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郎平袁偉民巔峰對話:我們執教中國女排為何從不怕困難?

【導讀】今天下午, 中國排協發佈女排2017年集訓通知。 通知顯示:剛在美國做完手術的郎平擔任總教練。 因為疼痛, 郎平要靠吃止痛片度日。

但顯然, 她還惦記著女排姑娘們。 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讓她不怕困難?從郎平和袁偉民的巔峰對話中, 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把30多年前, 袁偉民率領的中國女排勇奪1981年世界盃冠軍、1982年世錦賽冠軍、1984年奧運會冠軍, 實現“三連冠”, 比喻為中國女排的第一巔峰。

那麼, 完全可以把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勇奪2014年世錦賽亞軍、2015年世界盃冠軍、2016年奧運會冠軍, 比喻為再創中國女排的巔峰。

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 一波三折, 絕處逢生, 殺出一條血路, 榮登裡約奧運冠軍殿堂。 在中國奧運代表團總體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 女排姑娘奏響了凱旋的最強音。

女排精神重燃神州, 重振國人之心!

歡聚“上緣坊”

裡約歸來, 參加完代表團總結、中央領導接見、奧運精英港澳行等重要活動後,

郎平把約請老教練袁偉民歡聚分享喜悅作為最急需做的一件事。 地點選在女排駐地訓練局運動員公寓旁的“上緣坊”餐廳。

在京的老女排隊員自然也都受到熱情邀請。

來得最早的是住得最遠的曹慧英, 中國女排首屆老隊長, “拼命三郎”“鐵姑娘”, 1981年世界盃、1982年世界錦標賽奪冠主力隊員。 當年因攔網她的左手小拇指被打翻過去, 永遠和無名指無法併攏。

李延軍來了, 她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1986年世錦賽中國女排冠軍隊員。 她曾在關鍵比賽中“反式魚躍”救球, 被留在老球迷的記憶中。 她是在京老女排隊員中最年輕的隊員, 如今剛退休。

陳亞瓊出人意料地也來了, 她是1981年世界盃、1982年世界錦標賽奪冠的主力隊員。

這次她剛巧由香港來北京治病, 聞訊趕來。 她也剛剛退休, 香港好友自發舉行“陳亞瓊榮休之喜”聚會, 出席者竟有600多人, 亞瓊人緣可見一斑。

老教練發“紅包”

77歲的袁偉民仍然精氣神十足, 與自己的隊員們在一起, 依然像過去那樣,

只要不是在球場上, 他說起話來常常半真半假、風趣幽默, 逗得隊員們摸不著頭腦。

那天見面, 袁偉民一出現, 大家就“袁頭”“袁頭”地叫起來。 只見他笑嘻嘻地說:“好啊, 好啊, 女排奪冠, 大家高興, 我來給你們發紅包。 ”說著他從手提袋裡拿出一個個大號信封, 分送給郎平、曹慧英、陳亞瓊、李延軍……還剩下一摞, 說是要分送給當天沒到現場的其他老隊員。 郎平喜出望外, 急於打開信封, 袁偉民望著她, 不緊不慢地說:“我可沒有錢給你們發獎金, 只好以這樣的形式表示一下囉!”

原來, 畢業於江南名校蘇州高中的袁偉民, 從小喜好書法, 退休後潛心習練, 隊員們早就請他賜予墨寶, 他總是說還沒練好, 不肯出手, 今天袁指導主動送字上門,

把郎平和老隊員們樂開了花。

袁偉民給郎平和老女排隊員每人寫了兩幅字, 一幅是“中華魂”, 還有一幅是“福”字, 題上了每個隊員的姓名, 蓋上了“為國爭光”的紅印章。 老教練袁偉民的內心依然寄託著對每個隊員的關心和期望, 希望她們在人生的道路上, 無論面對成功、勝利、鮮花、掌聲, 還是面對挫折、失敗、痛苦、眼淚任何時候不忘中華魂, 不忘為國爭光, 都要經得起各種考驗, 不辜負國家的培養, 不辜負全國人民對中國女排的支持和厚愛。

袁偉民預言“可能奪冠”

在聚會上,袁偉民談到了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遇到的困難。

他對郎平說:“你們小組賽輸給荷蘭隊、塞爾維亞隊,一度落到小組第四,給我打電話的人裡面,為你們擔心的多了起來,問我中國女排還有沒有戲,怕你們連獎牌都拿不著啦!我說,照我看這支隊伍還年輕,還沒放開打。下面就看她們怎麼打巴西隊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什麼都別想,放開打,把水準都發揮出來。巴西隊志在必得,加上是東道主,又是淘汰賽,壓力會很大。只要我們做好,完全放開打,就有機會。如果把巴西隊贏下來,半決賽、決賽乘勢而上,就有可能給你們抱回一個金杯哦!哈哈,哈哈。”袁偉民說起來很得意,因為結果後來被他言中。

郎平接過話茬兒說:“打巴西隊這場比賽,賽前我們做了多少工作啊。我跟隊員說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放下一切,什麼都別想,輕裝上陣,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拿出來!還有一條就是瞻前顧後、縮手縮腳、想贏怕輸,死路一條!你們如果怕進不了前四名,那我告訴你們,我們已經死啦,害怕什麼呀!大不了捲舖蓋回北京。”

“我不能像袁導練我那麼練朱婷”

朱婷日趨成熟,而且心理素質較好,比賽中發揮穩定,很少失誤。從2013年到2015年每次大賽,幾乎每場比賽她個人得分都名列全隊之首,2015年世界盃賽朱婷一人獨得141分,僅攔網就得25分,裡約奧運8場球,朱婷共得179分,平均每場得22分以上,進入淘汰賽後的三場關鍵比賽,每場她都是得分王,決賽她一人獨得25分,被戲稱為“得分機器”,是中國女排兩次奪取世界冠軍的頭號功臣,是國際排壇公認、當之無愧的世界最有價值女排運動員朱婷的出現?

袁偉民問郎平:“你還記得當年我怎麼練你的嗎?每週六天上下午訓練,有四天課後你都被安排留下來加練,有時還要叫其他老隊員陪著你練,不這麼練,你的技術能那麼全面嗎?”

裡約奧運會上有記者問郎平:“你覺得現在的朱婷的技術水準是否已經超過當年的你?”郎平回答說:“時代不同了,不能這麼比。但是在一傳和防守上,可能我比她還好一些。”

郎平告訴我:“我怎麼能忘記袁導是怎麼練我的呢,可我不能像袁導練我那樣去練朱婷。”

出生在普通農民、多子女家庭的朱婷從小營養不良,瘦如竹竿。她13歲開始接觸排球,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進省隊、國家隊,從身體素質到技術都很單薄。剛進國家隊,稍一練她就臉色發白,頭暈想吐,頭一兩年郎導都不太敢給她上運動量。為了給她補充營養,郎導從美國給她帶蛋白粉,讓她長肌肉、增體重,配合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身體素質明顯提高。郎導親自帶她練一傳、防守和後排進攻。因為朱婷在省隊只管進攻不需要防守,所以一傳、防守基本不會。排球是一項必須攻防全面的運動,否則前排得分,後排失分,得不償失。經過郎導一年多的調教,在2014年世錦賽上,統計資料令郎導驚喜:6進4打巴西隊時,朱婷接22個一傳,19個到位。

嫩竹扁擔挑起了千斤重擔。郎導錘煉朱婷,既運用了當年自己接受袁導訓練時的體會,又結合了她在歐美等世界一流球隊執教時積澱的經驗。在對年輕選手運動量的把控方面,她有計劃地強化融入專項體能訓練及康復保障。

巔峰之後,路在何方?

中國體育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任何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都不可取。將郎平執教中國女排的成功,簡單歸之於“女排精神”的產物、衝破舊體制的產物、市場經濟的產物、個人魅力的產物,都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袁偉民說,在他看來,郎平的“大國家隊”理念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面,因為她接手時的國家隊備戰裡約奧運會僅剩三年,不得不採取特殊手段。國家隊隊員來自各省市,從目前中國排球運動的實際出發,如果長期採取大國家隊集訓,大面積抽調省市骨幹隊員,必然影響地方隊、俱樂部隊的訓練和發展,如果全國聯賽或者深化改革後的職業聯賽還需為國家隊每年完成各種比賽任務讓路,那麼必然不利於中國排球運動的發展,也不利於排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5年女排路,時起時伏,有成有敗,究其原因:成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脫穎而出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女排姑娘及其教練;失敗,其根本原因則是至今還沒有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真正有利於推動排球運動和排球產業良性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從而一再錯失本可以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機遇。

光芒之下,中國排球需要冷靜的思考。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袁偉民預言“可能奪冠”

在聚會上,袁偉民談到了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遇到的困難。

他對郎平說:“你們小組賽輸給荷蘭隊、塞爾維亞隊,一度落到小組第四,給我打電話的人裡面,為你們擔心的多了起來,問我中國女排還有沒有戲,怕你們連獎牌都拿不著啦!我說,照我看這支隊伍還年輕,還沒放開打。下面就看她們怎麼打巴西隊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什麼都別想,放開打,把水準都發揮出來。巴西隊志在必得,加上是東道主,又是淘汰賽,壓力會很大。只要我們做好,完全放開打,就有機會。如果把巴西隊贏下來,半決賽、決賽乘勢而上,就有可能給你們抱回一個金杯哦!哈哈,哈哈。”袁偉民說起來很得意,因為結果後來被他言中。

郎平接過話茬兒說:“打巴西隊這場比賽,賽前我們做了多少工作啊。我跟隊員說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放下一切,什麼都別想,輕裝上陣,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拿出來!還有一條就是瞻前顧後、縮手縮腳、想贏怕輸,死路一條!你們如果怕進不了前四名,那我告訴你們,我們已經死啦,害怕什麼呀!大不了捲舖蓋回北京。”

“我不能像袁導練我那麼練朱婷”

朱婷日趨成熟,而且心理素質較好,比賽中發揮穩定,很少失誤。從2013年到2015年每次大賽,幾乎每場比賽她個人得分都名列全隊之首,2015年世界盃賽朱婷一人獨得141分,僅攔網就得25分,裡約奧運8場球,朱婷共得179分,平均每場得22分以上,進入淘汰賽後的三場關鍵比賽,每場她都是得分王,決賽她一人獨得25分,被戲稱為“得分機器”,是中國女排兩次奪取世界冠軍的頭號功臣,是國際排壇公認、當之無愧的世界最有價值女排運動員朱婷的出現?

袁偉民問郎平:“你還記得當年我怎麼練你的嗎?每週六天上下午訓練,有四天課後你都被安排留下來加練,有時還要叫其他老隊員陪著你練,不這麼練,你的技術能那麼全面嗎?”

裡約奧運會上有記者問郎平:“你覺得現在的朱婷的技術水準是否已經超過當年的你?”郎平回答說:“時代不同了,不能這麼比。但是在一傳和防守上,可能我比她還好一些。”

郎平告訴我:“我怎麼能忘記袁導是怎麼練我的呢,可我不能像袁導練我那樣去練朱婷。”

出生在普通農民、多子女家庭的朱婷從小營養不良,瘦如竹竿。她13歲開始接觸排球,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進省隊、國家隊,從身體素質到技術都很單薄。剛進國家隊,稍一練她就臉色發白,頭暈想吐,頭一兩年郎導都不太敢給她上運動量。為了給她補充營養,郎導從美國給她帶蛋白粉,讓她長肌肉、增體重,配合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身體素質明顯提高。郎導親自帶她練一傳、防守和後排進攻。因為朱婷在省隊只管進攻不需要防守,所以一傳、防守基本不會。排球是一項必須攻防全面的運動,否則前排得分,後排失分,得不償失。經過郎導一年多的調教,在2014年世錦賽上,統計資料令郎導驚喜:6進4打巴西隊時,朱婷接22個一傳,19個到位。

嫩竹扁擔挑起了千斤重擔。郎導錘煉朱婷,既運用了當年自己接受袁導訓練時的體會,又結合了她在歐美等世界一流球隊執教時積澱的經驗。在對年輕選手運動量的把控方面,她有計劃地強化融入專項體能訓練及康復保障。

巔峰之後,路在何方?

中國體育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任何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都不可取。將郎平執教中國女排的成功,簡單歸之於“女排精神”的產物、衝破舊體制的產物、市場經濟的產物、個人魅力的產物,都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袁偉民說,在他看來,郎平的“大國家隊”理念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面,因為她接手時的國家隊備戰裡約奧運會僅剩三年,不得不採取特殊手段。國家隊隊員來自各省市,從目前中國排球運動的實際出發,如果長期採取大國家隊集訓,大面積抽調省市骨幹隊員,必然影響地方隊、俱樂部隊的訓練和發展,如果全國聯賽或者深化改革後的職業聯賽還需為國家隊每年完成各種比賽任務讓路,那麼必然不利於中國排球運動的發展,也不利於排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5年女排路,時起時伏,有成有敗,究其原因:成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脫穎而出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女排姑娘及其教練;失敗,其根本原因則是至今還沒有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真正有利於推動排球運動和排球產業良性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從而一再錯失本可以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機遇。

光芒之下,中國排球需要冷靜的思考。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