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突出“三個精准”服務大扶貧戰略行動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我省各級各部門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 近兩年來, 銅仁市玉屏自治縣司法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深入貫徹落實大扶貧戰略行動, 主動作為, 勇於擔當, 將司法行政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 全體幹部職工團結一心, 整合資源, 精准發力、精准施策、精准幫扶, 舉全系統之力啃掉特殊人群脫貧這一“硬骨頭”, 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做了積極貢獻。

一、精准發力, 解決“扶持誰”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

一個貧困群眾。 ”貴州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諶貽琴同志在全省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現場觀摩會上強調“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是確保如期實現同步小康目標的內在要求。 同步小康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地區不能少、一個貧困戶不能少。 沒有特殊人群的小康, 就沒有也難以實現全面小康, 特殊人群是特殊的脫貧攻堅物件, 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是特殊的脫貧攻堅戰場。 ”為將司法行政職能與大扶貧工作有機結合, 跳出司法行政抓司法行政工作, 局黨組多次專題研究討論, 並召開班子成員、幹部職工會圍繞“我為扶貧做什麼”、“如何搞好特殊人群貧困家庭脫貧攻堅工作”等為主題開展大討論, 積極建言獻策, 提高認識,
統一思想, 破解司法行政如何深度融合大扶貧戰略行動這一難題。 通過認真研究討論, 全域上下一致確定, 在大扶貧戰略行動中司法局除了幫扶聯繫村貧困戶脫貧以外, 還要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 對全縣特殊人群貧困戶開展幫扶, 制定印發《玉屏侗族自治縣司法局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 由班子成員包鄉鎮, 各司法所、社區矯正股、安置幫教股的全體同志通過與縣扶貧資訊系統比對產生特殊人群貧困戶名單, 據名單進村入戶開展核查, 做到精准識別查漏補缺。 目前, 全縣特殊人群共計890人, 其中:刑釋解矯人員775人, 社區矯正人員115人。 共建檔立卡特殊人群貧困戶57戶 216人, 其中涉及特殊服務管理物件58人。

二、精准施策, 解決“怎麼扶”的問題

(一)建好“火車頭”, 突出組織帶動力。 在聚力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工作中, 司法局黨組織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 把黨建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 壓擔子, 抓主業, 牽住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牛鼻子”,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打贏特殊人群脫貧攻堅戰的“戰鬥堡壘”作用。 12次召開局黨組會、黨組擴大會、幹部職工會研究安排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 建立作風效能建設方面的制度16個。 今年1-6月, 共開展“兩個責任”約談50餘次, 作風效能督查17次, 發督查通報13期, 督查發現問題4個, 全域通報批評4人, 並按局內部規定予以處罰。 認真落實局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

黨組主要負責人為全體黨員每季度上黨課和警示教育課, 組織全體黨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近年來, 玉屏司法局先後榮獲省委宣傳部 “崇德敬業•爭當雷鋒”主題活動“先進集體”和“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被省司法廳記“集體三等功”, 榮獲市委“五好基層黨組織”、縣委“先進基層黨支部”、“駐村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群眾滿意度連續五年排名全市第一。

(二)當好“發動機”, 突出實幹驅動力。 將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年度重點工作, 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抓具體:起草協調印發《玉屏侗族自治縣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玉府辦發〔2017〕36號), 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委組織部、扶貧、民政、人社、財政、農牧、鄉鎮(街道)相關負責人為成員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明確目標任務及各成員單位具體職責, 同時制定《玉屏縣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工作成員單位考核細則》, 督促各成員單位抓落實。 出臺《玉屏侗族自治縣司法局執行能力建設大比武實施方案》, 將扶貧工作開展成效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先後組織相關責任單位、幫扶責任人召開4次工作推進會, 凝聚共識齊發力。 將大家的使命感、責任感與創造力“N次方”無限放大, 為司法行政這個“發動機”高速運轉釋放著巨大能量。 各幫扶責任人深入遍訪, 為每戶貧困戶建立AB檔案, 其中A檔案為共性部分, 突出經濟脫貧, B檔案為個性部分,突出思想脫貧。嚴格落實“七個一”工作法(即摸清一個底子、制定一套學習計畫、選准一個專案、一週一次電話,每月一次走訪、辦好一件實事、記好一本日記),扎實推進幫扶工作。開展“百名律師進駐貧困村參與脫貧攻堅行動”活動,目前,我縣2名公職律師已與4個貧困村簽訂協定書,擔任村級組織的法律顧問與人民調解員,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與服務。為暢通法律援助申請管道,開設微援平臺微信公眾號,手把手教百姓關注微援公眾號,2017年上半年,縣法律援助中心對特殊人群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法律服務120餘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例,解決家庭婚姻、土地流轉合同、道路交通賠償等各類糾紛13起。以送法上門、以案說法、親情電話、心理疏導等“思想幫扶”方式,徹底解決特殊人群貧困人口“思想貧困”問題,玉屏大龍鎮安置幫教人員張某走出“高牆”時不知所措,幫扶幹部通過打電話、發短信、上門走訪等方式,開展對張某的心理疏導工作,鼓勵他自主創業,幫助協調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如今,張某發展起了自己的娛樂、車行、傳媒產業,並帶動10余名貧困戶及安置幫教人員就業。

(三)催生“新動能”,突出外部輔助力。政府、企業、社會力量的參與,助力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實現“加速度”。為增強特殊人群謀生技能,快速融入社會,聯合縣職業學校開設特殊人群就業技能(水電安裝)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員有50余人,培訓合格後分批推薦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積極動員特殊人群報名參加銅仁市特殊人群勞動技能(烹飪)培訓,並為參訓人員解決食宿問題;新增三個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基地:大興綠之源科技有限公司、貴州中偉集團大龍玻璃廠和甕陽兄弟黃桃山莊,分別為每個基地解決工作經費1萬元,簽署基地建設協定,建立基地管理制度,為特殊人群就業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為充分發揮“幫扶1人、穩定1家、帶動1片”效應,樹立特殊人群脫貧致富典型,亞魚黃桃山莊、甕陽兄弟黃桃基地和祥瑞黃桃基地法人均為我縣安置幫教人員,各級各部門從貸款、修路、管理、品牌推廣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其發展起來的黃桃種植產業已成為我縣助力精准扶貧的特色產業,如今,三家基地種植面積達2800畝,總產量約50萬斤,帶來的效益將突破1000萬元,成為我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勁動力。

三、精准幫扶,解決“扶的效果”問題

全縣57戶特殊人群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各級各部門落實“五個一批”幫扶政策,18戶69人通過“精扶貸”入股企業和培訓解決就業脫貧;10戶42人通過扶持種植、養殖業專案脫貧;8戶35人通過教育醫療救助和解決就業脫貧; 4戶 16人通過易地移民搬遷和解決就業脫貧;17戶54人因病、缺乏勞動力的家庭享受國家社會保障和“精扶貸”脫貧;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 3335 元以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均有保障, 採用“政府+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建立了貧困戶長效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特殊人群貧困家庭長久穩定脫貧。特殊人群重新違法犯罪明顯下降,犯罪率控制在2‰以內,無脫管、無漏管,零上訪、零非訪,有效促進了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玉屏縣司法局供稿)——編輯:周茂

B檔案為個性部分,突出思想脫貧。嚴格落實“七個一”工作法(即摸清一個底子、制定一套學習計畫、選准一個專案、一週一次電話,每月一次走訪、辦好一件實事、記好一本日記),扎實推進幫扶工作。開展“百名律師進駐貧困村參與脫貧攻堅行動”活動,目前,我縣2名公職律師已與4個貧困村簽訂協定書,擔任村級組織的法律顧問與人民調解員,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與服務。為暢通法律援助申請管道,開設微援平臺微信公眾號,手把手教百姓關注微援公眾號,2017年上半年,縣法律援助中心對特殊人群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法律服務120餘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例,解決家庭婚姻、土地流轉合同、道路交通賠償等各類糾紛13起。以送法上門、以案說法、親情電話、心理疏導等“思想幫扶”方式,徹底解決特殊人群貧困人口“思想貧困”問題,玉屏大龍鎮安置幫教人員張某走出“高牆”時不知所措,幫扶幹部通過打電話、發短信、上門走訪等方式,開展對張某的心理疏導工作,鼓勵他自主創業,幫助協調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如今,張某發展起了自己的娛樂、車行、傳媒產業,並帶動10余名貧困戶及安置幫教人員就業。

(三)催生“新動能”,突出外部輔助力。政府、企業、社會力量的參與,助力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實現“加速度”。為增強特殊人群謀生技能,快速融入社會,聯合縣職業學校開設特殊人群就業技能(水電安裝)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員有50余人,培訓合格後分批推薦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積極動員特殊人群報名參加銅仁市特殊人群勞動技能(烹飪)培訓,並為參訓人員解決食宿問題;新增三個特殊人群脫貧攻堅基地:大興綠之源科技有限公司、貴州中偉集團大龍玻璃廠和甕陽兄弟黃桃山莊,分別為每個基地解決工作經費1萬元,簽署基地建設協定,建立基地管理制度,為特殊人群就業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為充分發揮“幫扶1人、穩定1家、帶動1片”效應,樹立特殊人群脫貧致富典型,亞魚黃桃山莊、甕陽兄弟黃桃基地和祥瑞黃桃基地法人均為我縣安置幫教人員,各級各部門從貸款、修路、管理、品牌推廣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其發展起來的黃桃種植產業已成為我縣助力精准扶貧的特色產業,如今,三家基地種植面積達2800畝,總產量約50萬斤,帶來的效益將突破1000萬元,成為我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勁動力。

三、精准幫扶,解決“扶的效果”問題

全縣57戶特殊人群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各級各部門落實“五個一批”幫扶政策,18戶69人通過“精扶貸”入股企業和培訓解決就業脫貧;10戶42人通過扶持種植、養殖業專案脫貧;8戶35人通過教育醫療救助和解決就業脫貧; 4戶 16人通過易地移民搬遷和解決就業脫貧;17戶54人因病、缺乏勞動力的家庭享受國家社會保障和“精扶貸”脫貧;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 3335 元以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均有保障, 採用“政府+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建立了貧困戶長效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特殊人群貧困家庭長久穩定脫貧。特殊人群重新違法犯罪明顯下降,犯罪率控制在2‰以內,無脫管、無漏管,零上訪、零非訪,有效促進了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玉屏縣司法局供稿)——編輯:周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