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北等名校迎低齡學霸新生:跳級成常態

又是一年開學季, 各大高校陸續迎來了今年的新生。 在眾多“小鮮肉”中, 有一些格外年輕的面孔, 他們只有13、14歲, 在同齡人還在上初中的時候,

他們已是大學生。 而小小年紀就進入名校的這些孩子, 又常常被冠以“神童”的稱號。 他們有的上學很早, 有的一路調級, 有的通過“超常班”、“少年班”的選拔, 提前拿到大學的入場券。

盛一博年僅13歲, 來自安徽合肥。 去年, 他在第33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銀牌,

高二便預錄取簽約清華, 獲得60分加分認定。 今年高考, 他考出645分, 成為清華“最小新生”。 開學典禮上, 他被校長點到名字時一臉淡定, 在新生座談會上, 他也說, “希望在清華能靜下心來, 放下過去所有的光環。 ”圖/清華大學新聞網

蔡家驥14歲, 今年被北京大學錄取。

他高中就讀於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兒班)。 八中少兒班招收十歲左右的智力超常兒童, 經過四年的培養, 使他們完成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八年的課程。 根據八中官網的資訊, 蔡家驥曾參加第十一屆世界創新思維大賽, 並獲得長期項目中學組銅獎。 和蔡家驥同為今年北大“最小新生”的伊儒樂, 也來自八中少兒班, 他們都選擇了元培學院。 圖/北京八中

陳舒音今年13歲, 她的求學經歷總是能引起一片驚歎聲:6歲上小學, 7歲讀初中, 9歲以湛江市第13名的優異成績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實驗班(全湛江市僅招60人), 12歲參加高考, 總分620分, 高出一本線135分, 被浙江大學醫學試驗班(5+3)錄取。 談到大學生活, 陳舒音說, 自己想要走研究型道路, 目前的規劃就是認真學習, 一直讀到博士畢業。 圖/浙江大學

來自南京的李洪沅是今年東南大學的少年生之一, 他只有14歲, 即使在少年生中, 也算是年齡很小的了。 3歲半上小學, 高二考大學進入東南大學, 他說自己的學生生涯其實並不傳奇。 至於學習經驗, 他說, “學習要專注, 要勤奮, 同時要各學科均衡發展。 ”今年東南大學共招收10名少年生, 9名男生, 1名女生, 其中最小的只有14歲。 圖/中國江蘇網

薑敏迪只有13歲,是大連理工大學2017級年齡最小的學生。4歲上小學,7歲升初中,13歲上大學,這樣的上學軌跡,比同齡人“加速”了不少。薑敏迪說,雖然自己的年齡要小一點,但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特殊之處。姜敏迪的父親說,“希望他能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但無論如何,都希望他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圖/大連理工大學

彭波和薑敏迪是本科校友,他在14歲時考入大連理工大學,本科畢業後考研進入重慶大學,研一時,他經過篩選,獲得了升博的名額。今年,19歲的他成為重大的一名博士新生。彭波入學較早,4歲讀一年級,小學又跳了二年級和四年級,所以小學畢業時,就比同級同學小了四歲。彭波說,年輕並不代表更聰明,只是很早就發現了自己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圖/重慶大學

蘇美心是東北大學的一名2017級新生,她5歲入學讀書,9歲進入東北育才超常教育實驗部,14歲參加高考,以理科621分的成績考入東北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這些“最小新生”總令人感歎,我們無從判斷這樣的“領先”是好是壞,但正如蘇美心所說,“年齡小,更應該好好抓緊時間,在知識的海洋裡多多遨遊。”希望他們既已贏在起跑線,也能贏在未來的更多人生節點~

薑敏迪只有13歲,是大連理工大學2017級年齡最小的學生。4歲上小學,7歲升初中,13歲上大學,這樣的上學軌跡,比同齡人“加速”了不少。薑敏迪說,雖然自己的年齡要小一點,但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特殊之處。姜敏迪的父親說,“希望他能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但無論如何,都希望他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圖/大連理工大學

彭波和薑敏迪是本科校友,他在14歲時考入大連理工大學,本科畢業後考研進入重慶大學,研一時,他經過篩選,獲得了升博的名額。今年,19歲的他成為重大的一名博士新生。彭波入學較早,4歲讀一年級,小學又跳了二年級和四年級,所以小學畢業時,就比同級同學小了四歲。彭波說,年輕並不代表更聰明,只是很早就發現了自己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圖/重慶大學

蘇美心是東北大學的一名2017級新生,她5歲入學讀書,9歲進入東北育才超常教育實驗部,14歲參加高考,以理科621分的成績考入東北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這些“最小新生”總令人感歎,我們無從判斷這樣的“領先”是好是壞,但正如蘇美心所說,“年齡小,更應該好好抓緊時間,在知識的海洋裡多多遨遊。”希望他們既已贏在起跑線,也能贏在未來的更多人生節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