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西運城鹽湖旅遊景點

解州關帝廟

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 關帝廟興建的歷史頗早。 據有關碑刻記載, 遠在陳隋之際, 解州關帝廟已經修建。 宋元到明清, 隨著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聖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 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 清朝末葉, 該廟曾數次失火, 損失慘重, 但在民國年間又予以修復和重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人民政府對解州關帝廟這座古老的建築群落極為重視, 不僅將它列入了國家重點文物單位予以保護, 而且一再撥款, 對這座廟宇進行維護修復, 使之基本上恢復了歷史的原貌。

死海養生城

中國死海養生城, 位於運城市區南中條山下的鹽湖中。 鹽湖內, 道路如織, 池水清澄, 微風徐來, 水波漣漪起伏, 山上的蔥蘢松柏與山腳下的皚皚銀湖相互映襯, 風光別具一格。 占地面積百餘畝的養生城, 有兒童、成人、黑泥三個浴池,

日接待千人。 這裡, 不僅有黑泥洗浴、鹽水漂浮, 還有日式、土耳其式、新加坡式等多種風格的黑泥養護間, 能夠滿足遊人聽覺(輕柔音樂)、嗅覺(礦物泥味)、視覺(鹽湖風光)、味覺(健康飲食)、觸覺(按摩呵護)、感覺(純淨心靈)六種愉悅感官的基本需求, 是一處集娛樂、康體、休閒、療養、度假為一體的黑泥康體養生城。

關帝祖祠

 關羽的家廟, 又稱關帝祖祠, 位於運城市西南20余公里的常平鄉常平村內。 南靠中條, 北臨鹽池, 廟內泥塑尚存, 建築群體保護較好, 交通便利, 是理想的遊覽之地。

關羽, 字雲長, 其故里是三國時河東解梁常平裡。 傳說, 當年他殺死了名叫呂熊的大地主大惡霸以後, 便逃走在外。 惡霸和官府互相勾結捉拿關羽, 並要對關羽的家人誅滅九族, 斬草除根。 當時常平裡姓關的多逃到現在的古村一帶去避難, 而雲長的父母親卻因年邁, 行走不便投井自盡了。 後人為紀念他的父母親, 便在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 關羽去世以後, 鄉人為仰慕其德, 又在其地建祠奉祀。 到了金代,

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築群體的廟宇, 取名“關聖家廟”。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中條山腹地, 鹽湖南畔, 運三高速與南環城高速交匯處, 距市區十五公里。 它原名九黎山, 為苗黎族先祖蚩尤故里而命名,山前有一九六二年運城縣人委立“磨河村新石器遺址”石碑,

記載此地為七千年前人類集居地;一山坡陶窯遺址為五千年前人類集居地遺址;被稱為天下第一路的“虞阪古鹽道”, 被列為第四批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 蚩尤墓塚, 北魏摩崖石刻、宋代城牆、古烽火臺、元、明、清古廟等遺跡遍地。 東郭鎮2004年被命為山西省文明小城鎮, 2005年被列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

舜帝陵廟

地址:鹽湖區北相鎮西曲馬村南鳴條崗

據廟內明清重修碑記載,創建于唐開元年間,元末毀於兵火,明萬曆年間重建,清順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現存建築基本保持了原有佈局。

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積2.7萬平方米,由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組成。廟內磚砌方形墓塚即帝陵,高3米,周長51米,正面立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書“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前後簷敞朗,西山牆嵌“鳴條舜陵者略”石碑4通。後部為皇城,中軸線上布列戲臺、獻殿、正殿,兩廂為配殿、鐘鼓樓,主從有序,佈局嚴謹。廟內現存明、清、民國時期重修碑刻7通。

山西運城舜帝陵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西端,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廣場、舜帝公園、舜帝陵廟四大部分。陵塚啟于禹時,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舜帝陵占地1778畝,分為景區和陵區。古柏廣場以北為陵區。陵區坐北向南,分為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

寨裡關帝廟獻殿(第六批國保)

地址:鹽湖區泓芝驛鎮寨裡村

關帝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僅存元代獻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無欄額,前簷施粗圓木通面額,額上施鬥栱11朵為四鋪作單下昂,梁架結構徹上露明造,其上施駝峰承接平梁,平梁上立脊瓜柱與叉手,四椽栿與平梁上皆施彩繪,與大殿同期,為四椽栿通達前後簷。

運城關王廟

地址:鹽湖區紅旗西街61號

創建於元代,明正德六年(1511年)、嘉靖五年(1526年)進行過大修。廟址坐東朝西,現存山門、獻殿、正殿與春秋樓。山門、獻殿與正殿皆為明代建築。

獻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卷棚頂。獻殿與正殿簷口幾乎相接,正殿面闊、進深皆三間,後簷明間出抱廈一間,單簷歇山頂。

鳳凰谷森林公園

鳳凰谷森林公園位於鹽湖以南的中條山中段之陰,總占地面積3800餘畝,它依山傍水,分5條自然溝叉,緊鄰運城市區,其間原始森林茂密、植被豐厚、富有200餘種野生植物和100多種野生動物,是中條山中段罕見的茂密森林覆蓋區,也是北方地區距市區最近的原生態森林公園。

中條山山脈大約形成於5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歷經歲月洗禮,使它不僅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特有的地形地貌,同時歷經人間朝代更迭,也使它萌生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勘禦大師袁天罡、李淳風勘察池神廟址時,發現天象奇觀:一隻彩鳳翱翔其上,遂命名為“鳳凰穀”。

河東博物館

河東博物館位於運城市紅旗路,籌建於1979年3月,原址在解州關帝廟,1986年10月1日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具有河東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隸屬於運城市文物局。博物館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0655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總體佈局分前後兩部分,前為展覽、辦公區,後為生活區。主要建築有古建門樓、東西廂房、碑廊、陳展大樓、藏品庫及辦公樓。前院有假山、水池、灌木、奇石,環境優美。古建門樓由原運城文廟明建敬一亭搬遷而來;15間碑廊陳列有歷年徵集的古代墓誌和石雕、石刻,精品迭出,其中“龍門全景圖”刻石將昔日龍門盛景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

關帝聖像

“關帝聖像”座落於運城市西南13公里的關公故里常平村南,為目前世界最高最大的關帝聖像。聖像通高80米(銅體高61米,寓意關公61歲;底座19米,寓意關公19歲成家立業)。

關帝聖像景區南依中條,北毗鹽湖,占地4000餘畝,分為以關公為核心的人文景觀區和石磐溝自然風景區兩部分。

人文景觀區由“一道六區”組成,即武聖大道、聖像區、中都風情區、義貫千古區、千秋人傑區、三國樂園區及管理接待區。“石磐溝”自然風景區內有關帝祖塋。溝內山勢雄偉、兩邊外突、地貌奇特、野趣濃郁,以奇石、飛瀑、碧潭、幽谷構成一處壯觀的山野景觀。塋背鹽池,三面環山,集三方風水於一處,如祥鳥托珠,將關帝祖塋托起,其乃聖人必出之地。“石磐溝”漂流全程1.5公里,起于“石匣子”水庫,終點在“關帝漢城”後門湖內。

“河南天瑞集團”投資建設的“關帝聖像景區”,是弘揚關公文化、振興運城經濟、造福運城人民的千秋大業,對提高運城的知名度及促進運城經濟的騰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舜帝陵廟

地址:鹽湖區北相鎮西曲馬村南鳴條崗

據廟內明清重修碑記載,創建于唐開元年間,元末毀於兵火,明萬曆年間重建,清順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現存建築基本保持了原有佈局。

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積2.7萬平方米,由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組成。廟內磚砌方形墓塚即帝陵,高3米,周長51米,正面立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書“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前後簷敞朗,西山牆嵌“鳴條舜陵者略”石碑4通。後部為皇城,中軸線上布列戲臺、獻殿、正殿,兩廂為配殿、鐘鼓樓,主從有序,佈局嚴謹。廟內現存明、清、民國時期重修碑刻7通。

山西運城舜帝陵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西端,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廣場、舜帝公園、舜帝陵廟四大部分。陵塚啟于禹時,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舜帝陵占地1778畝,分為景區和陵區。古柏廣場以北為陵區。陵區坐北向南,分為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

寨裡關帝廟獻殿(第六批國保)

地址:鹽湖區泓芝驛鎮寨裡村

關帝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僅存元代獻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無欄額,前簷施粗圓木通面額,額上施鬥栱11朵為四鋪作單下昂,梁架結構徹上露明造,其上施駝峰承接平梁,平梁上立脊瓜柱與叉手,四椽栿與平梁上皆施彩繪,與大殿同期,為四椽栿通達前後簷。

運城關王廟

地址:鹽湖區紅旗西街61號

創建於元代,明正德六年(1511年)、嘉靖五年(1526年)進行過大修。廟址坐東朝西,現存山門、獻殿、正殿與春秋樓。山門、獻殿與正殿皆為明代建築。

獻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卷棚頂。獻殿與正殿簷口幾乎相接,正殿面闊、進深皆三間,後簷明間出抱廈一間,單簷歇山頂。

鳳凰谷森林公園

鳳凰谷森林公園位於鹽湖以南的中條山中段之陰,總占地面積3800餘畝,它依山傍水,分5條自然溝叉,緊鄰運城市區,其間原始森林茂密、植被豐厚、富有200餘種野生植物和100多種野生動物,是中條山中段罕見的茂密森林覆蓋區,也是北方地區距市區最近的原生態森林公園。

中條山山脈大約形成於5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歷經歲月洗禮,使它不僅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特有的地形地貌,同時歷經人間朝代更迭,也使它萌生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勘禦大師袁天罡、李淳風勘察池神廟址時,發現天象奇觀:一隻彩鳳翱翔其上,遂命名為“鳳凰穀”。

河東博物館

河東博物館位於運城市紅旗路,籌建於1979年3月,原址在解州關帝廟,1986年10月1日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具有河東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隸屬於運城市文物局。博物館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0655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總體佈局分前後兩部分,前為展覽、辦公區,後為生活區。主要建築有古建門樓、東西廂房、碑廊、陳展大樓、藏品庫及辦公樓。前院有假山、水池、灌木、奇石,環境優美。古建門樓由原運城文廟明建敬一亭搬遷而來;15間碑廊陳列有歷年徵集的古代墓誌和石雕、石刻,精品迭出,其中“龍門全景圖”刻石將昔日龍門盛景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

關帝聖像

“關帝聖像”座落於運城市西南13公里的關公故里常平村南,為目前世界最高最大的關帝聖像。聖像通高80米(銅體高61米,寓意關公61歲;底座19米,寓意關公19歲成家立業)。

關帝聖像景區南依中條,北毗鹽湖,占地4000餘畝,分為以關公為核心的人文景觀區和石磐溝自然風景區兩部分。

人文景觀區由“一道六區”組成,即武聖大道、聖像區、中都風情區、義貫千古區、千秋人傑區、三國樂園區及管理接待區。“石磐溝”自然風景區內有關帝祖塋。溝內山勢雄偉、兩邊外突、地貌奇特、野趣濃郁,以奇石、飛瀑、碧潭、幽谷構成一處壯觀的山野景觀。塋背鹽池,三面環山,集三方風水於一處,如祥鳥托珠,將關帝祖塋托起,其乃聖人必出之地。“石磐溝”漂流全程1.5公里,起于“石匣子”水庫,終點在“關帝漢城”後門湖內。

“河南天瑞集團”投資建設的“關帝聖像景區”,是弘揚關公文化、振興運城經濟、造福運城人民的千秋大業,對提高運城的知名度及促進運城經濟的騰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