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賈小鵬:無悔青春紮根山村11年

(圖由市教育局提供)

寧德網消息他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人, 在壽寧偏僻的山村從教11年。 他關心留守學生, 利用業餘時間無償給他們進行學業輔導。

他善於進行賞識教育, 總會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由於師資缺乏, 他常常跨年段超工作量工作;由於遠離家鄉, 他無法照顧老邁的雙親;由於工作繁忙, 他放棄研究生學業和碩士學位, 但他仍然堅定不移地選擇了這條“奉獻自己, 照亮別人”的人生道路。 他是壽寧縣下党學校教師賈小鵬。 今年教師節前夕, 他獲得福建省首屆“最美教師”提名獎。

賈小鵬2006年畢業于華僑大學文學院, 畢業後參加國家“為農村學校培養教育碩士計畫”, 分配到壽寧下黨學校任教。 “下黨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艱苦。 ”這只是他對下黨的第一印象。

到了下黨學校, 家訪便是賈小鵬的“重頭戲”。 週末休息時間, 他常要和同事一起到下黨鄉的各個村莊家訪,

海坑、曹坑、碑坑、上黨、碑坑山、新村、溪後……11年來, 賈小鵬幾乎走遍了下黨鄉的大小村落, 最遠的地方一個來回光走路就得兩三個小時。 “不進村入戶, 我們根本無法想像, 在這個世上, 還有如此窘困的家庭。 有的學生住在土房裡, 房子的一角都是塌的, 只留下斷壁殘垣, 看著就令人心疼。 ”賈小鵬感傷地說。 正是有了家訪的經歷和這份心疼, 賈小鵬深深地領悟到貧困的鄉村比富裕地區更需要優秀的教師、更需要優質的教育, 也堅定了他沉潛於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創造美好鄉村教育的決心。

他不僅深入學生的家庭, 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 為教育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還在平時細心地關心、幫助學生。

寫周記也成了賈小鵬親密師生關係、教育引導學生的重要管道。 當學生遭遇生活中的變故時, 賈小鵬往往會在周記中及時發現, 陪伴和引導學生, 努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2010屆學生小卓讀初二時, 父親因病逝世, 使她變得十分消極、自閉, 成績一落千丈。 賈小鵬得知情況後, 引導她通過周記抒發其與父親的深情, 記錄其父親從病危到去世的點點滴滴。 他則耐心地通過周記中的回應給小卓以心靈的疏導, 持續近一年, 幫助小卓逐漸從喪父之痛中走出來, 走向陽光。

當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追求時, 他及時給予肯定, 引導學生正向發展, 充分利用周記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提升學生作文的能力。 2016年, 他獲得了壽甯縣優秀畢業班教師的稱號——那一年,

他所執教班級的語文在中考中取得了特別突出的成績。

2009年9月賈小鵬到福建師範大學進行語文教育碩士的脫產學習, 這是他之所以來到下黨執教的重要前提。 次年7月, 他順利完成各門課程的學習, 考試合格。 9月, 他返回工作崗位。 因學校師資緊缺, 他橫跨初二、初三兩個年段的教學, 任四個班級的語文教師, 由此投入異常繁忙的工作。 是年, 他所任教的各個班級均取得較好的成績, 而他卻因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幾萬字的碩士論文, 錯失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 儘管遺憾, 他還是笑笑說道:“這與學生的需求相比, 很微不足道。 ”

由於遠離家鄉, 無法照料家中年邁的父母, 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

賈小鵬也曾想過回到家鄉, 但學生們聲聲不舍的挽留, 言語中透出的深情、渴望、無助深深刺痛著賈小鵬的心。 他把這份來自下黨的深情傳遞給了父母, 深深地感動了父母。 最終, 他們改變心意, 支持他留下, 支持他留在這片他無限熱愛的鄉村教育的講臺上。 時至今日, 賈小鵬依然沉潛著, 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鄉村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