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我科學家發現兩顆超高速星

我科學家發現兩顆超高速星

據國家天文臺消息, 近期, 雲南大學中國西南天文研究所劉曉為教授團組基於LAMOST望遠鏡大規模銀河系光譜巡天,

最新發現了兩顆距地球7萬多光年的超高速星, 分別命名為LAMOST-HVS2和LAMOST-HVS3。 這是基於LAMOST大規模銀河系光譜巡天發現的第二和第三顆超高速星。

——人民網

“雙創周”上海主會場搭建完成

據悉, 主會場分為“催生市場主體”“促進生產方式變革”“提高創新效率”“濃厚雙創氛圍”等4個主題展區。 經過前期徵集, 本屆“全國雙創周”共收到全國各省、直轄市活動周組委會成員單位以及120個全國雙創示範基地推薦的2200個申報項目。 經過前期的專家評審, 共確定了153個參展專案“同台獻技”。 這些代表著我國最高水準的展示專案, 涵蓋科技成果、科技企業和創新創業人物等內容。

——上海科技

凱西尼探測器即將完成20年探測任務週五墜入土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

美國宇航局的凱西尼探測器正在逐漸接近完成它最後一次穿過土星及其光環之間狹窄縫隙的任務, 隨後凱西尼探測器燃料即將耗盡, 並將於9月15日沖進土星大氣層, 13年的土星探索即將結束。 未來NASA將重新調整方向, 將重心放在凱西尼號帶來的疑惑上, 比如落向土星的行星星際塵埃雨、冰質的各種衛星、在土衛二上發現的地下海洋。

——央視新聞

胚胎幹細胞磁驅動3D聚合物問世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9月12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 法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可以形成心臟細胞的胚胎幹細胞(ESC)磁驅動三維(3D)聚合物。 這一成果被視為顯著區別于傳統技術的、可構建細胞3D組織結構的全新方法。

——《科技日報》

可擕式質譜儀有望即時分析火星大氣

據美國國家科學家基金會網站消息, 楊百翰大學(BYU)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質譜學會雜誌》上發表論文稱, 他們研製出一種小型化的可擕式質譜檢測工具, 其功能十分“強悍”, 包括未來可裝在火星探測器上, 幫助科學家即時分析火星大氣成分。

過去數年來, 質譜儀提供了一種快速、高靈敏度的分析和檢測化合物的方法, 但是它們的龐大尺寸, 一直是限制其現場檢測潛力的最大障礙。

——《科技日報》

活細胞“內部時鐘”首次找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 美國科學家利用先進的螢光顯微鏡技術, 首次對人體活細胞內細胞核的形狀變化進行了動態研究, 發現細胞核表現出快速波動性。 這種“內部時鐘信號”標誌著人類首次找到表徵細胞週期改變的物理特性, 為理解生命物質構成和疾病成因提供新途徑。

——人民網

憑基因組資料識別人臉不靠譜

近日,美國著名生物學家文特爾創辦的一家公司宣佈,他們的新研究認為,DNA資料會通過相貌和身體特徵洩露匿名者的真實身份,再次引來其他科學家們的質疑和批評。在仔細研讀文特爾團隊的論文後,許多遺傳學家表示,研究結論存在誇大事實嫌疑。

——科學網

上海市“全國科普日”花1元搶票看科學大片

作為2017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重點活動之一,這個週末將舉辦2017國際科技電影展映周上海專場活動,來自中國、美國、比利時的共6部影片將在上海科技影城放映。據悉,本次電影展映周為公益活動,市民可在大麥網上搶票。每場電影有280多個座位,搶票的票價定為1元。

——《文匯報》

上海聯影打造“史上最強PET”

日前,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頂尖分子影像科研團隊探索者聯盟攜手共同打造的“史上最強PET”——世界首台全景動態掃描PET-CT“探索者”面世。這台醫學影像設備以40倍于傳統PET設備的靈敏度、顛覆性的即時全身動態掃描技術呈現人體內所有器官的動態代謝過程,成為世界首台用於觀測人體內部的“哈勃望遠鏡”。它可以幫助研發人員精准掌握藥物在人體內的即時分佈與代謝,可以精准定位分子級轉移灶及早期微小腫瘤病變,可以研究多器官神經之間的關聯。

——《新民晚報》

機械化率偏低設施農業亟待補課

“通常說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但從作業機械化水準來看,我國設施農業表現還不盡如人意。”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副所長丁小明說道。

9月13日在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設施農業產業大會上,包括丁小明在內的多位專家,都談到了設施農業機械化作業水準偏低的問題。設施農業,是指採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比如溫室大棚等。

——人民網

近日,美國著名生物學家文特爾創辦的一家公司宣佈,他們的新研究認為,DNA資料會通過相貌和身體特徵洩露匿名者的真實身份,再次引來其他科學家們的質疑和批評。在仔細研讀文特爾團隊的論文後,許多遺傳學家表示,研究結論存在誇大事實嫌疑。

——科學網

上海市“全國科普日”花1元搶票看科學大片

作為2017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重點活動之一,這個週末將舉辦2017國際科技電影展映周上海專場活動,來自中國、美國、比利時的共6部影片將在上海科技影城放映。據悉,本次電影展映周為公益活動,市民可在大麥網上搶票。每場電影有280多個座位,搶票的票價定為1元。

——《文匯報》

上海聯影打造“史上最強PET”

日前,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頂尖分子影像科研團隊探索者聯盟攜手共同打造的“史上最強PET”——世界首台全景動態掃描PET-CT“探索者”面世。這台醫學影像設備以40倍于傳統PET設備的靈敏度、顛覆性的即時全身動態掃描技術呈現人體內所有器官的動態代謝過程,成為世界首台用於觀測人體內部的“哈勃望遠鏡”。它可以幫助研發人員精准掌握藥物在人體內的即時分佈與代謝,可以精准定位分子級轉移灶及早期微小腫瘤病變,可以研究多器官神經之間的關聯。

——《新民晚報》

機械化率偏低設施農業亟待補課

“通常說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但從作業機械化水準來看,我國設施農業表現還不盡如人意。”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副所長丁小明說道。

9月13日在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設施農業產業大會上,包括丁小明在內的多位專家,都談到了設施農業機械化作業水準偏低的問題。設施農業,是指採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比如溫室大棚等。

——人民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