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窮人關注賺錢,富人關注建立資產——悅享聽書友會

注意

更多精彩, 請聽播音

本節播音核心:

投資大腦和人脈的重要性

主播 | 汪廣輝

在生活中, 很多人一直承受著巨大的財務壓力,

也有的人獲得了財務自由, 這兩類人之間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思維的不同。

我們今天把前面所談到的財富思維串起來, 跟大家聊一聊。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建立財富思維, 要獲得財務自由呢?有一份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說, 導致人們生活中最大壓力的原因, 是時間和錢, 財務壓力甚至能降低人們的工作效率, 因為一項調查顯示經受財務壓力的員工, 他把13%的時間都用在處理跟金錢有關的事兒, 我覺得人們在省錢上所花的時間要遠遠不止這些。

唐納德爾森嘲諷說, 很多人忙著花著他們沒有的錢, 買著他們很多情況下用不著的東西, 然後去討好他們不喜歡的人。 財務壓力滲透在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們一旦財務方面做不好, 就會引發很多問題。 比如有的很情緒化, 實際上跟他的財務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有一次一個書友問, 怎麼能夠根本性的解決另一半的情緒問題?我開玩笑說, 你每個月往支付寶裡多轉點兒錢, 我感覺錢確實有安撫神經平靜心情的作用。

有些人經常說, 有錢也買不了愛情啊, 有錢也買不了快樂呀, 我承認這一點, 但是沒錢可以嗎!如果你欠錢的話, 那會更悲慘, 錢就像是一個工具, 如果你的錢很少, 你的選擇就會很少, 如果你想住在離上班地方最方便最近的地方, 沒有錢就做不到了, 也可能無法做到把你的孩子送到最理想的學校去念書, 也可能買不起一輛非常安全的汽車, 也可能放不下你的工作, 去看你孩子的球賽, 你也不可能讓你喜歡的事情變成你的事業。

很多人的每個月都為掙工資來奔忙, 直到六十五七十歲甚至更老的時候還在工作, 他卻表達說錢不重要, 當然我們這麼說的目的也並不是說錢是最重要的, 這個世界上認為錢是最重要的人和那些認為錢不重要的人是一樣愚蠢的。

你要愛錢, 但愛它的程度不要超過愛另一半!

有這麼一個笑話, 說有一對夫妻去一個博覽會, 在會場看到一架直升飛機, 50美元可以坐一次, 這對夫婦很想上飛機兜一圈, 但他們覺得價格太高了,

就和開飛機的討價還價, 想兩個人花50美元, 那個駕駛員怎麼也不同意, 最後駕駛員提供一個方案, 說你們給我一百美元, 我把你兩個都帶上天去, 如果你們能夠在我飛行過程中一句話都不說, 我就把一百塊錢還給你們, 這對夫婦就同意了, 然後上了飛機。 飛機起飛以後, 這個飛行員就使出了渾身解數, 他把他知道的飛行動作都做了一遍, 一會兒快速的俯衝, 一會兒翻跟頭, 一會兒倒著飛行, 當飛機著陸的時候, 飛行員對丈夫說, 你們真的一句話都沒有說, 來, 這是你們的一百美元現在給你了。 這時候丈夫說, 你可不知道, 當我媳婦被甩出飛機的時候, 我差點都撐不住了。

這是一個笑話, 但是它反映一個事實, 就是在生活中, 確實有的人把金錢看的比人都重要,沉迷於金錢肯定是錯的,因為錢就是為人服務的。那關於財務管理方面有一個建議,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管你掙錢是多還是少,你都要拿出其中10%用於投資,首先要投資的就是個人成長投資大腦,很多人他捨不得投資大腦的,他只知道努力,就像拿個鈍斧子去砍柴,費的勁兒和時間不少,但收穫很少,投資大腦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有的人說,我現在掙的錢都不夠花,哪有錢來投資呢?實際上你在賺錢少的時候,你拿不出10%來投資,你賺的多的時候仍然拿不出來,因為消費它是一種習慣,投資也是一種習慣,而且正是錢不夠花,才越應該投資大腦。如果你的錢像李嘉誠那麼多,那就不需要告訴你投資大腦了,因為他比我們任何人都知道投資大腦和人脈的重要性;任正非在最近給他年輕員工講話的時候,曾經提到,不要存錢,不要急著買房買車,要投資學習,要存人脈。

有的人說,不用你說啊,我都知道錢很重要,所以我在拼命努力的賺錢嘛!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進入了一個誤區,他以為我賺到更多的錢就能夠解決錢的問題了,不信你問問那些賺更多錢的人,他反而可能壓力更大,因為很明顯,一個月收入3萬的人,跟一個月收入5000的人,他們養孩子的成本不一樣,也就是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開銷都不一樣,同時有的人賺更多的錢,又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時間的問題,那永久性的解決錢和時間的問題在於什麼呢?——資產思維。

關於資產和負債,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是這樣定義的:他說,資產就是能夠把錢帶到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就是把你口袋裡的錢帶走的東西。我們按照這個定義來看一下,你的房子是你的資產還是負債?很多人說了,我的房子當然是我的資產了,那如果你的房子是按揭貸款買的,你每個月需要向銀行付款3000或者5000塊錢,而你現在就住在這個房子裡,你的房子就是把你口袋裡的錢帶走的東西。那麼對你來說,你的房子就是你的負債,當然你說房子是資產也沒錯,他現在是銀行的資產,因為他在為銀行賺錢。當然,如果你的房子是租出去了,你每個月還銀行3000塊錢貸款,同時每個月有4000塊錢的租金,那麼這個房子每個月給你帶來一千塊錢的正向現金流,那這時候這個房子就是你的資產。

資產性收入跟工資性收入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所謂資產性收入,比如說你有幾套房子租出去,每個月有20000~30000的租金收入,另外一種你有一份工作,每個月有20000~30000的工資收入,你覺得他們之間會有多大的區別呢?

羅伯特·清崎之所以說金錢並不能夠使你富有,他的意思是,因為人們的收入越高,開支就會相應的提高,換句話說,人們花錢能力的增長總是要超過他賺錢能力的增大,那意味著人們賺到更多錢的時候,他可能會背上更大的負債,因為他想買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車,這樣下來你就不難理解了,為什麼很多收入更高的人,他的生活壓力反而更大!就是因為他的生活品質會更高,而這樣高的生活品質,是建立在他用時間和技能換錢的基礎上。而人們會擔心,一旦自己失業了,或者身體出現狀況,沒有更高的收入,來維持自己更高的開支,那就成為一場災難了,所以無形中,人們就會有更大的壓力。

而所謂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你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由你的資產性收入,能夠完全支付,你就會實現經濟和時間的自由。換句話說,有一天我們不用為生活的開支來出賣自己的時間了,不出賣時間,還有錢賺,那就說你有資產性收入了,你建立了資產。實際上所謂的富人,他一開始跟大多數人一樣也沒有多少錢,只不過他拿自己有限的錢,放在建立自己的資產項上,也就是說他們有個關鍵字叫延遲滿足,那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懂得去享受生活,他們是希望把自己的資產建立起來以後,資產所創造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再去支付自己理想的生活。當一個人有了資產意識,資產思維以後,就會發現生活中建立自己資產性收入的機會是很多的,因為一個人你的關注點在哪兒,你的生活就會走向哪。

我們再看一下你的車子,如果你是做生意的,而你的車對你的生意發展收入有幫助的話,遠遠超過車子的開資,那你的車就是你的資產,因為它把錢帶到你的口袋裡。但是我們看到大多數人買的車子並不能給他增加收入,而是把兜裡的錢的不斷帶走了,因為折舊,包括保險費用、維修、維護的費用會很多,那個時候你的車子就不是你的資產,而是你的負債了,因為他把你兜裡的錢帶走了。

我們在哈爾濱有位書友叫趙明,他是哪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副總,他跟我分享他曾經非常想買雪佛蘭探界者2.4頂配很長時間了,就想換這個車,前段時間他開著車去4s店準備提車,在路上他就聽到我的播音講關於資產和負債,他越往前開,心裡越糾結,開到4s店以後又掉頭回來了,然後拿這個錢買了哈東站附近的一個房子,帶了一個一千平米的院。所以我們瞭解資產和負債的概念非常重要。

我們看一下關於財富的定義是什麼?你擁有多少財富,是當你完全不工作,或者你家裡所有人都完全不工作的時候,你現有的生活水準,你能生存的天數。比如說你每個月家庭的花費是1萬塊錢,而你有3萬塊錢的儲蓄,而你的財富就是三個月。所以財富是用時間來衡量的,不是用錢來衡量的,而假如你有一個每個月都能給你帶來1萬塊錢收入的資產,不管它是房屋租出去,還是一份自動運轉的生意,那就意味著你的餘生,不需要依賴自己的工作,就能保持現有的生活水準了。而你看大多數人一生都在用自己大量的時間去換錢,為錢去奔波,當你很努力的時候會賺到錢,但是沒有更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因為錢是用時間換來的。

富人,他想著去建立能夠為自己賺錢的資產,然後用資產替自己賺錢,以便獲得財務上和時間上的自由,所以同樣是努力和忙,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結果就不一樣。也就是說你只是忙著去賺到錢還是忙著建立資產,如果你忙著只是賺到錢,那意味著你未來將一直忙下去,如果忙著建立資產,那就意味著你未來用越來越少的時間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收入,因為你的資產未來會為你賺錢。所以一個人要想變富,只需要在一生中去買入或者建立你的資產就可以了,如果想變窮或者成為中產階級,就買入負債。正是由於人們不知道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人們通常把負債當成資產去買進,導致了世界上絕大部分人要在財務問題上掙扎。

那你說這些人收入會不斷增加呀,那他還這個貸款不越來越輕鬆了。問題就是當人的收入增加的時候,有更多的積蓄的時候,他沒有去關注建立自己的資產項,往往會買一個更大的房子,或者一輛更好的車,來背上更大的債務,因為隨著人們收入的提升,他再看以前的房子可能就覺得小了,看現在開著的車也覺得不順眼了。而那些所謂的富人,他在成為富人之前也只是有工資收入,而這樣的收入一開始也是很難維持生活,但是富人他非常清楚要建立資產,他們在抓住機會,然後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資產項中,因為工資肯定不是長久之計,資產創造的收入那才能夠持久。

從窮人到中產階級的過程是很漫長的,但富人在這個過程當中的始終堅持投資在資產項中,慢慢的,他的資產所帶來的收入就會達到中產階級的水準,那富人就可以放棄工資收入了,全身心的尋找資產來投資了,來建立資產了。那這個時候他們的收入就相當於中產階級的收入,卻沒有中產階級的消費,他們把錢更多的投入到自己資產的建立中。

為什麼他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忙?因為不管他們是在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他們的負債會把他們大把大把的錢花出去,而他們四處奔波來彌補負債為他們帶來的大量支出,同時不管他們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他們身邊同樣是把負債看成資產的人在給他們善意卻消極的意見。

而富人之所以越來越富有,還會越來越悠閒,就是因為他們不管休息還是工作的時候,他們的資產都在幫他們大把大把的賺錢,他們不管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他們身邊都是對資產有敏銳眼光的人在給他們豐富的機會。所以窮人和中產階級,不論是在物質還是思想上都是受困擾的;而富人她不論是物質還是思想上都是自由的,這就是富人為什麼越來越富,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很難改變現狀的原因,所以不要再試圖去找到賺更多錢的機會,而是要找到去建立資產的機會。

那資產性收入,我又把它叫非工資性收入,就是說不需要付出主動的勞動,就能定期的自動的獲得的收入。比如說房屋租金,銀行存款的利息,股票債券的收益,版權收入,或者是有完善系統支援的生意。你像房產這些相關的投資,它需要的資金是比較多的,相對來說證券市場資金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一般也不建議工薪族直接去投資,因為很多工薪族去做股票都是抱著一夜暴富或者快速致富的想法進入的,加上很多所謂的機構投資者和專家也都在鼓吹投機,或者利用普通投資者的投機心態去賺錢,所以對於大部分做股票的人來說,虧錢就成為必然的了。

那我們是不是直接辭職去創業呢?實際上我們也不建議開始就全職去創業,因為創業雖然對智力的要求不是特別高,現在很多創業形式對資金的要求也不是特別大,但是創業對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要求還是蠻高的,所以我們鼓勵人們要用業餘時間去創業,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因為它不僅是我們獲得生存的收入,更重要的也獲得我們未來創業的人脈,同時拿出收入的10%,進行強制的儲蓄,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的收入多10%或者少10%,對生活的影響並不是非常大,但是如果把它積累起來,然後投資于你的創業,未來能夠產生的收益,對我們人生影響將是巨大的。

羅伯特·清崎對於人們建立資產的建議:他建議是先要從建立自己的企業資產開始,他在他的暢銷書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裡面談到,一個人,你最終能夠擁有的生活方式是取決於你所選擇的賺錢方式!

他把全世界的人們,根據賺錢方式分成四個象限:E、S、B、I。

E象限就是左上角的雇員象限,就是用自己的時間和技能為別人工作來獲得收入,雇員一般都是很看重安穩和保障,比較討厭風險。

第二個象限他稱為叫生意人象限。生意人比較強調獨立自主,他們非常重視利潤,這也可能是有的人留不住人才的原因。

我有一次在濟南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他就談到,他曾經給電腦城的老闆打工,那個時候剛開始有電腦,他幫別人組裝一台電腦,老闆就能掙兩千塊錢,他的工作熱情很高,在電腦城積極的熱情的去拉顧客,這樣一個月下來他組裝了30多台電腦,一台掙兩千,他給老闆賺了6萬多塊錢,那個老闆給他發多少工資呢?老闆說看你幹得非常好,就多給了他50塊錢,當然第二個月,他仍然幹得很好,這個月老闆就給他加工資了,給他一百塊錢,那你覺得這樣能留住他嗎?所以後來他離開了,開始了自己的電腦生意。

我們看一下左側象限,不管是雇員還是S象限的生意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時間和自己的技能去換錢。當然,S象限老闆也可能擁有自己的員工和自己的團隊,但是他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統運作,沒有一套企業文化和獎勵機制來吸引更優秀的人,那老闆還是這個生意最核心的動力,也就是說,這個企業離不開他,所以我們把左側象限稱為叫主動性收入象限,親力親為用時間換錢的象限。我們也可以理解左側象限努力工作就是賺到錢。

那我們看一下右側象限B象限也就是企業擁有人,一個企業擁有人和生意人區別在哪呢?就是說如果你能離開你的生意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你的生意仍然在自動運轉,利潤甚至更好,這就說明有一個自動運轉的企業在為你工作,這樣的企業就叫B型企業,它的關鍵的是有一套完善的系統,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培養出領導人。

那第四個象限叫I象限也稱為叫投資人象限,I象限的人是讓錢來為他工作。B象限的企業擁有人是建立一個企業,完善系統,讓企業為他工作,所以右象限稱為叫被動型收入,也叫建立資產。

那從ES象限進入B象限,清崎說有三個途徑:因為B型企業的關鍵是擁有一套完善的系統,所以這三個途徑,第一個就是要自創系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百個人創業,五年以後會剩下十家,十年以後會剩下一家,這一家還要經歷20到30年的時間去完善系統,最終生意會進入自動發展的狀態,也就變成資產型企業。

第三個途徑,叫參與系統,也是清崎認為的普通人安全的從左象限邁向右象限的橋樑,也就是和現成的教育系統和供應商系統合作,然後建立你自己的行銷企業,最終,團隊建立起來,在系統的支援下,能夠進入到自動發展的狀態,那你的收入也會從主動型收入變成被動性收入,也就是資產性收入了。

-實力主播-

汪廣輝,資深國際網路建造導師。幫助人們實現在家庭、生意、人際關係、健康、心理、精神六個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平衡協調的發展!(書友會的願景:我們要用15年時間影響一億中國人讀書,幫助一千個家庭實現財務自由)

閱讀原文可直達微電臺!

如果您也想加入我們書友會,跟上導師15年的目標,請聯繫您所在的書友群群主,請他(她)給您做一個詳細的人生規劃!

如果不在書友群,請留言公眾號!

圖文推薦

確實有的人把金錢看的比人都重要,沉迷於金錢肯定是錯的,因為錢就是為人服務的。那關於財務管理方面有一個建議,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管你掙錢是多還是少,你都要拿出其中10%用於投資,首先要投資的就是個人成長投資大腦,很多人他捨不得投資大腦的,他只知道努力,就像拿個鈍斧子去砍柴,費的勁兒和時間不少,但收穫很少,投資大腦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有的人說,我現在掙的錢都不夠花,哪有錢來投資呢?實際上你在賺錢少的時候,你拿不出10%來投資,你賺的多的時候仍然拿不出來,因為消費它是一種習慣,投資也是一種習慣,而且正是錢不夠花,才越應該投資大腦。如果你的錢像李嘉誠那麼多,那就不需要告訴你投資大腦了,因為他比我們任何人都知道投資大腦和人脈的重要性;任正非在最近給他年輕員工講話的時候,曾經提到,不要存錢,不要急著買房買車,要投資學習,要存人脈。

有的人說,不用你說啊,我都知道錢很重要,所以我在拼命努力的賺錢嘛!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進入了一個誤區,他以為我賺到更多的錢就能夠解決錢的問題了,不信你問問那些賺更多錢的人,他反而可能壓力更大,因為很明顯,一個月收入3萬的人,跟一個月收入5000的人,他們養孩子的成本不一樣,也就是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開銷都不一樣,同時有的人賺更多的錢,又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時間的問題,那永久性的解決錢和時間的問題在於什麼呢?——資產思維。

關於資產和負債,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是這樣定義的:他說,資產就是能夠把錢帶到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就是把你口袋裡的錢帶走的東西。我們按照這個定義來看一下,你的房子是你的資產還是負債?很多人說了,我的房子當然是我的資產了,那如果你的房子是按揭貸款買的,你每個月需要向銀行付款3000或者5000塊錢,而你現在就住在這個房子裡,你的房子就是把你口袋裡的錢帶走的東西。那麼對你來說,你的房子就是你的負債,當然你說房子是資產也沒錯,他現在是銀行的資產,因為他在為銀行賺錢。當然,如果你的房子是租出去了,你每個月還銀行3000塊錢貸款,同時每個月有4000塊錢的租金,那麼這個房子每個月給你帶來一千塊錢的正向現金流,那這時候這個房子就是你的資產。

資產性收入跟工資性收入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所謂資產性收入,比如說你有幾套房子租出去,每個月有20000~30000的租金收入,另外一種你有一份工作,每個月有20000~30000的工資收入,你覺得他們之間會有多大的區別呢?

羅伯特·清崎之所以說金錢並不能夠使你富有,他的意思是,因為人們的收入越高,開支就會相應的提高,換句話說,人們花錢能力的增長總是要超過他賺錢能力的增大,那意味著人們賺到更多錢的時候,他可能會背上更大的負債,因為他想買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車,這樣下來你就不難理解了,為什麼很多收入更高的人,他的生活壓力反而更大!就是因為他的生活品質會更高,而這樣高的生活品質,是建立在他用時間和技能換錢的基礎上。而人們會擔心,一旦自己失業了,或者身體出現狀況,沒有更高的收入,來維持自己更高的開支,那就成為一場災難了,所以無形中,人們就會有更大的壓力。

而所謂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你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由你的資產性收入,能夠完全支付,你就會實現經濟和時間的自由。換句話說,有一天我們不用為生活的開支來出賣自己的時間了,不出賣時間,還有錢賺,那就說你有資產性收入了,你建立了資產。實際上所謂的富人,他一開始跟大多數人一樣也沒有多少錢,只不過他拿自己有限的錢,放在建立自己的資產項上,也就是說他們有個關鍵字叫延遲滿足,那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懂得去享受生活,他們是希望把自己的資產建立起來以後,資產所創造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再去支付自己理想的生活。當一個人有了資產意識,資產思維以後,就會發現生活中建立自己資產性收入的機會是很多的,因為一個人你的關注點在哪兒,你的生活就會走向哪。

我們再看一下你的車子,如果你是做生意的,而你的車對你的生意發展收入有幫助的話,遠遠超過車子的開資,那你的車就是你的資產,因為它把錢帶到你的口袋裡。但是我們看到大多數人買的車子並不能給他增加收入,而是把兜裡的錢的不斷帶走了,因為折舊,包括保險費用、維修、維護的費用會很多,那個時候你的車子就不是你的資產,而是你的負債了,因為他把你兜裡的錢帶走了。

我們在哈爾濱有位書友叫趙明,他是哪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副總,他跟我分享他曾經非常想買雪佛蘭探界者2.4頂配很長時間了,就想換這個車,前段時間他開著車去4s店準備提車,在路上他就聽到我的播音講關於資產和負債,他越往前開,心裡越糾結,開到4s店以後又掉頭回來了,然後拿這個錢買了哈東站附近的一個房子,帶了一個一千平米的院。所以我們瞭解資產和負債的概念非常重要。

我們看一下關於財富的定義是什麼?你擁有多少財富,是當你完全不工作,或者你家裡所有人都完全不工作的時候,你現有的生活水準,你能生存的天數。比如說你每個月家庭的花費是1萬塊錢,而你有3萬塊錢的儲蓄,而你的財富就是三個月。所以財富是用時間來衡量的,不是用錢來衡量的,而假如你有一個每個月都能給你帶來1萬塊錢收入的資產,不管它是房屋租出去,還是一份自動運轉的生意,那就意味著你的餘生,不需要依賴自己的工作,就能保持現有的生活水準了。而你看大多數人一生都在用自己大量的時間去換錢,為錢去奔波,當你很努力的時候會賺到錢,但是沒有更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因為錢是用時間換來的。

富人,他想著去建立能夠為自己賺錢的資產,然後用資產替自己賺錢,以便獲得財務上和時間上的自由,所以同樣是努力和忙,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結果就不一樣。也就是說你只是忙著去賺到錢還是忙著建立資產,如果你忙著只是賺到錢,那意味著你未來將一直忙下去,如果忙著建立資產,那就意味著你未來用越來越少的時間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收入,因為你的資產未來會為你賺錢。所以一個人要想變富,只需要在一生中去買入或者建立你的資產就可以了,如果想變窮或者成為中產階級,就買入負債。正是由於人們不知道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人們通常把負債當成資產去買進,導致了世界上絕大部分人要在財務問題上掙扎。

那你說這些人收入會不斷增加呀,那他還這個貸款不越來越輕鬆了。問題就是當人的收入增加的時候,有更多的積蓄的時候,他沒有去關注建立自己的資產項,往往會買一個更大的房子,或者一輛更好的車,來背上更大的債務,因為隨著人們收入的提升,他再看以前的房子可能就覺得小了,看現在開著的車也覺得不順眼了。而那些所謂的富人,他在成為富人之前也只是有工資收入,而這樣的收入一開始也是很難維持生活,但是富人他非常清楚要建立資產,他們在抓住機會,然後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資產項中,因為工資肯定不是長久之計,資產創造的收入那才能夠持久。

從窮人到中產階級的過程是很漫長的,但富人在這個過程當中的始終堅持投資在資產項中,慢慢的,他的資產所帶來的收入就會達到中產階級的水準,那富人就可以放棄工資收入了,全身心的尋找資產來投資了,來建立資產了。那這個時候他們的收入就相當於中產階級的收入,卻沒有中產階級的消費,他們把錢更多的投入到自己資產的建立中。

為什麼他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忙?因為不管他們是在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他們的負債會把他們大把大把的錢花出去,而他們四處奔波來彌補負債為他們帶來的大量支出,同時不管他們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他們身邊同樣是把負債看成資產的人在給他們善意卻消極的意見。

而富人之所以越來越富有,還會越來越悠閒,就是因為他們不管休息還是工作的時候,他們的資產都在幫他們大把大把的賺錢,他們不管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他們身邊都是對資產有敏銳眼光的人在給他們豐富的機會。所以窮人和中產階級,不論是在物質還是思想上都是受困擾的;而富人她不論是物質還是思想上都是自由的,這就是富人為什麼越來越富,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很難改變現狀的原因,所以不要再試圖去找到賺更多錢的機會,而是要找到去建立資產的機會。

那資產性收入,我又把它叫非工資性收入,就是說不需要付出主動的勞動,就能定期的自動的獲得的收入。比如說房屋租金,銀行存款的利息,股票債券的收益,版權收入,或者是有完善系統支援的生意。你像房產這些相關的投資,它需要的資金是比較多的,相對來說證券市場資金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一般也不建議工薪族直接去投資,因為很多工薪族去做股票都是抱著一夜暴富或者快速致富的想法進入的,加上很多所謂的機構投資者和專家也都在鼓吹投機,或者利用普通投資者的投機心態去賺錢,所以對於大部分做股票的人來說,虧錢就成為必然的了。

那我們是不是直接辭職去創業呢?實際上我們也不建議開始就全職去創業,因為創業雖然對智力的要求不是特別高,現在很多創業形式對資金的要求也不是特別大,但是創業對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要求還是蠻高的,所以我們鼓勵人們要用業餘時間去創業,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因為它不僅是我們獲得生存的收入,更重要的也獲得我們未來創業的人脈,同時拿出收入的10%,進行強制的儲蓄,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的收入多10%或者少10%,對生活的影響並不是非常大,但是如果把它積累起來,然後投資于你的創業,未來能夠產生的收益,對我們人生影響將是巨大的。

羅伯特·清崎對於人們建立資產的建議:他建議是先要從建立自己的企業資產開始,他在他的暢銷書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裡面談到,一個人,你最終能夠擁有的生活方式是取決於你所選擇的賺錢方式!

他把全世界的人們,根據賺錢方式分成四個象限:E、S、B、I。

E象限就是左上角的雇員象限,就是用自己的時間和技能為別人工作來獲得收入,雇員一般都是很看重安穩和保障,比較討厭風險。

第二個象限他稱為叫生意人象限。生意人比較強調獨立自主,他們非常重視利潤,這也可能是有的人留不住人才的原因。

我有一次在濟南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他就談到,他曾經給電腦城的老闆打工,那個時候剛開始有電腦,他幫別人組裝一台電腦,老闆就能掙兩千塊錢,他的工作熱情很高,在電腦城積極的熱情的去拉顧客,這樣一個月下來他組裝了30多台電腦,一台掙兩千,他給老闆賺了6萬多塊錢,那個老闆給他發多少工資呢?老闆說看你幹得非常好,就多給了他50塊錢,當然第二個月,他仍然幹得很好,這個月老闆就給他加工資了,給他一百塊錢,那你覺得這樣能留住他嗎?所以後來他離開了,開始了自己的電腦生意。

我們看一下左側象限,不管是雇員還是S象限的生意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時間和自己的技能去換錢。當然,S象限老闆也可能擁有自己的員工和自己的團隊,但是他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統運作,沒有一套企業文化和獎勵機制來吸引更優秀的人,那老闆還是這個生意最核心的動力,也就是說,這個企業離不開他,所以我們把左側象限稱為叫主動性收入象限,親力親為用時間換錢的象限。我們也可以理解左側象限努力工作就是賺到錢。

那我們看一下右側象限B象限也就是企業擁有人,一個企業擁有人和生意人區別在哪呢?就是說如果你能離開你的生意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你的生意仍然在自動運轉,利潤甚至更好,這就說明有一個自動運轉的企業在為你工作,這樣的企業就叫B型企業,它的關鍵的是有一套完善的系統,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培養出領導人。

那第四個象限叫I象限也稱為叫投資人象限,I象限的人是讓錢來為他工作。B象限的企業擁有人是建立一個企業,完善系統,讓企業為他工作,所以右象限稱為叫被動型收入,也叫建立資產。

那從ES象限進入B象限,清崎說有三個途徑:因為B型企業的關鍵是擁有一套完善的系統,所以這三個途徑,第一個就是要自創系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百個人創業,五年以後會剩下十家,十年以後會剩下一家,這一家還要經歷20到30年的時間去完善系統,最終生意會進入自動發展的狀態,也就變成資產型企業。

第三個途徑,叫參與系統,也是清崎認為的普通人安全的從左象限邁向右象限的橋樑,也就是和現成的教育系統和供應商系統合作,然後建立你自己的行銷企業,最終,團隊建立起來,在系統的支援下,能夠進入到自動發展的狀態,那你的收入也會從主動型收入變成被動性收入,也就是資產性收入了。

-實力主播-

汪廣輝,資深國際網路建造導師。幫助人們實現在家庭、生意、人際關係、健康、心理、精神六個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平衡協調的發展!(書友會的願景:我們要用15年時間影響一億中國人讀書,幫助一千個家庭實現財務自由)

閱讀原文可直達微電臺!

如果您也想加入我們書友會,跟上導師15年的目標,請聯繫您所在的書友群群主,請他(她)給您做一個詳細的人生規劃!

如果不在書友群,請留言公眾號!

圖文推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