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這麼大了還吃手,竟然還咬指甲,怎麼改?

1歲前的孩子, 嘴巴是他最敏感的探索途徑, 因此孩子愛啃玩具、愛啃手啃腳, 這都是他在學習認識這個世界。 隨著孩子的視覺、聽覺、大運動、精細運動都慢慢發育完善, 孩子就學會了運用多種感官來探索世界, 而不再依賴於嘴巴了。

可是, 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 很多孩子好像越大越喜歡吃手, 甚至還發展成了咬指甲, 甚至還會維持到成年。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溫柔有效地幫助“大孩子”克服這個惱人的小習慣。

孩子為什麼會吃手、咬指甲?

本該已經過了口腔敏感期的孩子, 出現吃手、咬指甲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純粹好奇, 這常常很有可能是孩子看到自己親近的人一直在這麼做, 比如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或者幼稚園的好朋友。 學齡前的孩子通過模仿來建立自己和外界的連接, 他們最愛模仿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人。

這個原因導致的吃手,

孩子一般自己慢慢就會不吃了。 而長期頻繁吃手咬指甲的孩子, 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焦慮。

談到孩子焦慮, 很多成年人估計都會笑, “這麼小的孩子還焦慮啊?”是的, 孩子會焦慮, 而且比例還不小呢。 從孩子會走路後, 他面臨的世界就慢慢打開了,

他需要去和同齡孩子社交, 他感受到了我們對他的期望, 這些都是產生焦慮的土壤。

比如遊樂場裡玩具被搶, 他還沒具備社交能力為自己討回公道, 而父母也沒作為;比如去托兒所要學習新技能, 別的同學都會了, 而他沒學會;比如開始如廁訓練卻尿床了, 害怕被罵或者自己不好意思;再比如, 家裡換了照顧她的人了, 父母上班了, 保姆換了等等。 這些也許是我們看起來的“小事”, 但是對於來到這個世界才2、3年的孩子來說, 就是他們整個生命最大的事。

如果這些階段裡, 父母沒有及時捕捉到孩子焦慮的情緒並且教會孩子如何應對。 那孩子就會自己找到一個情緒宣洩口, 而很多孩子第一反應就是吃手咬指甲。 因為這是他們還沒出生在媽媽肚子裡就學會的安撫技能,

這也能讓他們回想起當年被媽媽抱在懷裡喝奶的感覺, 這些都是讓人放鬆和快樂的。 當他們吃手咬指甲時, 他想到的都是這些愉快的經歷, 於是焦慮就被暫時忘卻了。

下圖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吃手

先想和大家分享孩子吃手咬指甲的原因, 就是希望我們可以試著從孩子角度理解他們。 如果你能明白孩子是因為焦慮而吃手咬指甲, 你就該知道, 當他吃手時, 你真的不該指責甚至打罵, 這無異會讓他更加焦慮。

找到焦慮的源頭

要徹底根治問題, 就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 查找真正讓孩子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這需要父母具備極大的細心和同理心。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2歲半開始吃手特別厲害, 我當時和她分享了吃手是因為焦慮的解釋, 她第一反應就說, 不可能的, 我全職帶她, 平時也一直高品質互動, 怎麼會焦慮呢?但後來, 她找到了原因, 原因竟然是, 孩子的外婆外公來家裡時, 問起, 媽媽什麼時候要二胎, 還詢問了孩子是要弟弟還是妹妹?而這突然讓這個心思細密的女孩開始焦慮了。 你看,誰會想到大人的一句無心之話就會有這樣的作用呢?

只有找到焦慮的源頭,幫助孩子理解他們焦慮的問題是什麼,給予孩子很多愛,大J小D,進入公號回復 共情,看《都在說孩子發脾氣時要“共情”,但99%家長都是用錯的》。

平靜提醒孩子

即使找到了情緒問題的根源,孩子還會繼續吃手咬指甲一段時間。這也很好理解,任何一個習慣的改正都是需要花時間的。而且有這樣習慣的孩子,他們很多時候是無意識自己在做這件事的。如果你有一思考就咬筆頭、一緊張就搓手弄頭髮的習慣,你肯定能感同身受。

所以,下一步就是嘗試提醒孩子注意到自己這個行為。提醒和制止是有區別的,當孩子開始吃手咬指甲時,我們說,“我看到你在吃手了,你還好嗎?”,這是提醒,它傳遞的是理解、接納和關心,而不是控制。

如果你第一步做的很好,很多時候孩子一提醒就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而會停止。如果你發現孩子經常需要提醒,這時不妨可以和孩子來個“秘密約定”,告訴孩子,當她再次吃手咬指甲時,媽媽會輕輕地去碰一下孩子正在吃手的那個手臂,表示提醒。

這樣的“秘密約定”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之間的連接和私密感,而且也可以讓孩子有“面子”。一直被提醒著改習慣這件事本身,其實是非常令人沮喪的。當我們從語言提醒變成肢體提醒時,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在改正習慣,有了自主感,就更有動力來改正。

一些實戰小技巧

說完最關鍵的兩個大原則後,再和大家分享幾個實戰小技巧,可以搭配著用,但請一定記住主次,兩個大原則才是關鍵。

1、注意指甲衛生

長指甲或者修剪不齊的指甲更容易讓孩子咬,咬下指甲本身可以給他們快感。要記得頻繁給孩子修剪指甲,還要磨平指甲不光滑的邊緣,不要提供他們咬指甲的機會。

2、給個提醒物

除了之前提到的父母提醒,還可以給孩子一個提醒物。比如,孩子吃晚飯前看動畫片時常常愛吃手咬時間,那可以讓孩子手裡拿一個球。也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貼上好看的貼紙或者塗兒童用安全的指甲油。再次強調,這些提醒物一定是已經找到孩子焦慮根源後使用才有效。

3、激勵機制

可以嘗試一下積分獎勵制度,對於孩子某個時間段沒有吃手咬指甲,可以貼一張粘紙,這就是正面強化。當孩子拿到7張粘紙後,可以有個“大獎勵”。但要注意“大獎勵”不要物質化(買玩具等),而可以是去動物園、去遊樂場等這樣的體驗式獎勵。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已經為人父母了都還有咬指甲的習慣。寫這篇文章時,我問了一圈,當年他們父母怎麼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無一例外告訴我的是,體罰、塗風油精、紅藥水等非常簡單粗暴的手段。可是很可惜,這些朋友現在還在繼續咬。

希望今天這篇分享,可以讓我們轉變觀念,先看到情緒,解決情緒問題,再解決行為問題。不要再繼續走錯誤的老路了哦!

換個尿布變成“花式肉搏”,翻身打滾哭天搶地,怎麼治?

晚上捨不得睡,是一種病,孩子也有,得治!

幾張小圖片,説明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

讓孩子愛上刷牙|對付有些孩子我們需要非一般的方法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新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正在當當、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各大電商持續熱銷。

你看,誰會想到大人的一句無心之話就會有這樣的作用呢?

只有找到焦慮的源頭,幫助孩子理解他們焦慮的問題是什麼,給予孩子很多愛,大J小D,進入公號回復 共情,看《都在說孩子發脾氣時要“共情”,但99%家長都是用錯的》。

平靜提醒孩子

即使找到了情緒問題的根源,孩子還會繼續吃手咬指甲一段時間。這也很好理解,任何一個習慣的改正都是需要花時間的。而且有這樣習慣的孩子,他們很多時候是無意識自己在做這件事的。如果你有一思考就咬筆頭、一緊張就搓手弄頭髮的習慣,你肯定能感同身受。

所以,下一步就是嘗試提醒孩子注意到自己這個行為。提醒和制止是有區別的,當孩子開始吃手咬指甲時,我們說,“我看到你在吃手了,你還好嗎?”,這是提醒,它傳遞的是理解、接納和關心,而不是控制。

如果你第一步做的很好,很多時候孩子一提醒就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而會停止。如果你發現孩子經常需要提醒,這時不妨可以和孩子來個“秘密約定”,告訴孩子,當她再次吃手咬指甲時,媽媽會輕輕地去碰一下孩子正在吃手的那個手臂,表示提醒。

這樣的“秘密約定”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之間的連接和私密感,而且也可以讓孩子有“面子”。一直被提醒著改習慣這件事本身,其實是非常令人沮喪的。當我們從語言提醒變成肢體提醒時,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在改正習慣,有了自主感,就更有動力來改正。

一些實戰小技巧

說完最關鍵的兩個大原則後,再和大家分享幾個實戰小技巧,可以搭配著用,但請一定記住主次,兩個大原則才是關鍵。

1、注意指甲衛生

長指甲或者修剪不齊的指甲更容易讓孩子咬,咬下指甲本身可以給他們快感。要記得頻繁給孩子修剪指甲,還要磨平指甲不光滑的邊緣,不要提供他們咬指甲的機會。

2、給個提醒物

除了之前提到的父母提醒,還可以給孩子一個提醒物。比如,孩子吃晚飯前看動畫片時常常愛吃手咬時間,那可以讓孩子手裡拿一個球。也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貼上好看的貼紙或者塗兒童用安全的指甲油。再次強調,這些提醒物一定是已經找到孩子焦慮根源後使用才有效。

3、激勵機制

可以嘗試一下積分獎勵制度,對於孩子某個時間段沒有吃手咬指甲,可以貼一張粘紙,這就是正面強化。當孩子拿到7張粘紙後,可以有個“大獎勵”。但要注意“大獎勵”不要物質化(買玩具等),而可以是去動物園、去遊樂場等這樣的體驗式獎勵。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已經為人父母了都還有咬指甲的習慣。寫這篇文章時,我問了一圈,當年他們父母怎麼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無一例外告訴我的是,體罰、塗風油精、紅藥水等非常簡單粗暴的手段。可是很可惜,這些朋友現在還在繼續咬。

希望今天這篇分享,可以讓我們轉變觀念,先看到情緒,解決情緒問題,再解決行為問題。不要再繼續走錯誤的老路了哦!

換個尿布變成“花式肉搏”,翻身打滾哭天搶地,怎麼治?

晚上捨不得睡,是一種病,孩子也有,得治!

幾張小圖片,説明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

讓孩子愛上刷牙|對付有些孩子我們需要非一般的方法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新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正在當當、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各大電商持續熱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