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年我國網路電視盒子行業發展現狀

電視盒子“野蠻生長”

樂視、小米先後發佈了各自的電視盒子, 與之相伴, 市面上還活躍著眾多山寨盒子廠商。 整個2013年, 盒子的銷售量超過1600萬台。 阿裡巴巴旗下的天貓魔盒隨後在2014年雙11開始對外銷售。

作為互聯網電視的有效補充, 電視盒子帶來了互聯網電視第一階段的“野蠻生長”, 讓使用者享受到互聯網電視的紅利。

電視盒子市場空間萎縮

1、政策影響

從2014年6月開始, 廣電就先後幾次發佈了規範電視盒子市場的各種規定, 我國網路電視盒子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由於廣電政策的持續影響和互聯網電視盒子企業信心值的降低,

OTT盒子在售品牌數量呈持續下降趨勢, 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據新思界發佈的《2015-2019年網路電視盒子行業投資環境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中顯示, 2016年互聯網電視盒子零售量為1371.8萬台, 其中上半年零售量是710.7萬台, 下半年零售量是661.1萬台, 品牌數量和新品數量也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

2、產品體驗差

價格雖然親民, 但在用戶體驗上卻難以保證。 相比電視而言, 互聯網電視盒子的好評度要差上不少, 好評度普遍在95%以下, 而電視的好評度則在98%左右。 互聯網電視盒子好評不高, 主要集中在產品品質差、卡頓、速度慢等。 盒子的生命週期很短, 很多用戶半年就扔了。

3、過渡性產品的命運

單價在百十元左右的外接盒子,

終究只是一個過渡與補充產品, 它教育了市場, 拓展了使用者規模, 但最終能夠延伸出的商業價值, 對廠商而言並不高。 資料顯示, 2016年彩電零售量規模為5089萬台, 而智慧電視的滲透率高達83%。 按照這一比例, 意味著去年超過4000萬戶家庭不再需要互聯網電視盒子。 而這種趨勢將愈演愈烈。

按照電視7、8年壽命來看, 當未來幾年傳統電視完成智慧電視的更新之後, 互聯網電視盒子將和BP機一樣慢慢淡出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