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當老師還沒當夠!”——追記原延安市安塞區第二小學校長馬榮

馬榮帶病堅持參加每一次活動

新學期開始了, 馬榮生前辦公室窗前的君子蘭開花了, 透過這一抹鮮亮的風景向窗內望去,

她的辦公室依舊整潔、清靜, 就像她從未離開過一樣。

2017年6月22日, 淩晨4時許, 原延安市安塞區第二小學校長馬榮, 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育戰線上的楷模, 從北京301醫院回到家中後與世長辭, 年僅44歲!

噩耗一傳出, 當地人的朋友圈迅速卷起了一股悼念馬榮的風潮。 直到現在, 懷念她的聲音依然沒有停歇……

6月24日, 是馬榮出殯的日子, 送別的人群將區殯儀館擠得水泄不通;遺體告別儀式上, 來自西安、志丹等地的老師、學生、家長們自發前來弔唁……9月8日, 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前, 延安市安塞區舉辦了馬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 全場人員無不為她的事蹟動容。

帶病參加社團彙報

“情系講臺不言悔, 心連杏壇繪人生”

“情系講臺不言悔, 心連杏壇繪人生。 ”是馬榮多年從教的真實寫照。

1991年, 18歲的馬榮從延安師範畢業後, 被分配到安塞區第一小學當了一名語文老師。 從那時起, 她便與教書育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樣一干便是26年。 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一名優秀的校長, 26年來, 她始終在教育領域辛勤耕耘,

即使到生命的最後也不曾懈怠。

“馬校長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校, 最後一個離校。 校園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安塞區第二小學副校長李曉玲說。

翻開她以前的備課本、教案和筆記本, 一行行工整的字跡、認真修改的批註便是她熱愛教育事業的寫照。 據馬榮的丈夫劉毅回憶, 剛結婚的時候, 馬榮每次回家都會背一包作業連夜批改, 那些作業本密密麻麻地寫著修改意見。

學生在作文中寫道:“能成為馬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 更是幸福的。 ”學生家長王大姐說:“馬老師對孩子太好了, 孩子們特別喜歡她, 在大街上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偶像, 高興得蹦蹦跳跳。 ”

馬榮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領頭雁”。 作為安塞首批“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陝西省教學能手”“國家級骨幹教師”,

她始終衝鋒在教學改革的前沿。 許多科研論文及教學設計獲省市級獎勵並發表, “兩備五環節”批註式備課科研成果更是被評為2015年陝西省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 她先後主持研究結題了多個省、市、區級課題, 提出的“科研教研一起抓、教研科研一體化”工作思路,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馬榮還曾擔任市、區“室外教研員”, 奔赴全區各鄉鎮小學, 累計送教下鄉上示範課50餘節, 《領會課標精神, 深化教學改革》的系列專題輔導20餘場, 數以萬計的老師和學生一次次陶醉在她的課堂中。 特別是她執教的“想像作文”示範課, 在延安市“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現場會上曾大放異彩。

“投身教育是她一生的事業。

”延安市安塞區教育局局長這樣評價馬榮。

“學校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 要做就做到最好。 ”這是馬榮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2013年她擔任安塞區第二小學校長以來, 該校榮獲多項省市級集體榮譽。 她本人也獲得“陝西省三八紅旗手”“陝西省中小學教學能手”“陝西省校本教研先進個人”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2015年, 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及“雙高雙普”創建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 她已感身體嚴重不適, 但仍堅持在工作一線, 直到兩項達標創建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後, 才抽空檢查身體。

這一查便是肺癌晚期。

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將最好的狀態展示給所有人

“我當老師還沒當夠!”

“我當老師還沒當夠!”這是馬榮住院期間曾對閨蜜杜凱說的一句話。

2015年12月,馬榮在一次梳頭時偶然發現脖子上有硬塊,但她沒當回事。直到12月29日,劉毅硬將她帶到北京的醫院檢查,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檢查結果令劉毅措手不及,馬榮卻安慰劉毅不要擔心。直到有一次由於胸腔積液引發呼吸困難她才進入北京301醫院進行治療。

癌症的疼痛常人難以忍受。在住院治療期間,馬榮時常疼得暈過去或發高燒陷入昏迷,但只要清醒了,她就會拿起手機在QQ、微信群裡關注學校的情況。

馬榮常勸身邊的人:“累了就休息,要注意身體呀!”可在一年半的治療期間,馬榮卻一直堅持上班。那個在學校精神抖擻的馬榮完全不像一個身患絕症的人。她說:“只有到了學校,看到孩子們才不覺得自己是個病人。”

從今年2月開始,馬榮的身體每況愈下,癌細胞骨轉移,走路只能一瘸一拐,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即便這樣,她仍堅持去學校。中午放學她從不回家,只為能在學校多工作一會兒,因為她在與時間賽跑。

“馬榮生怕自己的身體影響到學校的工作。2016年‘六一’前夕,她忍受病痛的折磨,引領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區校本研修現場觀摩會。學校同年也被評為陝西省校本研修優秀團隊,並代表延安市作了經驗交流。”李曉玲紅著眼睛說。

馬榮的同事徐玉霞回憶道,今年4月份,延安市人大調研安塞區素質教育期間,她強撐病體,一瘸一拐地將學校素質教育情況彙報給調研組。送走調研組後,她扶著欄杆,腰和腿疼得都轉不過身來,最後由幾個同事扶著送回了家。

她關愛留守兒童,親手為他們挑選衣物,為貧困孩子送溫暖。僅2016年,她通過多種管道資助貧困生167名,並將100多名留守兒童送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免費參加特長培訓。她還經常深入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用愛心和真情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杜凱回憶說,她每次看到小學生,眼睛裡都會放光,眼神裡全是不舍。有一次杜凱陪馬榮去學校,下班了,她問馬榮,“你怎麼還不走?”馬榮說,“學校老師都沒走,我不能走。”

從2013年8月,起馬榮擔任安塞區第二小學校長,直至去世。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她用自己的奉獻與付出詮釋著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智慧和堅守詮釋著一位優秀校長的理想和信念。

“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任重道遠啊!父母親手把孩子交給我們這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們理應用自己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教化每一個孩子,才能對得起家長那沉甸甸的信任與囑託。我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母親的心情,把孩子交給我,你們放心吧!”這是2015年秋季開學典禮上馬榮的莊重承諾。

她做到了!

安塞區舉辦了馬榮事蹟報告會現場很多人潸然淚下

“馬榮心裡裝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她自己”

“人生的路是何等的坎坷,生活是如此的苦澀!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有些割捨不得,有些難躲避不開。笑容的背後有多少人不知道的心痛和眼淚。無論處境如何,都必須在風雨中奔跑,在困難中求生存。對自己說一聲:昨天是永遠的想念。為了一份份責任、一縷縷真情繼續努力吧!”這是4月10日馬榮最後的朋友圈。

她總是為別人考慮得多,為自己考慮得少。用安塞區二小全體師生的話來講,“馬榮心裡裝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她自己。”

劉毅的大姐劉芳,無數次地感慨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堅強的女人!每次放療對馬榮來說都是度日如年,在最難以堅持的時候馬榮不住地對自己說‘馬榮加油!馬榮加油!’”

馬榮為大家展示的都是積極樂觀和堅強的一面,為的就是讓家人放心。

“在她住院期間不斷有朋友前來探望,每次只要有朋友來,她總是調整出自己最好的狀態。她說‘朋友同事來看我,不能讓人家心裡牽掛。有的人看我難受會心中難過,會影響別人幾天的情緒,只有我的狀態好,朋友們才放心。’”杜凱哭著說道。

馬榮很少落淚,從2015年12月29日查出病到2017年6月22日的離世,五百多天中,她做過16次的放療,一年半的化療和一次伽馬刀手術。她經歷了所有癌症患者所經歷的痛苦,即便這樣也沒有哭過幾次,可當她在和杜凱談起她公公時,馬榮哭得泣不成聲。她說老人七八十歲了本該兒女服侍,享受天倫之樂,如今自己病了反倒要老人給端吃端喝。

“不能讓父母和孩子知道。”這是生病以來,馬榮和丈夫的約定。

去年大女兒劉肖薇高考,一直往返於看病路上的馬榮調整了治療計畫,堅持陪完高考。每次女兒問她什麼病?馬榮總是微笑著說,我腰有點疼、胸腔有點積水等來搪塞女兒。今年4月13日,馬榮去西安打骶骨治療針,順便見了女兒一面。沒想到,這便是女兒的最後一次見面。“我每次打電話說想回家來,媽媽總說她在其他地方看病,不在家。”劉肖薇哭著說道,“現在才知道,那時候是媽媽與病魔鬥爭的時候,是媽媽最痛、最脆弱的時候。”

自從得病後,每次去看父母,馬榮也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父母。直至去世,父母親才得知真相,以至於父親到現在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還曾多次去學校找他的女兒。

9月8日上午,馬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安塞舉行,她的故事讓全場人潸然淚下。報告會上,馬榮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們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以切身的感受,追憶了馬榮生前的感人事蹟,生動地還原了一個教育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的崇高精神和大愛情懷。在她們雨淚千行的講述中,熱愛生活、熱愛教育、心系學生、大愛無痕的馬榮……走進了更多人的心裡。

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將最好的狀態展示給所有人

“我當老師還沒當夠!”

“我當老師還沒當夠!”這是馬榮住院期間曾對閨蜜杜凱說的一句話。

2015年12月,馬榮在一次梳頭時偶然發現脖子上有硬塊,但她沒當回事。直到12月29日,劉毅硬將她帶到北京的醫院檢查,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檢查結果令劉毅措手不及,馬榮卻安慰劉毅不要擔心。直到有一次由於胸腔積液引發呼吸困難她才進入北京301醫院進行治療。

癌症的疼痛常人難以忍受。在住院治療期間,馬榮時常疼得暈過去或發高燒陷入昏迷,但只要清醒了,她就會拿起手機在QQ、微信群裡關注學校的情況。

馬榮常勸身邊的人:“累了就休息,要注意身體呀!”可在一年半的治療期間,馬榮卻一直堅持上班。那個在學校精神抖擻的馬榮完全不像一個身患絕症的人。她說:“只有到了學校,看到孩子們才不覺得自己是個病人。”

從今年2月開始,馬榮的身體每況愈下,癌細胞骨轉移,走路只能一瘸一拐,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即便這樣,她仍堅持去學校。中午放學她從不回家,只為能在學校多工作一會兒,因為她在與時間賽跑。

“馬榮生怕自己的身體影響到學校的工作。2016年‘六一’前夕,她忍受病痛的折磨,引領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區校本研修現場觀摩會。學校同年也被評為陝西省校本研修優秀團隊,並代表延安市作了經驗交流。”李曉玲紅著眼睛說。

馬榮的同事徐玉霞回憶道,今年4月份,延安市人大調研安塞區素質教育期間,她強撐病體,一瘸一拐地將學校素質教育情況彙報給調研組。送走調研組後,她扶著欄杆,腰和腿疼得都轉不過身來,最後由幾個同事扶著送回了家。

她關愛留守兒童,親手為他們挑選衣物,為貧困孩子送溫暖。僅2016年,她通過多種管道資助貧困生167名,並將100多名留守兒童送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免費參加特長培訓。她還經常深入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用愛心和真情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杜凱回憶說,她每次看到小學生,眼睛裡都會放光,眼神裡全是不舍。有一次杜凱陪馬榮去學校,下班了,她問馬榮,“你怎麼還不走?”馬榮說,“學校老師都沒走,我不能走。”

從2013年8月,起馬榮擔任安塞區第二小學校長,直至去世。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她用自己的奉獻與付出詮釋著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智慧和堅守詮釋著一位優秀校長的理想和信念。

“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任重道遠啊!父母親手把孩子交給我們這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們理應用自己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教化每一個孩子,才能對得起家長那沉甸甸的信任與囑託。我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母親的心情,把孩子交給我,你們放心吧!”這是2015年秋季開學典禮上馬榮的莊重承諾。

她做到了!

安塞區舉辦了馬榮事蹟報告會現場很多人潸然淚下

“馬榮心裡裝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她自己”

“人生的路是何等的坎坷,生活是如此的苦澀!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有些割捨不得,有些難躲避不開。笑容的背後有多少人不知道的心痛和眼淚。無論處境如何,都必須在風雨中奔跑,在困難中求生存。對自己說一聲:昨天是永遠的想念。為了一份份責任、一縷縷真情繼續努力吧!”這是4月10日馬榮最後的朋友圈。

她總是為別人考慮得多,為自己考慮得少。用安塞區二小全體師生的話來講,“馬榮心裡裝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她自己。”

劉毅的大姐劉芳,無數次地感慨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堅強的女人!每次放療對馬榮來說都是度日如年,在最難以堅持的時候馬榮不住地對自己說‘馬榮加油!馬榮加油!’”

馬榮為大家展示的都是積極樂觀和堅強的一面,為的就是讓家人放心。

“在她住院期間不斷有朋友前來探望,每次只要有朋友來,她總是調整出自己最好的狀態。她說‘朋友同事來看我,不能讓人家心裡牽掛。有的人看我難受會心中難過,會影響別人幾天的情緒,只有我的狀態好,朋友們才放心。’”杜凱哭著說道。

馬榮很少落淚,從2015年12月29日查出病到2017年6月22日的離世,五百多天中,她做過16次的放療,一年半的化療和一次伽馬刀手術。她經歷了所有癌症患者所經歷的痛苦,即便這樣也沒有哭過幾次,可當她在和杜凱談起她公公時,馬榮哭得泣不成聲。她說老人七八十歲了本該兒女服侍,享受天倫之樂,如今自己病了反倒要老人給端吃端喝。

“不能讓父母和孩子知道。”這是生病以來,馬榮和丈夫的約定。

去年大女兒劉肖薇高考,一直往返於看病路上的馬榮調整了治療計畫,堅持陪完高考。每次女兒問她什麼病?馬榮總是微笑著說,我腰有點疼、胸腔有點積水等來搪塞女兒。今年4月13日,馬榮去西安打骶骨治療針,順便見了女兒一面。沒想到,這便是女兒的最後一次見面。“我每次打電話說想回家來,媽媽總說她在其他地方看病,不在家。”劉肖薇哭著說道,“現在才知道,那時候是媽媽與病魔鬥爭的時候,是媽媽最痛、最脆弱的時候。”

自從得病後,每次去看父母,馬榮也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父母。直至去世,父母親才得知真相,以至於父親到現在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還曾多次去學校找他的女兒。

9月8日上午,馬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安塞舉行,她的故事讓全場人潸然淚下。報告會上,馬榮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們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以切身的感受,追憶了馬榮生前的感人事蹟,生動地還原了一個教育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的崇高精神和大愛情懷。在她們雨淚千行的講述中,熱愛生活、熱愛教育、心系學生、大愛無痕的馬榮……走進了更多人的心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