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週末GO|這幾座橋都不知道名字,還敢說來過頤和園?

來了您呐(點上方)裡面請~

秋日的頤和園, 別有一番靜美。 而如果少了這些橋的點綴, 再別樣的風景亦會隨之淡去幾分。 那麼有關頤和園的橋, 您都知道哪些?

咱們先來看幾座獨特的橋

最長的橋——十七孔橋

若您想前往南湖島, 去看島上的瓊樓玉宇, 那麼飛跨于南湖島和廓如亭之間的十七孔橋, 便是唯一的通道。 它的橋身長150米, 寬8米, 由17個券(xuan, 四聲, 是指拱形的門洞)洞組成。 橋兩側有白玉石雕成的欄杆, 在石欄之間的128根望柱上, 共有石獅544只。 它們神態各異, 別有一番趣味。 要問園內之橋誰最長, 十七孔橋屬第一。

最高的橋——繡漪橋

當您從頤和園南邊的如意門走進來, 繡漪橋也就近在眼前啦。 它連著昆明湖和玉河(元代叫高粱河), 是東、西堤的分界點。 這座高高拱起的石橋, 雖然和玉帶橋頗為相似, 但卻是園中最高的橋, 高9米, 兩側各有青石臺階43階, 且橋正中的雕欄上還鐫刻有乾隆手書的匾額和對聯。

當年帝后往返於昆明湖, 此橋正是必經之路。

最小的橋——蘇州街上的石拱橋

蘇州街上的石拱橋是園內最小的橋, 乾隆年間建的。 經由石拱橋抵達蘇州街, 曾經店鋪裡的店員都是宮女太監扮的, 那些琳琅滿目的飾品令人愛不釋手,

店內的一切擺設都是那麼新鮮, 這也使得這座橋顯得尤為珍貴。

乾隆最常走的橋——知魚橋

諧趣園裡的“知魚橋”一名, 從《莊子·秋水》得來。 (惠子曰:“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莊子回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因一段對話而得來一橋名,

想想也還蠻有趣的。 據說乾隆皇帝最喜歡諧趣園, 這座“知魚橋”曾留下他數不清的足跡。 如今您徜徉於此, 有感知到乾隆帝當年逗留在這兒的心緒嗎?

材質最特殊的橋——無名橋

這座通往知春亭的橋特殊在哪兒呢?您往它的構造上看。 它是座木石結構的橋,

這一抹紅彩確實很亮眼。

唯一在斗拱上有石獅的橋——荇橋

“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詩經·關雎》, 傳誦已久。 而這座橋取名“荇橋”, 正是從《詩經》而來。 橋上斗拱兩邊的漢白玉石獅, 活靈活現, 神態逼真, 在眾多橋中獨樹一幟。

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橋——林彪橋

據說林彪曾經在頤和園住過一段時間,當年為了讓他乘小轎車進出方便,專門修建了這座石橋,因而叫它“林彪橋”。如果您想從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從這兒走是必經之路。

西湖有蘇堤,頤和園也有條仿蘇堤而建的西堤。這條長堤上的西堤六橋(從北向南依次是: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素來已有“花柳六橋堤”之稱,最是賞景的好去處。

所以,看過了幾座獨具特色的橋之後,咱們再來看看“組團”的強大陣容。

三孔無亭之橋——界湖橋

界湖橋顧名思意是連接兩湖之間的界橋,它連著昆明湖和後湖,是一座三孔平橋。原本橋上有一座亭子,卻在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京城時慘遭燒毀。

取自《詩經》之橋——豳風橋

豳風橋之名取自《詩經》中《豳風·七月》這篇,詩中所描繪的勞動場景,有重視農桑之意。它曾叫桑苧(zhu,四聲,是一種植物)橋,後因避開咸豐皇帝的名諱而沿用桑苧的原意,改作豳風。與界湖橋不同,豳風橋是中間方形洞,兩邊拱形洞。且橋上的亭子呈重簷廡殿頂,外加一個僧帽型寶鼎,很是精緻。

駝背之橋——玉帶橋

玉帶橋是西堤六橋中唯一的高拱石橋,俗稱“駝背橋”。它是西堤的一處水路通道,據說清代的帝后每每乘船經昆明湖去玉泉山,都要走這條通道。它之所以得名玉帶橋,因它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周身潔白無瑕,形似玉帶,潔淨中存有一股動感。

取自白詩之橋——鏡橋

詩仙李白曾有詩雲:“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這便是鏡橋名字的由來。此橋最為精巧之處還要屬其上的八柱、八角重簷亭,攢尖式的造型獨具匠心。

取自謝詩之橋——練橋

鏡橋之名取自李白,練橋之名同樣是從詩中來。這一次出自南朝詩人謝朓的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它不似鏡橋那般精巧,在一孔橋洞之上是一座四柱、重簷攢尖頂的方形亭。當您佇立於橋上,四顧遠眺,那清澈的湖水潔淨如白練,環湖的景致皆可盡收眼底。

垂柳環繞之橋——柳橋

從北走到南,咱們來到了西堤的最南端,來與柳橋相會。西堤兩側,遍植垂柳,有座石橋橋掩映在柳色之間,不禁令人想起杜甫筆下對“柳橋晴有絮”的描繪,因而柳橋得名,便是如此。在柳橋的五孔橋洞之上,有座八柱、四角重簷的亭子,它與近旁的依依楊柳構成了一幅詩意盎然的畫面。

另有幾座橋可能沒那麼獨特,但您偶爾經過時,不妨也瞥幾眼看看唄。

寅輝城關石橋

從此橋經過,總會有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之感。何必偏要去江南小鎮呢,眼前不就剛好能滿足您的一份心願嘛。

三孔橋

這座是位於後溪河的三孔橋,橋兩側是各樣商鋪。

引水渠上的橋

垂柳深處,它仿佛“遺世而獨立”。它雖無言,卻見證了這座古典園林的無數往事。當您置身其間,身旁的垂柳似是想將您挽留,想向您訴說一段古老的故事。

除了這些,每一座橋上都可能有令人割捨不掉的回憶。倘若小編認為有個性的這幾座並不能和您有共鳴,那您不妨講講您最鍾愛的橋,全當是和小編分享啦~~

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橋——林彪橋

據說林彪曾經在頤和園住過一段時間,當年為了讓他乘小轎車進出方便,專門修建了這座石橋,因而叫它“林彪橋”。如果您想從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從這兒走是必經之路。

西湖有蘇堤,頤和園也有條仿蘇堤而建的西堤。這條長堤上的西堤六橋(從北向南依次是: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素來已有“花柳六橋堤”之稱,最是賞景的好去處。

所以,看過了幾座獨具特色的橋之後,咱們再來看看“組團”的強大陣容。

三孔無亭之橋——界湖橋

界湖橋顧名思意是連接兩湖之間的界橋,它連著昆明湖和後湖,是一座三孔平橋。原本橋上有一座亭子,卻在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京城時慘遭燒毀。

取自《詩經》之橋——豳風橋

豳風橋之名取自《詩經》中《豳風·七月》這篇,詩中所描繪的勞動場景,有重視農桑之意。它曾叫桑苧(zhu,四聲,是一種植物)橋,後因避開咸豐皇帝的名諱而沿用桑苧的原意,改作豳風。與界湖橋不同,豳風橋是中間方形洞,兩邊拱形洞。且橋上的亭子呈重簷廡殿頂,外加一個僧帽型寶鼎,很是精緻。

駝背之橋——玉帶橋

玉帶橋是西堤六橋中唯一的高拱石橋,俗稱“駝背橋”。它是西堤的一處水路通道,據說清代的帝后每每乘船經昆明湖去玉泉山,都要走這條通道。它之所以得名玉帶橋,因它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周身潔白無瑕,形似玉帶,潔淨中存有一股動感。

取自白詩之橋——鏡橋

詩仙李白曾有詩雲:“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這便是鏡橋名字的由來。此橋最為精巧之處還要屬其上的八柱、八角重簷亭,攢尖式的造型獨具匠心。

取自謝詩之橋——練橋

鏡橋之名取自李白,練橋之名同樣是從詩中來。這一次出自南朝詩人謝朓的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它不似鏡橋那般精巧,在一孔橋洞之上是一座四柱、重簷攢尖頂的方形亭。當您佇立於橋上,四顧遠眺,那清澈的湖水潔淨如白練,環湖的景致皆可盡收眼底。

垂柳環繞之橋——柳橋

從北走到南,咱們來到了西堤的最南端,來與柳橋相會。西堤兩側,遍植垂柳,有座石橋橋掩映在柳色之間,不禁令人想起杜甫筆下對“柳橋晴有絮”的描繪,因而柳橋得名,便是如此。在柳橋的五孔橋洞之上,有座八柱、四角重簷的亭子,它與近旁的依依楊柳構成了一幅詩意盎然的畫面。

另有幾座橋可能沒那麼獨特,但您偶爾經過時,不妨也瞥幾眼看看唄。

寅輝城關石橋

從此橋經過,總會有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之感。何必偏要去江南小鎮呢,眼前不就剛好能滿足您的一份心願嘛。

三孔橋

這座是位於後溪河的三孔橋,橋兩側是各樣商鋪。

引水渠上的橋

垂柳深處,它仿佛“遺世而獨立”。它雖無言,卻見證了這座古典園林的無數往事。當您置身其間,身旁的垂柳似是想將您挽留,想向您訴說一段古老的故事。

除了這些,每一座橋上都可能有令人割捨不掉的回憶。倘若小編認為有個性的這幾座並不能和您有共鳴,那您不妨講講您最鍾愛的橋,全當是和小編分享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