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藥片還掰開吃?你的吃藥方式可能是錯的!

作者 / 李文思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臨床藥學博士

你吃藥了嗎?

噢.....不對, 你吃對藥了嗎?

說實話, 吃藥可是一個大學問。 就像“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

才能遇到正確的人”, 在正確的時間, 用正確的方式, 服用適合自身劑量的藥物, 才能獲得最好的藥效, 以及最大程度地避免藥物副作用。

生活中, 大家可能有這樣的疑問:買回家的藥片有的大, 有的小, 大的藥片吞起來不方便, 那可不可以掰碎了再吃? 什麼樣的藥片可以掰碎了吃,

什麼樣的藥片又不可以呢?今天知力君, 就來跟大家講講, 藥片“掰與不掰”的學問。

藥片也要“穿衣服”

首先, 我們知道, 藥片都是有外衣的。

藥片有很多種類, 可以發揮出不同的效果。 最普通的藥片叫做平片, 進入人體後可以迅速崩解被胃腸道吸收;有的藥片可以緩慢釋放出有效成分, 叫做緩釋片;還有些藥片為了防止胃酸對藥品有效成分的破壞, 製作成了腸溶片(藥片只有到了腸道內才可以崩解釋放)。 這些特殊的藥片能夠有不同的效果, 是因為它們穿上了一層有功能的外衣。

圖片來源網路

部分緩釋片穿了一層厚厚的“雨衣”, 遇到水時, 這層“雨衣”可以擋住水快速進入到藥片內部, 阻止藥片崩解釋放。 那它是怎麼實現讓水慢慢進入藥片的呢?

原來這層雨衣還有一個或兩個孔, 水可以通過孔隙緩緩進入藥片內部, 內部的藥品有效成分和輔料(藥用輔料指生產藥品和調配處方時使用的賦形劑和附加劑)遇水之後膨脹,

爭先恐後通過孔隙跑到藥片外部。 但是藥品有效成分和輔料的膨脹速度不同, 輔料會和藥品爭奪“外出通道”的使用權, 這就形成了藥品有效成分緩慢釋放進入人體的現象。

而腸溶片則是在藥片外加了一層“金鐘罩鐵布衫”, 遇酸不怕, 不會在胃液中被破壞, 只能在腸液(偏鹼性)中崩解。

圖片來源網路

既然“穿”了, 就不能隨便“脫”

藥片的外衣穿了就不能隨便脫, 否則後果很嚴重。

藥片外面包裹的這層“衣服”非常金貴, 容不得一點破壞。 “衣服”被撕壞後(即藥片掰開後), “衣服”的保護作用也就受到了破壞。

緩釋片掰開後, 藥品有效成分迅速釋放進入到人體內, 可能導致人體內血液中藥物濃度迅速增高, 療效維持時間縮短, 甚至增加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可能性。 而腸溶片掰開後, 藥片在胃液中就會崩解釋放, 胃酸破壞藥品有效成分, 導致藥物療效不佳甚至毫無療效。

圖片來源網路

掰還是不掰,這是個問題

既然,藥片不是你想掰就能掰,那我們怎麼判斷,某種藥片是不是可以掰開來吃的呢?

一般來講,藥品包裝上注明為緩釋片、控釋片、腸溶片等劑型的藥物不能掰開服用。小夥伴們在服用藥物之前,需要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尤其在用法用量處或注意事項中會說明這種藥物是否可以掰開服用。如下圖:

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說明書在用法用量中注明不可分割或咀嚼(截圖來自丁香園用藥助手)

但是也有例外......

有些緩釋片或者控釋片並沒有採用“穿衣服”的方式,而是將藥品有效成分存入到一格一格的“櫃子”中,形成緩釋骨架技術。這樣的緩釋片或者控釋片是可以掰開的,但不可研磨或咀嚼。

另外,如果藥片上有一道橫線,這道橫線是為了易於掰開藥物設計的,因此也說明該藥物可以掰開。

圖片來源網路

最後,知力君再幫大家總結一下:藥片不能隨便掰。保險起見,除了說明書上有說明,一般不建議小夥伴們,在未經醫生指導的情況下擅自把藥片掰開來吃哦。

圖片來源網路

掰還是不掰,這是個問題

既然,藥片不是你想掰就能掰,那我們怎麼判斷,某種藥片是不是可以掰開來吃的呢?

一般來講,藥品包裝上注明為緩釋片、控釋片、腸溶片等劑型的藥物不能掰開服用。小夥伴們在服用藥物之前,需要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尤其在用法用量處或注意事項中會說明這種藥物是否可以掰開服用。如下圖:

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說明書在用法用量中注明不可分割或咀嚼(截圖來自丁香園用藥助手)

但是也有例外......

有些緩釋片或者控釋片並沒有採用“穿衣服”的方式,而是將藥品有效成分存入到一格一格的“櫃子”中,形成緩釋骨架技術。這樣的緩釋片或者控釋片是可以掰開的,但不可研磨或咀嚼。

另外,如果藥片上有一道橫線,這道橫線是為了易於掰開藥物設計的,因此也說明該藥物可以掰開。

圖片來源網路

最後,知力君再幫大家總結一下:藥片不能隨便掰。保險起見,除了說明書上有說明,一般不建議小夥伴們,在未經醫生指導的情況下擅自把藥片掰開來吃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