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安市市場監管局:聚焦三農精准扶貧 彰顯地標品牌力量

近年來, 福安市市場監管局始終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扶貧作為“扶貧攻堅的生力軍”, 結合福安特色農副產品實際情況, 引導相關行業協會積極挖掘和註冊15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涉及8個農產品品類。 其中, 馳名商標1件, 福建省著名商標2件。

主要做法

1

高度重視, 挖掘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成立商標培育指導站, 指導、幫助相關部門申請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把綜合競爭力強、具有顯著地理標誌特性的農產品列為重點培育物件, 並根據地理標誌的不同特徵實施分類指導, 確保“調研一個、培育一個、成熟一個、申報一個、成功一個”。

2

注重精准, 促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與產業深度融合

利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進行資源整合, 採取“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 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種養, 並根據各鎮(鄉)、村的特色, 因地制宜, 實施“一鎮一品”或“一村一品”, 使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逐步提高, 真正做到“創一個地標、興一批企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 不斷擴大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知度和影響力。

3

加強管理, 提高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保護水準

實行商標規範使用提示制度, 引導和鼓勵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被許可使用企業以“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企業商標”的模式在包裝上和廣告中規範使用。

嚴格依法保護地標註冊人的合法商標權益, 組織開展了保護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專用權專項行動, 加大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保護力度, 形成打擊商標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4

示範帶動, 培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經濟增長新優勢

以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品示範基地或示範區為基礎,

指導成立多種形式的合作組織, 聯合農業局林業局加大技術幫扶力度, 指導企業、農戶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種植、加工, 將地理標誌商標保護與助推電商發展密切結合起來, 發展“互聯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品”新模式, 把資源優勢變為市場優勢。

5

全面推介, 充分發揮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脫貧攻堅作用

加大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品牌宣傳力度, 積極組織開展有深度有影響的宣傳活動, 擴大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品牌效應, 使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品成為“名品”“精品”的代名詞, 提高地理標誌商標的知名度、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價值。

取得成效01

商品價格明顯上升, 商標品牌價值顯著提升。 “坦洋工夫”、“穆陽線面”、“福安綠竹筍”、“溪塔刺葡萄”、“福安油茶油”、“福安葡萄”、“福安水蜜桃”和“穆陽水蜜桃”等在註冊使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後, 商品價格成倍增長, 品牌價值顯著提升。 在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資訊發佈會上, “福安葡萄”品牌價值70.82億元, 是寧德唯一上榜的區域品牌。

“坦洋工夫”入選“2016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品牌價值達24.38億元。

02

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精准扶貧效果卓越凸顯。 “坦洋工夫”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後, 帶動整個福安市茶葉產業的強盛, 實現“一個品牌壯大一個產業, 富裕一方百姓”。 2016年福安市茶園面積30萬畝, 毛茶產量2.79萬噸, 產值15.60億元。 全市大小茶葉加工企業300多家, 其中, 規模以上企業27家。 全市總人口65萬人, 涉茶人口43.5萬人, 茶葉產業給茶農帶來的人均純收入達8200多元。

03

就業問題有效解決, 帶動福安發展作用明顯。 如“福安葡萄”獲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後, 通過品牌運作、市場開拓、網路行銷, 產量產值大幅提升, 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萬多畝, 年銷量7.5萬噸以上, 占福建省葡萄總產量的60%以上, 從業人數達17萬人,總產值18億元,農民每畝平均收入1.5萬元,成為福安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解決許多農民就業問題,吸引眾多大學生回鄉就業,從事“福安葡萄”網上行銷有1000多人。“福安綠竹筍”地理標誌商標的打造,持續帶動了福安綠竹產業的發展,讓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福安現有綠竹6萬畝,年總產量在10萬噸左右,產值1.6億元,有21個鄉鎮的3萬多農民從事綠竹生產。

從業人數達17萬人,總產值18億元,農民每畝平均收入1.5萬元,成為福安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解決許多農民就業問題,吸引眾多大學生回鄉就業,從事“福安葡萄”網上行銷有1000多人。“福安綠竹筍”地理標誌商標的打造,持續帶動了福安綠竹產業的發展,讓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福安現有綠竹6萬畝,年總產量在10萬噸左右,產值1.6億元,有21個鄉鎮的3萬多農民從事綠竹生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