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微分享」閩侯縣15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同時揭牌啟動

當今複雜的社會生活給未成年人帶來了視覺、心理、物質等方面的衝擊, 面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低齡化、團體化、暴力化的嚴峻形勢, 社會、學校、家庭應全體總動員, 共同營造一個有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增強法治觀念。

9月12日, 15家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揭牌啟動儀式在閩侯縣15個鄉鎮街道內的中學隆重舉行。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莉、檢察院檢察長黃兆茀、政法委副書記林雨青、教育局局長蘭天金、司法局局長翁水俤在縣實驗中學主會場共同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揭牌, 其他14個分會場同步揭牌啟動, 標誌著閩侯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網路實現了全覆蓋。

揭牌儀式

參加揭牌啟動儀式的各位領導和嘉賓還參觀了學法守法、警示案例、自我保護、情緒疏導等四大展區, 觀看了縣檢察院根據所辦理的真實案例拍攝的《青春防線》系列警示教育片。

參觀法治教育基地

揭牌啟動儀式後, 來自閩侯縣實驗中學的20余名師生代表到該分基地參加了警示教育體驗活動。 每到一處, 大家都仔細觀看、認真聆聽, 一致認為, 法治教育基地用身邊的人和事作教材, 用青少年聽得懂的語言解說, 起到了警醒人、教育人、感化人的一線平臺作用。

觀看警示教育片《青春防線》

法治基地的“前世今生”

閩侯縣檢察院福州大學城檢察室建設了400平方米青少年維權警示教育基地,

旨在實現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案前預防、案中幫教、案後警示作用。 但該基地因區位、容量等問題, 無法滿足現有中小學150余所, 學生8萬余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實踐需要, 校園普法及青少年維權工作任重道遠。

提出藍本促實現

閩侯縣檢察院根據省檢察院、教育廳、司法廳關於法治進校園的檔精神, 提出要以大學城檢察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為藍本, 通過內容與模式的輸出, 在全縣15個鄉鎮各設立一個分基地, 形成法治教育網路, 輻射周邊學校, 實現全縣法治教育全覆蓋的設想。

15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分別為:閩侯縣實驗中學、荊溪中學、竹岐中學、東南學校、祥謙中學、虎峰中學、上街實驗學校、閩侯八中、良存華僑學校、鴻尾中學、閩侯四中、小箬中學、廷坪中學、大湖中學、洋裡中學。

閩侯縣實驗中學

竹岐中學

祥謙中學

虎峰中學

上街實驗學校

閩侯八中

鴻尾中學

閩侯四中

廷坪中學

大湖中學

齊心共築終落成

這15個分基地是由縣檢察院牽頭,聯合司法局、教育局等單位共同籌建,先後歷時八個月。總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是全省唯一一個實現覆蓋全縣的專門針對校園普法及未成年人維權、犯罪預防的法治教育基地網路,內容涵蓋典型案例、電子書閱覽、毒品模型展示、視頻播放等8個方面,通過圖、聲、光、影等多種方式,讓前來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違法犯罪。

法治基地的“未來展望”

15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的啟動使用,預示著:

一方面,豐富了法治教育形式和載體,是整合社會力量促進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又一創新舉措,是滿足未成年人法律體驗實踐教育需求,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增添新模式的積極探索,也是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法制教育網路,實現教育全覆蓋的有益嘗試。

另一方面,各校在後續工作中,將基地作為學生上政治課、法治課、德育課的場所,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工作並輻射到周邊中小學校,以鄉鎮為單位,系統化開展法治教育輪訓。充分利用教育基地集中教育見效快、效果好的優勢,通過以案說法、觀摩庭審、法制課堂進校園等方式,設計符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教育內容,以啟發式、參與式、體驗式的教育模式,宣傳法律知識,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和感受法律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發揮基地在法治教育中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同時,該分基地也將作為“法律六進”載體,檢察院、司法局、教育局也將配合學校及時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規和警示案例、法治教育短片等內容素材對分基地內容進行更新,並定期選派幹警送法進校園,引導廣大青少年群體知法、用法、學法、守法,使其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別樣開學季

讓法治譜寫新學期的篇章

用關懷呵護未成年的成長

閩侯縣實驗中學

竹岐中學

祥謙中學

虎峰中學

上街實驗學校

閩侯八中

鴻尾中學

閩侯四中

廷坪中學

大湖中學

齊心共築終落成

這15個分基地是由縣檢察院牽頭,聯合司法局、教育局等單位共同籌建,先後歷時八個月。總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是全省唯一一個實現覆蓋全縣的專門針對校園普法及未成年人維權、犯罪預防的法治教育基地網路,內容涵蓋典型案例、電子書閱覽、毒品模型展示、視頻播放等8個方面,通過圖、聲、光、影等多種方式,讓前來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違法犯罪。

法治基地的“未來展望”

15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的啟動使用,預示著:

一方面,豐富了法治教育形式和載體,是整合社會力量促進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又一創新舉措,是滿足未成年人法律體驗實踐教育需求,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增添新模式的積極探索,也是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法制教育網路,實現教育全覆蓋的有益嘗試。

另一方面,各校在後續工作中,將基地作為學生上政治課、法治課、德育課的場所,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工作並輻射到周邊中小學校,以鄉鎮為單位,系統化開展法治教育輪訓。充分利用教育基地集中教育見效快、效果好的優勢,通過以案說法、觀摩庭審、法制課堂進校園等方式,設計符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教育內容,以啟發式、參與式、體驗式的教育模式,宣傳法律知識,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和感受法律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發揮基地在法治教育中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同時,該分基地也將作為“法律六進”載體,檢察院、司法局、教育局也將配合學校及時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規和警示案例、法治教育短片等內容素材對分基地內容進行更新,並定期選派幹警送法進校園,引導廣大青少年群體知法、用法、學法、守法,使其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別樣開學季

讓法治譜寫新學期的篇章

用關懷呵護未成年的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