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武漢每天1400噸污泥變廢為寶,街頭綠地多被它“包養”

資料圖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13日訊繼漢西污泥處置設施建成投運後, 13日, 亞行三期污泥處置項目又傳來好消息, 三金潭廠、黃家湖污泥處置廠的設備和土建招標工作已經完成,

目前正在開展土建、樁基等施工。

亞行三期污泥處置項目包括黃家湖汙水處理廠污泥綜合利用及配套工程、三金潭汙水處理廠污泥綜合利用及配套工程, 研發中心設備及運輸車輛。 建成後, 黃家湖將新增日處理污泥能力120噸;三金潭新增日處理污泥能力200噸。

武漢市水務局污水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城市中的汙水處理廠在處理完生活污水後, 會產生大量污泥, 以前因缺乏技術條件和手段, 基本上採取衛生填埋的方式處理。

專家分析, 濕污泥中不僅含有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 還有銅、鋅、鉻、汞等重金屬及鹽類等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 如果衛生填埋處置不規範, 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威脅地下水和江河湖海。 污泥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2012年4月, 龍王嘴汙水處理廠啟動全市首個污泥處理處置專案建設, 處理能力為300噸/日。 城市汙水處理廠不僅能淨化污水, 還能把“副產品”污泥製成養花樹種的肥料或水泥骨料, 變廢為寶, 實現資源化利用。

近年來, 隨著污泥處置廠不斷地擴大規模建設, 武漢目前的污泥資源化利用處置能力已達到1600噸/日, 實際處理量1400噸/日。 其中,每天大約1000噸送入水泥廠再生產, 400噸送入園林單位種植綠化。 市民在城市街頭看到的綠地, 相當一部分就是靠污泥變廢為寶後的肥料養護。

【編輯:田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