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唯一佛頂骨舍利密藏中國千年的歷史傳奇

江蘇南京城外棲霞山的棲霞寺,有一枚埋藏千年之後重現人間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 這枚佛頂骨舍利可謂是佛教的無上寶物, 那麼它有著怎樣的歷史與傳奇呢?

“舍利”是印度梵文的音譯,意思是遺骨。 它可以是人體火化之後得到的結晶物, 也可以是固化的骨頭。 舍利有多種, 通常可以分為肉舍利(紅色)、發舍利(黑色)與骨舍利(白色)。

舍利現象十分罕見。 佛家認為,舍利是修行的結果, 非常人可得, 只有虔誠奉佛, 悟道得法的人才會自然結晶舍利。

舍利被佛教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此番迎取至棲霞寺的舍利尤其珍貴, 因為它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2500年前涅槃(指佛或僧人死亡)時留下的。

釋迦牟尼本姓喬達摩, 名悉達多。 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 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 悉達多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 他出生時, 就有仙人預言:太子若不出家,

會成為統一天下的君主:但他必定要出家修道, 拯救世人脫離苦海。

其父擔心孩子會出家, 便用盡心思, 讓悉達多享盡人間榮華富貴, 為他修建了豪華的宮殿, 娶了美麗的妻子, 目的就是引誘他放棄出家的念頭。

但是,悉達多始終對優裕的生活感到厭倦, 他總是在思考人生。 古印度有一個傳統的節日王耕節, 節日當天, 國王都要親自耕種土地。 悉達多長大後的某個王耕節上, 父親帶著他走進了田野。 他看到很多農夫赤身裸背在烈日下吃力地勞作;耕牛被鞭打得皮破血流;犁鏵翻出來的蚯蚓被鳥雀競相啄食;鳥雀又被蛇鷹吞食。 一幅幅弱肉強食的情景, 讓悉達多感到很痛苦。 他無心遊玩, 就走到一棵樹下靜坐沉思。

29歲那年,悉達多決意去尋找人生解脫之道, 於是告別父母與妻子, 出家修行。

出家後, 悉達多試圖通過嚴格的苦行發現真理, 尋求解脫。 他減少了自己的飲食, 由最初的每日食一粒芝麻和一粒麥子, 漸至七日食一麻一麥。 他穿鹿皮、樹皮, 睡在鹿糞、牛糞上, 有時臥於荊棘上。

16年後,他身體消瘦, 形同枯木, 卻依然找不到大徹大悟的法門。 之後他放棄了苦行生活, 來到伽耶城(今印度比哈爾邦省伽耶城南郊),在一株高大、繁茂的菩提樹下坐了下來, 併發下誓願:“我不成正覺(指真正之覺悟)誓不起此座。 ”

在菩提樹下坐了48天后, 悉達多終於戰勝煩惱魔障, 獲得覺悟, 成了佛陀(簡稱“佛”, 指修行圓滿的人), 佛教就此創立。 這一年, 他35歲。 得道成佛的他, 從此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後世還稱其為佛祖。

在他死後, 人們在骨灰中發現了許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的圓形硬物。 這些就是舍利, 其中包括: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和8.4萬顆珠狀物。

為了得到這些舍利, 8個國家的國王陳兵迦毗羅衛城城下,

要以武力奪取。 在此緊急時刻, 一位貴族出面調解, 建議均分舍利, 以避免戰火。 這一建議被國王們接受。 隨後, 他們將舍利平均分成8份, 8國各請回一份, 建塔供奉。

大約200年後, 印度出了一位功勳卓著的國王阿育王(西元前304年—西元前232年)。 為了表達對佛教的熱愛, 以及對釋迦牟尼的尊敬, 阿育王將過去8個國王所藏的舍利收歸王朝, 重新分配成8.4萬份, 盛于8.4萬個小箱子中, 分發到全世界, 並在世界各地建造8萬座佛塔進行供奉。 因為佛塔是阿育王提倡建造的, 所以也被叫做“阿育王塔”。 阿育王對佛教的推廣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後世佛教徒因此把他奉為最大的護法。

據西晉時期的譯著《阿育王傳》記載, “佛寂百年後有阿育王出世, 取前舍利……造八萬四千塔……震旦國者,一十九所”。震旦國即指中國,據此可知,當時中國有19座阿育王塔。目前保存在中國的最著名的佛舍利有3顆,分別是陝西扶風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和江蘇南京大報恩寺的佛頂骨舍利。

一般認為,陝西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是阿育王時代從印度送到中國建塔供奉並一直保存至今的。

法門寺在唐代成了皇家寺院,藏於佛塔地宮內的佛指骨舍利,一直是朝廷的重要崇拜物,每30年一開,展示3日。唐代先後有8位皇帝參與這項活動。貞觀五年(西元631年),唐太宗曾“敕令開示佛舍利”,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將法門寺所藏的佛舍利“示人”。據說,佛舍利開示後出現了靈異現象。《法苑珠林》中記載說,“有一盲人,積年目瞑……忽然明淨”。

其後,唐高宗李治曾以皇帝身份開啟地宮,迎請佛指骨舍利到長安、洛陽供奉達兩年之久。後來,他的皇后武則天將自己的“一腰繡裙”送講法門寺佛塔地宮,陪伴舍利。

西元690年,武則天君臨天下,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武則天曾被送進寺廟做尼姑,因此,在她看來,她能夠東山再起,離不開佛的庇護。西元704年,82歲的武則天在去世的前一年,曾迎奉法門寺佛指骨舍利。

在此後的100多年間,唐中宗李顯、唐肅宗李亨、唐德宗李適、唐憲宗李純、唐懿宗李濯又5次迎奉佛指骨舍利。

西元874年,唐僖宗李儇將父親唐懿宗李洎生前迎奉的佛指骨舍利,送回法門寺地宮。佛指骨舍利由此開始,密藏於地下1113年。

在北京西郊翠微山、盧師山和平坡山之間,有8座古刹掩映在蒼松翠柏中,這裡被稱為“八大處”。佛牙舍利就珍藏在位於二處的靈光寺佛塔內。釋迦牟尼涅槃後遺留的4顆牙齒,如今世上只找得到兩顆,一顆在斯里蘭卡,史稱“錫蘭佛牙”;另一顆就在靈光寺內,史稱“北京佛牙”或“法獻佛牙”。這顆佛牙傳入中國後,歷經十餘朝,輾轉了大半個中國,其間或隱或現,度盡劫波。

南北朝(西元420年——西元589年)時期,建康(今南京)有一個名叫法獻的僧人,受東晉高僧法顯等人西遊天竺(今印度)禮佛求法的影響,從小就立志要捨身西行觀聖跡。

西元475年,他從建康出發,一路上風餐露宿,忍饑受凍,越過荒原,橫穿沙漠,好不容易走到了於闐(今新疆于田縣)。由於道路受阻,他不得不停止西行。在返回途中,法獻意外地得到了一顆佛牙。他手捧佛牙,如獲至寶,心想這次西行雖未能到達天竺,但能得釋迦牟尼的佛牙,也算不虛此行了。

他將佛牙帶回建康,秘密收藏達15年之久,直到臨死前才獻給一座寺廟。

隋朝建立後,這顆佛牙舍利被送到長安供奉。隋唐之後,五代時期,中原戰亂不斷,佛牙舍利被輾轉送到了燕京(今北京),存放在靈光寺的招仙塔內。

此後,佛牙舍利在招仙塔里安然度過了800多年的時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用炮火將這座古塔轟毀,只剩塔基。後來,僧侶們在清理瓦礫和殘垣時,從塔基下挖出了一個石盒,盒中有一個木匣,匣內赫然放著一枚佛牙舍利。

原來,這枚舍利在建塔時,就被深藏在塔基之下,因而得以安然無恙。此後,佛牙舍利一直被供奉在靈光寺的佛塔內。

新中國成立後,這顆佛牙曾被迎請到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供奉在舍利閣七寶塔中,供國內外的佛教徒瞻仰、朝拜。1964年6月,佛牙舍利被迎請入靈光寺新建的佛塔中。

南京人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的歷史,要從三國時期的孫權開始說起。西元247年,西域僧人康僧會來到南京,向東吳皇帝孫權獻上了一顆佛舍利。他向孫權解釋說,舍利不僅是聖物,還有特殊的功能,在佛教中被稱為“堅固子”,任何東西都不能損壞它。

孫權不信佛,更不相信舍利的功用,於是找來一塊鐵砧,將舍利放在上面,用重錘猛砸。結果,舍利毫無破損,而那塊鐵砧卻被舍利砸出了一個深坑。孫權將舍利倒在銅盆裡,銅盆居然被它打破。孫權大為嘆服,於是禮遇康僧會,為他修建了長幹寺和供奉舍利的佛塔。從此,江南開始有了寺院。

到了隋唐時期,長幹寺已經變為一片廢墟,只剩下三層殘塔。北宋建立後,崇拜佛舍利的活動再次興起,長幹寺上又建起了天禧寺,但天禧寺也不能逃脫宿命,後來也坍塌了。

明代永樂十年(西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為了報答父母恩,在天禧寺遺址上重修寺廟,賜名大報恩寺。這座寺廟內的九層琉璃寶塔,高78米,曾經是南京城內的地標性建築。可惜的是,清咸豐六年(西元年),大報恩寺和琉璃塔毀於太平天國的軍事攻擊,再次變成廢墟。

2008年,考古人員在大報恩寺遺址上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枚佛頂骨舍利。這顆舍利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顆佛頂骨舍利。

取前舍利……造八萬四千塔……震旦國者,一十九所”。震旦國即指中國,據此可知,當時中國有19座阿育王塔。目前保存在中國的最著名的佛舍利有3顆,分別是陝西扶風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和江蘇南京大報恩寺的佛頂骨舍利。

一般認為,陝西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是阿育王時代從印度送到中國建塔供奉並一直保存至今的。

法門寺在唐代成了皇家寺院,藏於佛塔地宮內的佛指骨舍利,一直是朝廷的重要崇拜物,每30年一開,展示3日。唐代先後有8位皇帝參與這項活動。貞觀五年(西元631年),唐太宗曾“敕令開示佛舍利”,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將法門寺所藏的佛舍利“示人”。據說,佛舍利開示後出現了靈異現象。《法苑珠林》中記載說,“有一盲人,積年目瞑……忽然明淨”。

其後,唐高宗李治曾以皇帝身份開啟地宮,迎請佛指骨舍利到長安、洛陽供奉達兩年之久。後來,他的皇后武則天將自己的“一腰繡裙”送講法門寺佛塔地宮,陪伴舍利。

西元690年,武則天君臨天下,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武則天曾被送進寺廟做尼姑,因此,在她看來,她能夠東山再起,離不開佛的庇護。西元704年,82歲的武則天在去世的前一年,曾迎奉法門寺佛指骨舍利。

在此後的100多年間,唐中宗李顯、唐肅宗李亨、唐德宗李適、唐憲宗李純、唐懿宗李濯又5次迎奉佛指骨舍利。

西元874年,唐僖宗李儇將父親唐懿宗李洎生前迎奉的佛指骨舍利,送回法門寺地宮。佛指骨舍利由此開始,密藏於地下1113年。

在北京西郊翠微山、盧師山和平坡山之間,有8座古刹掩映在蒼松翠柏中,這裡被稱為“八大處”。佛牙舍利就珍藏在位於二處的靈光寺佛塔內。釋迦牟尼涅槃後遺留的4顆牙齒,如今世上只找得到兩顆,一顆在斯里蘭卡,史稱“錫蘭佛牙”;另一顆就在靈光寺內,史稱“北京佛牙”或“法獻佛牙”。這顆佛牙傳入中國後,歷經十餘朝,輾轉了大半個中國,其間或隱或現,度盡劫波。

南北朝(西元420年——西元589年)時期,建康(今南京)有一個名叫法獻的僧人,受東晉高僧法顯等人西遊天竺(今印度)禮佛求法的影響,從小就立志要捨身西行觀聖跡。

西元475年,他從建康出發,一路上風餐露宿,忍饑受凍,越過荒原,橫穿沙漠,好不容易走到了於闐(今新疆于田縣)。由於道路受阻,他不得不停止西行。在返回途中,法獻意外地得到了一顆佛牙。他手捧佛牙,如獲至寶,心想這次西行雖未能到達天竺,但能得釋迦牟尼的佛牙,也算不虛此行了。

他將佛牙帶回建康,秘密收藏達15年之久,直到臨死前才獻給一座寺廟。

隋朝建立後,這顆佛牙舍利被送到長安供奉。隋唐之後,五代時期,中原戰亂不斷,佛牙舍利被輾轉送到了燕京(今北京),存放在靈光寺的招仙塔內。

此後,佛牙舍利在招仙塔里安然度過了800多年的時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用炮火將這座古塔轟毀,只剩塔基。後來,僧侶們在清理瓦礫和殘垣時,從塔基下挖出了一個石盒,盒中有一個木匣,匣內赫然放著一枚佛牙舍利。

原來,這枚舍利在建塔時,就被深藏在塔基之下,因而得以安然無恙。此後,佛牙舍利一直被供奉在靈光寺的佛塔內。

新中國成立後,這顆佛牙曾被迎請到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供奉在舍利閣七寶塔中,供國內外的佛教徒瞻仰、朝拜。1964年6月,佛牙舍利被迎請入靈光寺新建的佛塔中。

南京人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的歷史,要從三國時期的孫權開始說起。西元247年,西域僧人康僧會來到南京,向東吳皇帝孫權獻上了一顆佛舍利。他向孫權解釋說,舍利不僅是聖物,還有特殊的功能,在佛教中被稱為“堅固子”,任何東西都不能損壞它。

孫權不信佛,更不相信舍利的功用,於是找來一塊鐵砧,將舍利放在上面,用重錘猛砸。結果,舍利毫無破損,而那塊鐵砧卻被舍利砸出了一個深坑。孫權將舍利倒在銅盆裡,銅盆居然被它打破。孫權大為嘆服,於是禮遇康僧會,為他修建了長幹寺和供奉舍利的佛塔。從此,江南開始有了寺院。

到了隋唐時期,長幹寺已經變為一片廢墟,只剩下三層殘塔。北宋建立後,崇拜佛舍利的活動再次興起,長幹寺上又建起了天禧寺,但天禧寺也不能逃脫宿命,後來也坍塌了。

明代永樂十年(西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為了報答父母恩,在天禧寺遺址上重修寺廟,賜名大報恩寺。這座寺廟內的九層琉璃寶塔,高78米,曾經是南京城內的地標性建築。可惜的是,清咸豐六年(西元年),大報恩寺和琉璃塔毀於太平天國的軍事攻擊,再次變成廢墟。

2008年,考古人員在大報恩寺遺址上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枚佛頂骨舍利。這顆舍利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顆佛頂骨舍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