後,再測一次人體成分。

最後實驗結果出乎人的意料:幾乎每一位實驗者都減了體重,更重要的是,人體脂肪占比都下降了,血脂、血壓下降也比較明顯。只有6個人是意外,他們最後坦言,在前五天只吃700大卡食物有點抗不牢,自己給自己加了餐。(你們要這樣偷吃,小編也沒有辦法啦!)

實驗結果讓張片紅和蔡玉群充滿了信心。張片紅表示,25天進食最關鍵的是順序。而這個最後攝取碳水化合物的順序恰好和近日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中的一篇論文給出了的觀點相對應:人類要健康,就要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漢密爾頓健康醫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項歷時10年、由超過13.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與脂肪攝入量較低、主要通過碳水化合物獲取能量的人群相比,適當提高脂肪攝入量,不僅沒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反而降低了總死亡率。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超過總能量的60%時,受試者的總死亡率開始呈現顯著升高的趨勢。而張片紅和蔡玉群醫生的實驗正好把吃碳水化合物放在了進食的最後一環,就是為了碳水化合物的總量控制一些。

▲該圖顯示了脂肪、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從左至右)分別與總死亡風險(上)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 的相關性。總死亡風險排除了非疾病死亡的情況。

看到這裡,小編也迫不及待的想嘗試這個實驗,在吃吃喝喝中成功減肥!不過實驗中幾個重要的關鍵點,大家可一定要關注!

1.張片紅和蔡玉群醫生表示,這個實驗的初衷是幫助肥胖超重和有代謝問題的群體,因此,各位沉迷學習,已經很消瘦的小仙女們就不要再嘗試了。畢竟過於消瘦也不是一種健康的身體狀態。

2.每個群體都會有不同的身體特質,每個人的減肥方案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想要嘗試這個方法的話還是要去醫院聽從醫生的建議

3.頭五天的飲食控制大家一定要堅持下來,可別給自己偷偷加餐了

4.雖然5天后可以正常吃但是吃東西的順序,很重要!

5.大家比較關心長期這樣減肥會不會反彈,張片紅和蔡玉群醫生目前認為這個方案沒有問題,可以長期使用。

最後,當然還是祝願大家高舉減肥的Flag,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部分內容採訪:葉鑫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陸呈嘯

她本人作為實驗中的一員,第一個週期5天結束後,她自己的甘油三酯原來有9.73,才5天時間,就降到了1.16。體重也減了6斤。

而在5天的週期之後,每個人再進行一次人體成分分析,接下來的25天,大家可以按照過去的生活習慣吃東西,不過吃飯順序有了規定,首先吃蔬菜水果,接下來吃肉類,最後再吃米飯、饅頭之類的碳水化合物。30天結束後,再測一次人體成分。

最後實驗結果出乎人的意料:幾乎每一位實驗者都減了體重,更重要的是,人體脂肪占比都下降了,血脂、血壓下降也比較明顯。只有6個人是意外,他們最後坦言,在前五天只吃700大卡食物有點抗不牢,自己給自己加了餐。(你們要這樣偷吃,小編也沒有辦法啦!)

實驗結果讓張片紅和蔡玉群充滿了信心。張片紅表示,25天進食最關鍵的是順序。而這個最後攝取碳水化合物的順序恰好和近日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中的一篇論文給出了的觀點相對應:人類要健康,就要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漢密爾頓健康醫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項歷時10年、由超過13.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與脂肪攝入量較低、主要通過碳水化合物獲取能量的人群相比,適當提高脂肪攝入量,不僅沒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反而降低了總死亡率。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超過總能量的60%時,受試者的總死亡率開始呈現顯著升高的趨勢。而張片紅和蔡玉群醫生的實驗正好把吃碳水化合物放在了進食的最後一環,就是為了碳水化合物的總量控制一些。

▲該圖顯示了脂肪、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從左至右)分別與總死亡風險(上)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 的相關性。總死亡風險排除了非疾病死亡的情況。

看到這裡,小編也迫不及待的想嘗試這個實驗,在吃吃喝喝中成功減肥!不過實驗中幾個重要的關鍵點,大家可一定要關注!

1.張片紅和蔡玉群醫生表示,這個實驗的初衷是幫助肥胖超重和有代謝問題的群體,因此,各位沉迷學習,已經很消瘦的小仙女們就不要再嘗試了。畢竟過於消瘦也不是一種健康的身體狀態。

2.每個群體都會有不同的身體特質,每個人的減肥方案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想要嘗試這個方法的話還是要去醫院聽從醫生的建議

3.頭五天的飲食控制大家一定要堅持下來,可別給自己偷偷加餐了

4.雖然5天后可以正常吃但是吃東西的順序,很重要!

5.大家比較關心長期這樣減肥會不會反彈,張片紅和蔡玉群醫生目前認為這個方案沒有問題,可以長期使用。

最後,當然還是祝願大家高舉減肥的Flag,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部分內容採訪:葉鑫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陸呈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