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做個“懶”父母 讓孩子學會自己翻身當老師

1、讓孩子翻身“當”老師, 愛上“學習”

讓孩子“當”老師的目的是什麼?考高分, 爭名次?NO!為什麼?因為……有人曾用胡蘿蔔和兔子來比喻孩子的學習。

伸手把胡蘿蔔放在兔子面前, 兔子不斷地往前跑。 例如父母對孩子說:“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呢?因為這樣才能進重點學校, 將來才有好的工作, 有好的收入。 ”這, 是一個境界。

而更好的狀況是, 沒有胡蘿蔔, 兔子也會往前跑。 為什麼呢?因為這只兔子熱愛奔跑!

它覺得在奔跑當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 不管胡蘿蔔或其他外界的誘因存不存在, 它都會自動自發地往前跑去。 這,

則是最佳的學習境界。

所以, 讓孩子“當”老師的最終目的便是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 如果父母親能實現這目的, 孩子便不會特別注重跟別人比, 而是只該跟自己比較, 多學了一些知識, 自己就有所進步, 當然值得高興。 如此一來, 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 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 這麼做, 就會培養出熱愛奔跑的兔子。 並且, 通過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熱忱, 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揮潛力, 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準。

2、讓孩子沐浴在賞識的陽光下

賞識是教育的真諦, 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

著名歌劇演唱家恩瑞哥·卡羅素10歲時, 他的音樂老師說:“你五音不全, 不能唱歌。 你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

”回到家後, 卡羅素很傷心, 並向母親哭訴。 那時, 他的母親肯定地說:“孩子, 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 聽一聽吧, 你今天唱歌時比昨天樂感好多了, 媽媽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歌唱家的!”後來, 卡羅素回憶自己的成功之路時說:“是母親那句肯定的話, 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 ”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他內心充滿自豪和信心, 這時他們特別需要有人來分擔快樂, 分享成功。 所以, 父母們不妨找準時機, 創設情景, 恰當地賞識孩子。

3、增強孩子的自理與獨立能力

現下很多家長都有能力並付諸實際行動去輔導孩子作業, 時間久了, 可能孩子遇到稍難點的題, 便而直接向父母求救了。 其實, 有時候這麼做不好。

一位媽媽在博客中寫下了這樣的教育心得:“教育孩子的過程,

讓我感觸很深, 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 我就是太‘認真負責’了, 久而久之, 孩子把我充當了他學習中的拐杖。 有一段時間, 一開始學習, 就喊媽媽, 離開我就不行。 現在我再慢慢地放開他, 逐漸讓孩子丟掉拐杖, 增強他的自理能力。 ”

4、傾聽孩子的聲音並真誠地作出反應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 這點毋庸置疑。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懂這個道理, 然而也許你忽略了一些細節, 比如傾聽後的行為。

媽媽忙了一天了, 回到家還要拖著疲乏的身體做飯, 可五歲的女兒偏偏有道算術題不會做, 過來找媽媽幫忙。 媽媽心裡很煩, 但壓住火氣跟她說“知心話”:“甜甜, 媽媽現在忙死了, 作業等會兒再做, 體諒一下媽媽啊!”結果,

女兒去看動畫片了, 媽媽後來也忘了這事, 第二天早晨醒來, 女兒發現作業沒寫完……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 美國人類學家的結論是:所有影響力中, 語言占7%, 音調占23%, 表情及肢體動作各占35%, 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5、放下架子, 跟孩子“好好說話”

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缺乏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 他們說話或做事時, 很容易不自覺地自帶“高高在上”的腔調。 於是孩子從學校“受教育”回來, 還得繼續聽從家長的“灌輸式教育”, 殊不知孩子很討厭家長的這種教育, 於是便很容易“發展”成叛逆的孩子。

沒有一位家長不希望, 不去努力同孩子交流, 可為何成效常不令人滿意?答案就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同孩子處於平等的交流狀態。

靜下心想一想, 平時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 而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 是否居高臨下了, 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 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放下架子, 跟孩子“好好說話”有時候比長篇大人們的道理更有效, 更能讓你和孩子成功交流。

轉自:幼教知識

濱江教育官方微信號:

bjjywx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 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