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使女的故事》: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導演: 瑞德·穆拉諾/ 麥克·巴克/ 凱特·鄧尼斯/ 弗洛莉婭·塞吉斯蒙迪

編劇: 布魯斯·米勒/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製片國家/ 地區: 美國

首播: 2017-04-26(美國)

1985年, 《使女的故事》小說發表, 這也是其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的成名作。

2017年, 《使女的故事》改編電視劇, 依然引發萬千共鳴。

畢竟作為一部反烏托邦的未來小說, 《使女的故事》描寫的是未來之事, 但是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它講述已成歷史的未來。 它講述的故事, 是可企及的。

這個可企及的意思是:當下女性的自由和權利是男權社會賦予的, 那麼有一天, 這個權利就有可能被收回。

站在當下的歷史節點, 歷史的發展趨勢要麼正面, 要麼負面。

如果平權之路順利, 未來可能到達最終的烏托邦。 但是如果以負面的發展趨勢進行下去, 也許《使女的故事》中所講述的就是我們的未來。

電視劇《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劇情其實並不複雜:未來世界遭遇嚴重污染, 人口出生率驟降, 美國部分地區經歷血腥革命後建立了男性極權社會基列國(Gilead)。

當權者實行一夫多妻制, 女性被當做國有財產,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稱為“使女”, 被迫作為統治階級的生育工具, 女主角Offred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即講述了Offred努力周旋于極權勢力之間, 為了活下去, 同時也為了救出自己的女兒的故事。

所 | 謂 | 使 | 女

使女這個詞源于《聖經·創世紀》, 拉結自己不育, 但是為了和姐姐競爭將其使女比拉送給丈夫作妾以代替生育後代。

而女主角作為使女, 必須放棄自己的本名, 瓊(June)。

而“Offred”名字來源於“of”+“fred”, 意思是大主教Fred家的使女, 是大主教Fred的財產。

試問一個正常的女性, 誰會想要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去做所謂的使女, 失去自己身體的控制權, 任自己成為一個生育機器?

剛剛坐到紅色感化教室中的珍妮毫不掩飾地表現了自己的不屑。

於是她立刻受到了懲罰。

“溫順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第三節)

不僅是電擊,更嚴厲的審判接踵而來。

珍妮被挖掉一隻眼睛。

殘忍嗎?

莫伊拉很直白地指出了原因:“生育工具不需要眼睛。”

只要有完整的子宮就可以了。

是的,幫助統治者教化使女,維持使女感化中心基本秩序的,也是女性。

畢竟,男權社會的建立從來都少不了諸多女性作為幫兇。

當然,還有更殘忍的。

你知道使女如何進行所謂的受精儀式(Ceremony)嗎?

“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對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豈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結說,有我的使女辟拉在這裡,你可以和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得孩子。” (《聖經•創世記》)

主教的妻子握著使女的手腕,假裝自己在與大主教結合。

甚至連使女分娩的時候,都要假裝自己在陣痛。

簡直荒謬無比!

但是這就是劇中的現實。

宗教與暴力,共同塑造了所謂的基列國。

幻 | 想 | 映 | 照 | 現 | 實

而這一切如何發生的呢?

從女性露出胳膊就會被罵不檢點開始,到所有女性被公司解聘。

到女性所有的財產被剝奪,歸於自己的丈夫或者父親兄弟。

瓊的丈夫盧克表示,沒問題啊,我老婆我自己照顧,她的財產不就是我的財產?

此時的女主絲毫沒覺得不妥,還覺得很甜蜜。

但是從一開始就擁有清晰的女權意識的莫伊拉立刻回應:“‘我老婆?’她並不屬於你,她並不是你的財產,完全不是而且也不需要你來照顧。你想要照顧我們是因為我們太弱,比你們男人弱對嗎?”

盧克:“那正是我想說的。”

你看,這就是現實。

而當人們終於開始走上街頭抗議。

但顯然已經晚了,政教合一的政府武裝開槍掃射示威人群。手無寸鐵的示威者們,能做什麼?

在紅色感化中心,一位已經接受過懲罰的使女,被逼當眾形容自己被同學輪奸的慘遇。

當她磕磕絆絆講完之後,教養嬤嬤質問在場的姑娘們是誰的錯。

當全場的使女都在高喊:“她的錯!她的錯!給她一個教訓!給她一個教訓!”時,作為旁觀者的我,實在是遍體生寒。

畢竟,“蕩婦羞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少嗎?

使女們出門必須穿披風帶圍帽,必須兩人一組有人陪同互相監督。街上還有隨處可見的“眼線(Eye)巡視”。

牧師、醫生、男同性戀者被殺害之後掛牆頭示眾。

女同性戀者因為有生育能力,所以被訓練為使女。

而一旦冥頑不化,迎接她們的則是割禮。

誰能說這只是作者虛構的故事呢?

女主瓊說:

“現在我對這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之前我活得渾渾噩噩。當他們在國會肆意屠殺時,我們沒有醒悟;當他們責怪恐怖分子,並且廢掉憲法時,我們仍然沒有醒悟……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就算被煮死了你自己也不會察覺。”

反觀現實世界,莫不如是。

那些受迫害的,不是我們,也是別人。

遠如伊朗,在1979年革命以前,女性著裝也是時尚而多彩。

近如我國,從生育劃入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後,其實生育的話題就和國家息息相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以及二胎政策的開放,尤其是在父權制國家中,女性生育的痛苦仿佛是女性生來就應當承擔的苦難。

那麼女性生育是應當且必須的嗎?

對於國家來說,個體是不存在的。

這個層面考慮的是數字,是生育率,是國家新生力量是否有後繼。

但是對於個體來說,單個人的幸福有被考慮過嗎?就如二胎政策的開放意味著產假的延長,這必然加重了企業聘用女性員工的顧慮,考慮到近些年來政策傾向女性回歸家庭以降低就業壓力,行走的子宮,差的很遠嗎?

什麼都不是瞬間改變的。

想想丁璿的女德,想想當下社會對於女性的教育。

要知道,沉默就是幫兇。

在第一季的結尾,女主角說:我感到還有一絲希望,即使徒勞,我想對漢娜更好一點,改變世界,哪怕一點也好。

女 | 權 | 就 | 是 | 人 | 權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 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了自然規律,但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也沒有禁止的必要。”

天性帶來允許,而文化造成封閉。

從農業革命開始到現在,人類的文化就在不停地物化各種生物,當然包括人類自己。

這部電視劇,並不單單在講女權。

你以為男性極權世界中,只有女性被物化嗎?

在這個極權世界中,只有統治階層可以享用到物化的女性。其他階層的男性連婚姻都無權擁有。

這難道不是被物化的?

就算是統治階層的大主教,都不能夠釋放自己的天性。在“受精儀式”中,他們也無非是所謂精英階層的精子供體而已。所謂“Ceremony”的本質,也不過就是受精行為。

女權就是人權。

女權主義就是平權主義。

當有一天,你別無選擇,沒有人能幫你,所以你站了出來,走進黑暗,或者光明。

你當那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於是她立刻受到了懲罰。

“溫順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第三節)

不僅是電擊,更嚴厲的審判接踵而來。

珍妮被挖掉一隻眼睛。

殘忍嗎?

莫伊拉很直白地指出了原因:“生育工具不需要眼睛。”

只要有完整的子宮就可以了。

是的,幫助統治者教化使女,維持使女感化中心基本秩序的,也是女性。

畢竟,男權社會的建立從來都少不了諸多女性作為幫兇。

當然,還有更殘忍的。

你知道使女如何進行所謂的受精儀式(Ceremony)嗎?

“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對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豈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結說,有我的使女辟拉在這裡,你可以和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得孩子。” (《聖經•創世記》)

主教的妻子握著使女的手腕,假裝自己在與大主教結合。

甚至連使女分娩的時候,都要假裝自己在陣痛。

簡直荒謬無比!

但是這就是劇中的現實。

宗教與暴力,共同塑造了所謂的基列國。

幻 | 想 | 映 | 照 | 現 | 實

而這一切如何發生的呢?

從女性露出胳膊就會被罵不檢點開始,到所有女性被公司解聘。

到女性所有的財產被剝奪,歸於自己的丈夫或者父親兄弟。

瓊的丈夫盧克表示,沒問題啊,我老婆我自己照顧,她的財產不就是我的財產?

此時的女主絲毫沒覺得不妥,還覺得很甜蜜。

但是從一開始就擁有清晰的女權意識的莫伊拉立刻回應:“‘我老婆?’她並不屬於你,她並不是你的財產,完全不是而且也不需要你來照顧。你想要照顧我們是因為我們太弱,比你們男人弱對嗎?”

盧克:“那正是我想說的。”

你看,這就是現實。

而當人們終於開始走上街頭抗議。

但顯然已經晚了,政教合一的政府武裝開槍掃射示威人群。手無寸鐵的示威者們,能做什麼?

在紅色感化中心,一位已經接受過懲罰的使女,被逼當眾形容自己被同學輪奸的慘遇。

當她磕磕絆絆講完之後,教養嬤嬤質問在場的姑娘們是誰的錯。

當全場的使女都在高喊:“她的錯!她的錯!給她一個教訓!給她一個教訓!”時,作為旁觀者的我,實在是遍體生寒。

畢竟,“蕩婦羞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少嗎?

使女們出門必須穿披風帶圍帽,必須兩人一組有人陪同互相監督。街上還有隨處可見的“眼線(Eye)巡視”。

牧師、醫生、男同性戀者被殺害之後掛牆頭示眾。

女同性戀者因為有生育能力,所以被訓練為使女。

而一旦冥頑不化,迎接她們的則是割禮。

誰能說這只是作者虛構的故事呢?

女主瓊說:

“現在我對這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之前我活得渾渾噩噩。當他們在國會肆意屠殺時,我們沒有醒悟;當他們責怪恐怖分子,並且廢掉憲法時,我們仍然沒有醒悟……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就算被煮死了你自己也不會察覺。”

反觀現實世界,莫不如是。

那些受迫害的,不是我們,也是別人。

遠如伊朗,在1979年革命以前,女性著裝也是時尚而多彩。

近如我國,從生育劃入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後,其實生育的話題就和國家息息相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以及二胎政策的開放,尤其是在父權制國家中,女性生育的痛苦仿佛是女性生來就應當承擔的苦難。

那麼女性生育是應當且必須的嗎?

對於國家來說,個體是不存在的。

這個層面考慮的是數字,是生育率,是國家新生力量是否有後繼。

但是對於個體來說,單個人的幸福有被考慮過嗎?就如二胎政策的開放意味著產假的延長,這必然加重了企業聘用女性員工的顧慮,考慮到近些年來政策傾向女性回歸家庭以降低就業壓力,行走的子宮,差的很遠嗎?

什麼都不是瞬間改變的。

想想丁璿的女德,想想當下社會對於女性的教育。

要知道,沉默就是幫兇。

在第一季的結尾,女主角說:我感到還有一絲希望,即使徒勞,我想對漢娜更好一點,改變世界,哪怕一點也好。

女 | 權 | 就 | 是 | 人 | 權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 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了自然規律,但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也沒有禁止的必要。”

天性帶來允許,而文化造成封閉。

從農業革命開始到現在,人類的文化就在不停地物化各種生物,當然包括人類自己。

這部電視劇,並不單單在講女權。

你以為男性極權世界中,只有女性被物化嗎?

在這個極權世界中,只有統治階層可以享用到物化的女性。其他階層的男性連婚姻都無權擁有。

這難道不是被物化的?

就算是統治階層的大主教,都不能夠釋放自己的天性。在“受精儀式”中,他們也無非是所謂精英階層的精子供體而已。所謂“Ceremony”的本質,也不過就是受精行為。

女權就是人權。

女權主義就是平權主義。

當有一天,你別無選擇,沒有人能幫你,所以你站了出來,走進黑暗,或者光明。

你當那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