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款蘇聯坦克令北約膽寒,日本幫了大忙

上世紀70年代初, 蘇聯裝備了新式的t64坦克和t72坦克, 其裝甲部隊對北約國家形成了數量、品質上的雙重優勢。 但是, 由於t64坦克可靠性不佳, 而t72技術相對保守, 北約的新式坦克又進展神速, “豹2”、“M1”坦克甚至已經進入樣車試驗階段。 為保證蘇軍在坦克上的優勢地位, 蘇聯一方面著手改進t64、t72坦克, 另一方面開始研發新式主戰坦克, 其成果就是1976年裝備部隊的t80主戰坦克。

t80主戰坦克的火力、防護方面與t64並無較大差異, 但其在動力方面革命性的使用了由航空渦輪發動機改進而來的燃氣輪機, t80坦克也就這樣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燃氣輪機發動機坦克。 與蘇聯其他坦克使用的柴油發動機相比, 燃氣輪機有著諸多優勢:相同體積下燃氣輪機功率更大, 提速性能更好, 甚至在極寒低溫條件下也能快速啟動發動機。 然而, 正是這樣一款性能優良的發動機,

其在研製過程中卻遇到了大麻煩並導致遲遲無法交付部隊, 最後還是在日本技術的幫助下才解決問題,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 在中亞沙漠地區試車時, t80坦克出現了燃氣輪機吸入大量灰塵而損壞的情況。 一般來說, t80的燃氣輪機在工作時每秒要吸入3.8千克的空氣,

經過100小時的行駛後, 其發動機中竟積壓了100千克灰塵!絞盡腦汁後, 蘇聯技術人員終於想到了辦法:發動機內部安裝震動裝置, 在及時把附著在發動機管道內的灰塵抖落後再用高壓排氣裝置將灰塵吹走。 這樣一來, 灰塵問題解決了,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長時間的震動造成發動機內部部分管件線路出現故障, 影響發動機可靠性。 為了找出容易出問題的管件, 工程師們需要一種能插入細小的管件內進行觀察的設備。 這時, 日本方面用於醫學診斷的精密儀器—人體內窺鏡成為了蘇聯工程師的首選。 由於只是單純的醫療器械, 蘇聯很容易地就進口到了一批日本內窺鏡。 借助內窺鏡的幫忙, 蘇聯工程師輕鬆地觀察到發動機管線內的細小裂痕並及時給易受損的管件更換了新材料。
最終, t80坦克的發動機問題終於解決了。

1981年, 當美國好不容易解決了m1坦克的燃氣輪機易進灰塵問題並將其正式服役時, t80已經服役蘇軍部隊6年之久。 m1坦克就這樣與世界上第一種量產型燃氣輪機坦克的名號失之交臂,

如果美國人知道t80是在日本技術的間接幫助下解決問題並成功服役的話, 想必其內心必然會非常鬱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