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銳參考|中國科考船在極地邁出的這一步,讓西方媒體“坐不住”了

“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航行。 ”

本週三(9月13日),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刊登了一條被多數西方媒體忽略的消息。

歷時8天, 航行2293海裡, 中國“雪龍”號科考船成功完成了北極西北航道首次試航。

8月3日, “雪龍”號在北冰洋中央航道進行破冰之旅。 新華社

事實上, “雪龍”號此次北極之行已于一周前(9月6日)畫上完美句號。 但直到最近幾天, 西方媒體才開始注意到此次航行的重大意義。

“當中國開始熱衷探索北極航道, 開闢新的‘藍色經濟通道’, 這將給北極地區帶來怎樣的變化?人們拭目以待。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這樣問道。

有了這條航道, 從上海到紐約能節省7天

那麼, 中國科考船這一次的試航到底有多重要?

美國媒體報導稱, “雪龍”號此行“積累了豐富的航行經驗”。 成功完成北極西北航道試航後, “雪龍”號實現了在北極三大航道(東北航道、西北航道、中央航道)的首次穿越,

這將有助於中國船舶對北極航道的商業利用。

北極西北航道是連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一條海上通道, 由於其經過的北極群島區域常年被冰雪覆蓋, 而且島嶼眾多、航道複雜, 所以世界各國的船舶很少在這一區域航行。

8月2日拍攝的北極航道風光。

新華社

不過, 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華盛頓郵報》稱, 隨著北極的冰川持續消融, 北極西北航道正在成為一條真正實用的航運通道。

這一變化對於中國的海上貿易尤其重要, 以上海到紐約為例, 如果走現有的航線, 途經巴拿馬運河, 總航程將達10500海裡。 而如果改走北極西北航道, 則只有8600海裡, 少了整整20%的路程, 能節省7天的航行時間。

北極航道的好處還不僅是“路程短”, 加拿大媒體指出, 如果穿越北極, 中國商船就不用擔心印度洋的季風和海盜, 也不用為通過運河支付費用了, 可謂一舉多得。

加拿大媒體報導截圖

《華盛頓郵報》還援引中國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劉鵬飛此前談及北極航道作用時的評價:“北極航道一旦完全開通,

將對國際貿易、世界經濟、資本流動以及能源開發產生深遠影響。 ”

中國要“捷足先登”?加外長的回應“亮”了

不過, 在部分西方媒體看來, 中國開闢新航道, 推動國際貿易的這一舉措卻並非“皆大歡喜”。

加拿大《環球郵報》引用該國一位北極專家羅布·胡伯特的話表示擔憂, 稱中國正準備大幅度提升在北極的海運量, “中國釋放的這個信號很明顯, 而西方的貨運公司根本不會有類似的打算”。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報導截圖

言下之意, 中國在北極航道“捷足先登”, 讓一些人“坐不住”了。

胡伯特因此呼籲加拿大政府早做準備:“我們應該建造北極巡航艦隊, 讓加拿大海岸警衛隊配備更好的設備來提升監控和執行能力。 ”

但有意思的是, 這邊“憂心忡忡”的話音未落, 加拿大政府的官方表態則給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加拿大外長弗裡蘭的辦公室上周向媒體證實,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此次航行是獲得加拿大政府批准的, 實際上, 還有一群加拿大科學家和一名加拿大領航員也在這艘中國科考船上。

7月20日,“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駛離碼頭。新華社

加外長新聞秘書亞當·奧斯丁則明確對《環球郵報》表示,“雪龍”號此行是一次科考航行。他同時補充稱:包括北極西北航道在內,所有通過加拿大水域的商船都需要獲得加政府批准,“我們要求這些船隻嚴格遵守加拿大安全、安保和環保的法律”。

在不少關注中國發展的外國網友看來,部分西方媒體渲染中國試航北極航道引發“擔憂”,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在新聞評論區,網友“zephon-baal”一語道破“玄機”:“我認為有些人就是嫉妒中國的成功。”

這位網友認為,外界應當為中國取得的成就鼓掌。“中國一直推動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和睦,成為負責任的一員,而不是發動戰爭欺壓他國。”

“這條航道將改變北半球的航運交通格局”

其實,對於中國試航北極航道的重大意義,一些有遠見的學者已經做出了清晰的判斷。

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機構(NUPI)資深研究員馬克·蘭泰尼(中文名:蘭馬克)近日撰文稱,“科考外交”已成為推動中國北極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他認為,“雪龍”號此次試航也表明,中國政府對於北極地區的經濟合作,“正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更開放的姿態”。

蘭馬克的文章截圖

“我國首次成功試航北極西北航道,其中‘首次’是非常大的意義所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告訴銳參考。

他介紹說,“雪龍”號完整開闢了北極的3條航道,還做了許多沿線調查,為中國企業未來利用北極航道開展貿易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此外在戰略層面上,目前的“海上絲路”構成了歐亞大陸之間海上交通重要的骨幹,這個骨幹事實上是一個往複綫,“如果北極航道能夠獲得利用的話,北半球的航運交通格局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形成環線。”

蘭馬克相信,中國在北極航道的海運規劃,將成為“冰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這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合。因此有望帶動一些沿線國家的港口公路等基建。俄羅斯、挪威等國都將因此受益。

對此,張俠也認為,今年中國與俄羅斯共建“冰上絲綢之路”,這對於兩國的戰略對接是很重要的一步。北極也是大國聚集的地方,通過對航道的合作利用,對中國與北極大國之間增進關係也有益。

“這條航道把中國的發展與北極區域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對中國發展北極事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通道和抓手。”他這樣總結道。

7月20日,“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駛離碼頭。新華社

加外長新聞秘書亞當·奧斯丁則明確對《環球郵報》表示,“雪龍”號此行是一次科考航行。他同時補充稱:包括北極西北航道在內,所有通過加拿大水域的商船都需要獲得加政府批准,“我們要求這些船隻嚴格遵守加拿大安全、安保和環保的法律”。

在不少關注中國發展的外國網友看來,部分西方媒體渲染中國試航北極航道引發“擔憂”,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在新聞評論區,網友“zephon-baal”一語道破“玄機”:“我認為有些人就是嫉妒中國的成功。”

這位網友認為,外界應當為中國取得的成就鼓掌。“中國一直推動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和睦,成為負責任的一員,而不是發動戰爭欺壓他國。”

“這條航道將改變北半球的航運交通格局”

其實,對於中國試航北極航道的重大意義,一些有遠見的學者已經做出了清晰的判斷。

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機構(NUPI)資深研究員馬克·蘭泰尼(中文名:蘭馬克)近日撰文稱,“科考外交”已成為推動中國北極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他認為,“雪龍”號此次試航也表明,中國政府對於北極地區的經濟合作,“正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更開放的姿態”。

蘭馬克的文章截圖

“我國首次成功試航北極西北航道,其中‘首次’是非常大的意義所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告訴銳參考。

他介紹說,“雪龍”號完整開闢了北極的3條航道,還做了許多沿線調查,為中國企業未來利用北極航道開展貿易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此外在戰略層面上,目前的“海上絲路”構成了歐亞大陸之間海上交通重要的骨幹,這個骨幹事實上是一個往複綫,“如果北極航道能夠獲得利用的話,北半球的航運交通格局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形成環線。”

蘭馬克相信,中國在北極航道的海運規劃,將成為“冰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這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合。因此有望帶動一些沿線國家的港口公路等基建。俄羅斯、挪威等國都將因此受益。

對此,張俠也認為,今年中國與俄羅斯共建“冰上絲綢之路”,這對於兩國的戰略對接是很重要的一步。北極也是大國聚集的地方,通過對航道的合作利用,對中國與北極大國之間增進關係也有益。

“這條航道把中國的發展與北極區域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對中國發展北極事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通道和抓手。”他這樣總結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