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核集團董事長:核產業能帶來萬億元級產值,支援實體經濟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官網3月29日掛出的一則消息顯示, 該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在談及核產業時稱, 安全發展核產業不僅社會效益顯著, 還能帶來萬億元級產值, 有力支援實體經濟。

在王壽君作出以上表態的前幾天, 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 批復指出, 持續提升安全水準, 保障中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安全高效發展。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核電大國。 全國現有35台運行核電機組、21台在建核電機組, 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世界第一。 而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

到“十三五”末, 中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 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機組總數達到世界第二。

2月17日, 國家能源局官網公佈的《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 中國年內計畫開工8台核電機組, 計畫建成三門1號機組等5個核電項目。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測算, 目前, 一台百萬級核電機組的總投資為160億元至200億元。 這意味著, 8台核電機組的總投資將達到1280億元至1600億元。

王壽君舉例稱, 根據核電設備國產化比例的通行演算法——按照整體費用計算, 以福建福清5、6號兩台核電機組為例, 其設備費用合計約168億元, 國產化比例達86.42%, 將直接拉動經濟總量達380億元, 將有5400多家製造企業參與其中而獲益。

他還稱, 如果從核電站60年全壽期的燃料、備件、技術服務等測算, 將帶動超過1200億元的產值。

上述消息顯示, 核除了用於發電, 還可以用於材料輻照改性、農業與環境、測量技術、公眾安全、核醫學領域, 後者被業界泛稱為“核”的輕應用。

核的輕應用也稱為核技術應用。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 核技術應用在國內作為一種新興產業, 目前在應用中只在材料改性這一領域實現了成熟的產業化發展。 而僅這一領域就已產生千億市場空間。

在業界人士看來, 當前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正步入快速發展期, 其主要原因是, 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國民消費需求提升刺激了核技術應用的產業空間。

王壽君還稱,

核產業“一帶一路”沿線潛在產值萬億元計。 據其介紹, 中核集團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6台核電機組、8台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 並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係, 正在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

記者注意到, 幾天前, 3月23日, 中核集團旗下公司與中國核建旗下公司簽署了《關於共同開發國際市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根據協定, 雙方將依託自主核電技術攜手開拓國際核電市場。 目前, 這兩家核電集團已經與“一帶一路”多個國家簽署了有關合作協定。

王壽君還稱,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在這些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 如果這一區域核技術應用發展可以達到美、日的水準,

將是一個萬億元計的巨大市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