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銳參考|一百多年前英國在這裡埋下“苦果”,如今緬甸苦尋解局良方

十多天前的一個淩晨, 緬甸若開邦北部再次被一系列襲擊打破寧靜, 緬甸軍方和政府隨即發出幾乎相同口徑的通告:極端賓格利(即西方媒體所說的羅興亞人)恐怖分子對30座員警哨所和一處軍營發動襲擊, 參與策劃和實施襲擊的恐怖組織為“若開羅興亞救世軍”。

緬甸若開邦北部布迪當鎮一個羅興亞人的村莊。 (攝影 楊舟)

襲擊之後是安全部隊清剿、武裝人員攻擊和大量百姓的流離失所。 在緬甸政府竭力應對局勢惡化的同時, 西方陣營發出的指責一波接一波, 比如侵犯人權、“種族清洗”等等, 言辭激烈, 甚至還有人聯名要求剝奪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的諾貝爾和平獎頭銜。

12日, 緬甸政府宣佈當地局勢恢復穩定, 呼籲民眾回到原先住所。 事態似乎表面緩解, 但解決自殖民時期就埋下的若開邦深層問題, 短時間依然難以找到好辦法。

大量民眾流離失所

自8月25日起, 緬甸國防軍和政府幾乎每天都數次通報若開邦北部孟都、布迪當等地的局勢。 根據緬甸國務資政府部新聞發佈委員會9月5日晚通報, 截至當天, 孟都等地已經發生97起襲擊, 造成13名安全部隊成員、2名政府官員、21名當地平民喪生。 此外, 共有59座村莊的6842所房屋被燒毀、8座橋樑被地雷炸毀。 受恐怖襲擊影響, 迄今共有26747名緬甸國民流離失所。

在襲擊和安全部隊清剿行動展開後, 許多當地人為躲避戰火離開家園, 有的前往若開首府實兌、妙烏等相對平靜、安全的城市, 也有人逃至當地員警營地、軍營。

緬甸政府方面說, 自襲擊發生以來, 緬甸政府、紅十字會以及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等向若開邦因受衝突影響離開家園的避難者提供援助,

包括提供帳篷、大米、食用油、蚊帳、藥品等。 緬甸國防軍還發佈了一些軍方向避難者提供物資援助的資訊和圖片。

若開邦北部除了賓格利人、若開族人, 還有不少當地民族或其他宗教信仰民眾, 比如印度教徒、繆族人、丹奈族人等。 在政府公佈的襲擊受害者中, 也包括7名印度教徒和當地數名少數民族平民。

緬甸外交部在11日的聲明中指出, 近期若開地區發生的恐襲導致多個族群的人們流離失所, 而他們的命運卻被世人忽視。 聲明說, 政府將向所有因空襲而遷移的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一個由政府領導、與紅十字會合作建立的機制已經展開援助, 同時歡迎東盟成員國及其他國家伸出援手。

在緬甸國務資政府部新聞發佈委員會12日發佈的第47份恐襲新聞通報中, 終於出現一條令人稍感安慰的資訊, 就是在安全部隊的執勤保障下, 若開邦北部地方已經恢復穩定, 呼籲因躲避恐襲影響而流離失所的當地民眾返回原先住處。

族群矛盾由來已久

若開邦位於緬甸西部, 毗鄰孟加拉灣, 北部與孟加拉接壤, 古稱阿拉幹。 若開邦主要生活著信奉佛教的若開族人, 還有大量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 兩大族群長期不和。

羅興亞人認為他們一直生活在若開邦, 應該享有合法公民待遇。 而緬甸主流民意均不認同他們為國民, 甚至拒絕使用“羅興亞人”這個詞彙, 而使用“賓格利人”稱呼他們。 “賓格利人”這個詞本身不含貶義,

意思是指孟加拉人。 緬甸現政府也是用“賓格利人”這個說法。

羅興亞人的來源如今爭論不休, 但若開邦兩大族群的矛盾卻是英國殖民時期埋下的苦果。 若開邦地區原有的阿拉幹王國18世紀末被緬甸貢榜王朝吞併, 但在19世紀, 英國殖民者經過數次侵略戰爭, 最終征服緬甸, 包括阿拉幹地區在內的緬甸淪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通過英屬印度總督管轄緬甸。

殖民統治者從當時尚屬於印度的孟加拉地區遷來當地居民開發阿拉幹, 在二戰期間利用這些孟加拉人與緬甸的若開族、緬族對抗。 緬甸1948年1月取得獨立後, 阿拉幹地區成為緬甸7大民族邦之一——若開邦, 而包括若開族在內的許多緬甸人都認為羅興亞人是當初外來者的後裔, 難以接受他們作為本國國民。

本月初,緬甸軍方、前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就若開問題出路組織幾場圓桌會議討論,作為國際學者出席的前總統首席政治顧問吳哥哥萊、法國亞洲研究所所長雅克·萊德表示,緬甸從來不存在“羅興亞族人”,許多證據顯示,只有歷史上非法從孟加拉進入緬甸的賓格利人。

羅興亞人在若開邦的具體人數,如今沒人能說清。根據緬甸政府發佈的2014年人口普查結果,緬甸全國人口為5148.6萬。專家估計,若開邦人口中估計有109萬為羅興亞人。這次局勢緊張後,緬甸政府方面公佈流離失所國民數字為2.67萬,與外界估計有差距,應當不包括羅興亞人。另外,對於聯合國難民署9月8日公佈的已經有大約27萬緬甸境內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緬甸政府方面也不認同,認為實際沒有那麼多。

政府努力尋找出路

近年來,若開邦兩大族群的矛盾激化,主要是由於2012年5月至6月間的一場流血衝突。事件由一名若開族女性遭奸殺,但隨著網路擴散,矛盾激化擴大,形成兩大族群流血衝突,導致上百人喪生。緬甸政府同年6月在若開邦實行緊急狀態,夜間實行宵禁。

這次衝突之後,超過12萬羅興亞人被轉移至若開邦北部的多座避難營。一方面看,這些人免於被若開族追擊圍攻,得到了相對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他們只能待在避難營內,不能自由出入。

緊急狀態實施近4年後,緬甸上屆政府在任期結束前一天,於2016年3月29日宣佈解除緊急狀態。而才過了半年,若開邦孟都地區3所邊防警察局遭到武裝襲擊,9名員警死亡。緬甸政府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國防軍和員警部隊隨後在孟都等地實施清剿,至今年2月結束。

緬甸新政府上臺以來重視若開邦問題,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親自擔任若開邦實現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去年8月,國務資政府部宣佈成立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邀請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擔任主席。今年8月23日,安南領導的委員會提交最終報告,提出改善底層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展開若開邦各族群全面對話、加強地方族群與若開邦政府、中央政府間合作、加強緬甸與孟加拉邊境安全和雙邊合作等一系列建議。緬甸國務資政府部24日晚宣佈,將全面考慮報告內容,依據實際情況儘快制定出落實報告中建議內容的路線圖。緬甸將成立一個新的部長級委員會,負責相關落實工作,並監督和跟蹤進展。

9月12日,緬甸總統府宣佈成立若開邦問題建議執行委員會。這個部長級執行委員會由緬甸社會救濟、福利與安置部部長任主席,還包括若開邦首席部長、國務資政府部副部長以及宣傳部、宗教與文化部等部門的常秘,負責落實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孟都調查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建議。來自國內外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將通過執行委員會一視同仁地分發給所有遷移的民眾。

緬甸政府在解決若開邦問題上做出的最大創新就是邀請安南任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主席。然而,這個做法在一開始也受到國內的強大阻力,因為包括鞏發黨在內的許多政黨以及民眾認為,若開邦事務屬於緬甸內部事務,不應由外國人來插手。

在安南領導的委員會提交最終報告兩天后,若開邦再次發生恐襲事件。在緬甸政府看來,恐襲針對最終報告,也是為阻撓政府為若開邦爭取和平的努力。而在鞏發黨和軍方召開的圓桌會議上,一些與會者也表示不接受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的建議。

在探尋解決若開邦出路的道路上,暫時還不能看到能夠為各方接受的良方。就西方國家、伊斯蘭國家、知名人物對緬甸的批評,一位緬甸學者尖銳回應:放眼看世界,包括美國歐洲在內,沒有哪個國家會因為外界的指責而改變國家政策,為何要求緬甸這樣做?

難以接受他們作為本國國民。

本月初,緬甸軍方、前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就若開問題出路組織幾場圓桌會議討論,作為國際學者出席的前總統首席政治顧問吳哥哥萊、法國亞洲研究所所長雅克·萊德表示,緬甸從來不存在“羅興亞族人”,許多證據顯示,只有歷史上非法從孟加拉進入緬甸的賓格利人。

羅興亞人在若開邦的具體人數,如今沒人能說清。根據緬甸政府發佈的2014年人口普查結果,緬甸全國人口為5148.6萬。專家估計,若開邦人口中估計有109萬為羅興亞人。這次局勢緊張後,緬甸政府方面公佈流離失所國民數字為2.67萬,與外界估計有差距,應當不包括羅興亞人。另外,對於聯合國難民署9月8日公佈的已經有大約27萬緬甸境內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緬甸政府方面也不認同,認為實際沒有那麼多。

政府努力尋找出路

近年來,若開邦兩大族群的矛盾激化,主要是由於2012年5月至6月間的一場流血衝突。事件由一名若開族女性遭奸殺,但隨著網路擴散,矛盾激化擴大,形成兩大族群流血衝突,導致上百人喪生。緬甸政府同年6月在若開邦實行緊急狀態,夜間實行宵禁。

這次衝突之後,超過12萬羅興亞人被轉移至若開邦北部的多座避難營。一方面看,這些人免於被若開族追擊圍攻,得到了相對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他們只能待在避難營內,不能自由出入。

緊急狀態實施近4年後,緬甸上屆政府在任期結束前一天,於2016年3月29日宣佈解除緊急狀態。而才過了半年,若開邦孟都地區3所邊防警察局遭到武裝襲擊,9名員警死亡。緬甸政府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國防軍和員警部隊隨後在孟都等地實施清剿,至今年2月結束。

緬甸新政府上臺以來重視若開邦問題,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親自擔任若開邦實現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去年8月,國務資政府部宣佈成立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邀請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擔任主席。今年8月23日,安南領導的委員會提交最終報告,提出改善底層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展開若開邦各族群全面對話、加強地方族群與若開邦政府、中央政府間合作、加強緬甸與孟加拉邊境安全和雙邊合作等一系列建議。緬甸國務資政府部24日晚宣佈,將全面考慮報告內容,依據實際情況儘快制定出落實報告中建議內容的路線圖。緬甸將成立一個新的部長級委員會,負責相關落實工作,並監督和跟蹤進展。

9月12日,緬甸總統府宣佈成立若開邦問題建議執行委員會。這個部長級執行委員會由緬甸社會救濟、福利與安置部部長任主席,還包括若開邦首席部長、國務資政府部副部長以及宣傳部、宗教與文化部等部門的常秘,負責落實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孟都調查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建議。來自國內外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將通過執行委員會一視同仁地分發給所有遷移的民眾。

緬甸政府在解決若開邦問題上做出的最大創新就是邀請安南任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主席。然而,這個做法在一開始也受到國內的強大阻力,因為包括鞏發黨在內的許多政黨以及民眾認為,若開邦事務屬於緬甸內部事務,不應由外國人來插手。

在安南領導的委員會提交最終報告兩天后,若開邦再次發生恐襲事件。在緬甸政府看來,恐襲針對最終報告,也是為阻撓政府為若開邦爭取和平的努力。而在鞏發黨和軍方召開的圓桌會議上,一些與會者也表示不接受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的建議。

在探尋解決若開邦出路的道路上,暫時還不能看到能夠為各方接受的良方。就西方國家、伊斯蘭國家、知名人物對緬甸的批評,一位緬甸學者尖銳回應:放眼看世界,包括美國歐洲在內,沒有哪個國家會因為外界的指責而改變國家政策,為何要求緬甸這樣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