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其實很看重一種環境

1978年, 實行改革開放, 打開了中國擁抱世界的雙臂, 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也讓世界更加地瞭解中國這塊神秘的土地, 中國各個領域隨著國門的打開與世界進行深度的交流、磨合。 時至三十餘載後的今天, 我們不停地共用著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豐碩的發展成果, 實現了經濟崛起、社會穩定、百姓和樂的美好景象。

然而, 敞開國門, 融入全球經濟的發展在給中國帶來眾多機遇的同時, 也附帶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怎樣才能讓中國做到善與機遇“握手”、敢與挑戰“對峙”, 實現經濟的持續騰飛?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僅靠一己之力實難達成。 此時, 招商引資就是一條最為直觀、最是靠譜的重要管道。 那麼, 如何吸引外資樂意地踏進中國這塊土地, 與之合作, 共同發展?習近平來告訴我們——優化招商投資的軟環境。 這是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2000年3月30日召開的全省外經貿暨投資環境建設工作會上所提出來的。 當你看到“軟環境”這三個字眼的時候, 是否感到一絲陌生而又富有新意的疑惑?所謂軟環境, 就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法律、制度、思想觀念等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看似無形卻潛力非凡, 一個地方的經濟軟環境建設得越好, 就越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它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就像一塊專門吸附科技、資金、人才等重要因素的吸金石。 當它熟成之時, 便意味著外資湧入、經濟騰飛的契機已經到來。

其實, 習近平對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重視是由來已久的。 在他主政甯德時所著的《擺脫貧困》之《弱鳥如何先飛》篇裡就曾提到:“既飛, 當然力圖飛洋過海, 要向外飛, 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 在商品經濟中見世面。 ‘硬’的我們缺少些條件, 可以多講些‘軟’的。 軟環境建設方面, 我們就很有一篇好文章可作。 ”1999年, 當他還是福建省代省長時, 在參加寧德代表團審議時, 便強調經濟發展要注意加大力度進行軟環境建設。 包括習近平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以來, 強調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 這些都是在努力地營造軟環境建設的濃厚氛圍。

不難看出, 從習近平從政以來, 軟環境建設就像影子般與他形影不離, 不論身處何地、身居何位, 都將“軟環境”當成經濟建設的當頭炮、重頭戲。 這是每位領導幹部都應努力學習並將其不斷傳承下去的瑰寶。

只有各級政府、領導幹部以身作責、依法行政、強化政府服務職能, 建設良好的投資環境並以完善的制度進行保障, 栽培好“軟環境”這棵梧桐樹, 才能吸引外資這只“金鳳凰”, 進而投資發展, 切實促進地方經濟的騰飛。

作者:學習大軍

2015年3月28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