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羅定:治理好農村生活垃圾,鄉村靚麗環境美

近年來, 我市積極開展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的探索和實踐, 不斷創新運營管理模式, 形成了具有羅定特色的“戶分類收集、村長效保潔、市場化清運、無害化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制, 實現了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農村的衛生環境顯著改善, 人居環境品質有效提升, 基本完成了我省確定的農村垃圾治理的各項目標任務。

投入, 確保了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

2012年以來, 我市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9億元, 先後建成了1個總庫容194萬立方米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25個鎮級生活垃圾轉運站、4680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

為25個站配置可移動式垃圾壓縮箱43個、配套垃圾轉運車輛10台, 完成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 “收集有點、轉運有站、處理有場” 收運處理體系建設 。 通過統一建設、整縣統籌等建立了具有羅定特色的 “戶分類收集、村長效保潔、市場化清運、無害化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構建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村級保潔、統一收運處理長效機制。 我市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的做法和經驗, 得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住建廳等的肯定, 並向全省各縣市推廣。

運輸, 市場化運營有效實現垃圾收集

去年, 我市繼續擴大市場化運營的範圍, 採取“以獎代補” 的工作措施, 以圩鎮常住人口數量和面積、市場化運營實施範圍、實施情況和效果、環境衛生狀況為主要考核依據, 由市財政安排180萬元獎補資金促各鎮街實施圩鎮衛生“清掃保潔”市場化運營, 圩鎮區域的清掃和保潔工作實施市場化運營後圩鎮的環境衛生面貌得到了明顯提高, 整潔觀感明顯體現,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覆蓋率、及時率和有效處理率大幅提高, 有效處理率達到98%, 群眾認同感和滿意度明顯攀升。 同時, 全面實施市場化運營後, 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理的運營成本降低, 市場化運營費用與過去各鎮街自行組織收運同比可節約500萬元/年以上。

分類, 有效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治理

從2014年開始, 我市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 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 提高群眾文明素質, 培養群眾分類意識和習慣, 引導群眾正確分類和從源頭減量。 通過3年多的實踐, 目前建立“兩次分兩次減”的分類方法,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

一次分類即農戶初分類, 經農戶初分類實現初次減量, 農戶自行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機易腐垃圾、有害垃圾、惰性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一次分類, 可回收垃圾由村民自行賣給再生資源回收站(點), 或聯繫本村保潔員上門回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由村民自行投放到村收集點, 再由收運服務公司清運到垃圾無害化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機易腐垃圾和惰性垃圾村民可自行處理。

二次分類就是在轉運站壓縮垃圾之前進行再分類, 充分利用轉運站已覆蓋全市各鎮街的優勢, 要求收運服務公司要將壓縮前的生活垃圾進行二次分類, 將可回收物品賣給再生資源回收站(點), 所得收益歸服務公司或環衛工人, 通過二次分類解決一次分類不到位的問題和實現二次減量。

機制, 是農村長效保潔的保障

我市按照“民事民治、高度自治”的原則, 逐步構築“宣傳引導、巡查勸導、專人清理”的村級長效保潔機制。 全市各行政村成立一個“環境衛生工作小組”, 成員至4人至6人不等, 由村委幹部、村中父老擔任, 對本村的長效保潔負總責。

我市建立“財政獎補、群眾繳費、社會參與”的資金籌集模式籌措村級長效保潔經費, 市、鎮兩級出臺獎補措施,對已建立村級保潔機制的行政村給予獎勵或補助,全面開徵鎮建成區清潔衛生服務費和嘗試開徵行政村的清潔衛生服務費,農戶每人每月繳納1元一2元,或按照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的原則由各村委確定,我市還以村民鄉賢理事會為紐帶,以實施“反哺工程”為契機,鼓勵鄉賢捐助、爭取社會捐資等途徑籌集一部分。由各村環境衛生工作小組結合籌措的資金、場所等綜合因素,建立村級保潔隊伍,負責將村中公共場地垃圾的清掃、收集並送到收集點。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僅賦予了農村一個嶄新的面貌,更標誌著村民觀念的改變。如今,穿梭在綠樹翠竹掩映的各鎮街,村道乾淨,房屋整潔,東西擺放整齊,連豬欄牛棚都清洗如新,讓人感覺春風拂面,心曠神怡,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畫上了亮麗一筆。

市、鎮兩級出臺獎補措施,對已建立村級保潔機制的行政村給予獎勵或補助,全面開徵鎮建成區清潔衛生服務費和嘗試開徵行政村的清潔衛生服務費,農戶每人每月繳納1元一2元,或按照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的原則由各村委確定,我市還以村民鄉賢理事會為紐帶,以實施“反哺工程”為契機,鼓勵鄉賢捐助、爭取社會捐資等途徑籌集一部分。由各村環境衛生工作小組結合籌措的資金、場所等綜合因素,建立村級保潔隊伍,負責將村中公共場地垃圾的清掃、收集並送到收集點。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僅賦予了農村一個嶄新的面貌,更標誌著村民觀念的改變。如今,穿梭在綠樹翠竹掩映的各鎮街,村道乾淨,房屋整潔,東西擺放整齊,連豬欄牛棚都清洗如新,讓人感覺春風拂面,心曠神怡,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畫上了亮麗一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