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上最文藝的地區,全因一個人和一本書!

一直心心念念想去托斯卡納, 全因一個人和一本書。

人是安德列·波切利, 他的家鄉在托斯卡納西部的拉亞蒂科。 想知道男神是如何練成的, 不妨去他生長的地方看看。

書是《托斯卡納豔陽下》, 作者是美國的弗朗西絲·梅耶斯, 描寫她的生活陷入困頓, 毅然離開美國, 離開往日的生活軌跡, 到托斯卡納開始新生活的經歷。

有改編的同名電影, 戴安·蓮恩在片中身著白襯衫又或者白色連衣裙, 已屆中年, 卻依然美得一塌糊塗, 令我記憶猶新。

如此, 我歷盡辛苦, 換乘公車穿梭在托斯卡納的城鎮、鄉村, 而只有行進在那些山間田野的路上, 隨山勢的起伏蜿蜒, 方能得見她的真容。

而托斯卡納, 一如我心中的模樣!

比薩:你好, 斜塔!

在比薩斜塔前擺pose留影,

遇到一個中國男生, 他也是AC米蘭的球迷, 去義大利主要看球其次旅遊。 他說, 所有小學課本裡學過的地方, 他都要看看。 這倒是關於旅行很新鮮的觀念, 點贊。

比薩的著名景點超集合中, 都在奇跡廣場那一大片草坪上。 除了斜塔, 體量巨大的白色主教座堂和洗禮堂, 一樣引人注目。

始建於1063年的大教堂, 由雕塑家Bonanno Pisano主持設計。 教堂的平面呈長方拉丁十字型, 大量使用拱券和廊柱元素, 是羅馬式建築的典範之作。

整個建築群耗時288年才完工, 在建造時是歐洲最大的教堂。

我很喜歡的聖約翰洗禮堂,

以特別好的音響和採光而出名, 而且它的穹頂很特別, 一半紅磚一半鉛造。 所以去比薩, 不要光顧著和斜塔各種姿勢合影, 也留點時間給同樣美麗的它們。

之所以是奇觀, 絕不會浪得虛名。 始建於1174年的斜塔, 建到第三層由於地基塌陷就已經開始傾斜了, 真難為他們堅持把它造完。

現場看斜塔,真的比照片上都要斜。我試過只要拍照的時候調好水準,照出來都沒有看到的那麼斜,少了震撼的效果。

所以,忍不住問一句:你好,斜塔!你還好嗎?

不過話說回來,那個著名的關於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雖然是傳說,“近代科學之父”伽裡略卻真的在比薩大學任過教。就算今天,比薩的高等教育在義大利乃至歐洲也是首屈一指的。

盧卡:天堂般的慢生活

距離比薩只有30分鐘火車的盧卡,最初由伊特魯裡亞人所建立,後被羅馬征服,中世紀時又被倫巴底人統治,是重要的堡壘城市,和比薩可謂城邦雙子星。

有一個明星一樣的鄰居比薩,盧卡便在流逝的時光裡安靜地美好著。

住的民宿位置超好,緊挨著聖蜜雪兒教堂和普契尼博物館。就是那個寫《圖蘭朵》、《蝴蝶夫人》的賈科莫·普契尼,《蝴蝶夫人》就是在這裡創作完成的。

還有一家名叫Enoteca Vanni的百年酒窖,至今已經連續8年,榮登Gambero Rosso的全托斯卡納最佳的酒窖排行榜榜首,先去探個究竟。

盧卡最著名是保留完整的古城牆,環繞著盧卡的老城區,共約4公里。每個傍晚,當地人就在已經長出大樹的古城牆上跑步、騎車、嬉戲,直至日落。

那些不疾不徐的奔跑、交頭接耳的親密,尤其是那些迎面跑過時熟人間的寒暄問候,都讓我豔羨:天堂裡的生活便該是盧卡這樣的節奏吧。

除了見證盧卡人天堂一樣的慢生活,還在主教座堂邂逅了吉蘭達約的畫作,雖然沒有看成普契尼,卻在博凱裡尼音樂學院意外聽了一場音樂會,免費而且高逼格,直感覺賺得盆滿缽滿的。

真但願像盧卡人一樣慢慢又安靜地老去,便讓夕陽把我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古城牆上,站成一棵樹的樣子。

聖吉米尼亞諾:塔之城

當公車到達聖吉米尼亞諾古城門口時,暴雨突至。冒雨前往預訂的民宿,10分鐘的路走下來,整個人已經濕透。尤為可氣的是,還沒有等到房東來開門,雨已經幾乎停了。

這算是下馬威嗎?

短短只一天的逗留,聖吉米尼亞諾便這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的。等到要離開的時候才恍然,原來這是要我一日看盡她陰晴雲雨的節奏呀!

聖吉米尼亞諾在中世紀時也曾輝煌過,當時城裡的貴族們炫富的方式就是建高塔,鼎盛時期多達72座,現在僅保存下來14座。這些塔也讓小城獨具特色,在一眾托斯卡納小鎮中脫穎而出,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些高塔中僅有一座開放參觀和攀登,登上高塔Torre Grossa,周圍托斯卡納的美景一覽無餘。

聖吉米尼亞諾最有人氣的肯定是水井廣場上的世界冠軍冰淇淋店Gelateria Dondoli,所以坐在水井廣場上吃他家的冰淇淋,是到這裡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味道真的不是蓋的。

皮恩紮:文藝復興都市生活的試金石

只有一條主街,僅10分鐘便可以穿城而過的小鎮皮恩紮,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時,稱之為“文藝復興都市生活的試金石”,這大約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將城市規劃引入實踐的吧。

教宗比約二世在此誕生,是他著手打造他出生的村莊。站在廣場邊上,15世紀的城市規劃保存完整,教堂、市政廳、皇宮一眼望盡。

向晚,站在小鎮的古城牆上,人們手握紅酒杯,將夕陽下奧爾恰谷的美景收入眼底,真所謂酒也醉人景也醉人。

錫耶納:哥特藝術的寶庫

錫耶納,因為聲名太盛加上我的時間有限,本來已經打算放棄掉,想下次留多點時間再來。所幸要打亂原定的計畫,實在也太費周章,便作罷。

真的走進錫耶納,她厚重的歷史感以及大家風範,在已經被各種美洗禮了的我的眼中看來,依然令人歎為觀止。

錫耶納系出名門,是雷穆斯之子建造的,城中處處可見母狼餵養雙胞胎(雙胞胎兄弟羅穆路斯和雷穆斯是羅馬的創立者)的雕塑。

西元12-13世紀,銀行和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城市的繁榮達到頂峰。其時恰逢哥特藝術的鼎盛期,故此遺存下眾多哥特藝術的傑作。

每個走近和走進過錫耶納主教座堂的人,相信一定和我一樣被震住了吧。以我在短時間內,剛剛見識過聖彼得、聖母百花和米蘭這樣一些傑出的大教堂,還是被錫耶納大教堂的氣勢給唬得一愣一愣的。

錫耶納大教堂本身就是一部有關哥特藝術的百科全書,需要更多的時間仔細研讀,我這個藝術的門外漢,在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總之各位看官去義大利的話,絕對不要錯過就是了。

只說一說最特別的,整個教堂地面有56幅大理石鑲嵌畫,由40位藝術家花費200年時間創作,蔚為大觀。

除了大教堂,在錫耶納必須要拜訪的還包括:開闊的田野廣場以及廣場上簡潔優雅的市政廳、高達102米的曼吉塔樓和歡樂噴泉;堅持古老傳統的聖多明尼克大教堂;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錫耶納銀行所在的沙林貝尼宮等等。

因為時間有限的緣故,倒沒有細細研讀錫耶納,放任自己的腳步穿梭在大小巷弄裡。我的鏡頭時不時就被拽住,想要記錄下這個城市千年來演進的點滴痕跡,分享給大家。

托斯卡納人文以及自然的各種美好,用我弱弱的文字和鏡頭,端的是沒有法子記錄的。

那我還費老大的勁寫這麼一大篇,奢望本文會是一個引子,至少讓大家有機會去義大利的時候,會為這麼美的地方留出哪怕一小段時間。

托斯卡納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裡的人們一早過上衣食無虞的生活,方滋養了一大批專注于創作的藝術家們,為人類歷史催生文藝復興的種子。

所以,關於美、關於美術、關於美學,回歸托斯卡納式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一切便自然成就。

最後,還是用托斯卡納的美圖來結束本篇吧,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大家可以看到真實的場景。

真難為他們堅持把它造完。

現場看斜塔,真的比照片上都要斜。我試過只要拍照的時候調好水準,照出來都沒有看到的那麼斜,少了震撼的效果。

所以,忍不住問一句:你好,斜塔!你還好嗎?

不過話說回來,那個著名的關於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雖然是傳說,“近代科學之父”伽裡略卻真的在比薩大學任過教。就算今天,比薩的高等教育在義大利乃至歐洲也是首屈一指的。

盧卡:天堂般的慢生活

距離比薩只有30分鐘火車的盧卡,最初由伊特魯裡亞人所建立,後被羅馬征服,中世紀時又被倫巴底人統治,是重要的堡壘城市,和比薩可謂城邦雙子星。

有一個明星一樣的鄰居比薩,盧卡便在流逝的時光裡安靜地美好著。

住的民宿位置超好,緊挨著聖蜜雪兒教堂和普契尼博物館。就是那個寫《圖蘭朵》、《蝴蝶夫人》的賈科莫·普契尼,《蝴蝶夫人》就是在這裡創作完成的。

還有一家名叫Enoteca Vanni的百年酒窖,至今已經連續8年,榮登Gambero Rosso的全托斯卡納最佳的酒窖排行榜榜首,先去探個究竟。

盧卡最著名是保留完整的古城牆,環繞著盧卡的老城區,共約4公里。每個傍晚,當地人就在已經長出大樹的古城牆上跑步、騎車、嬉戲,直至日落。

那些不疾不徐的奔跑、交頭接耳的親密,尤其是那些迎面跑過時熟人間的寒暄問候,都讓我豔羨:天堂裡的生活便該是盧卡這樣的節奏吧。

除了見證盧卡人天堂一樣的慢生活,還在主教座堂邂逅了吉蘭達約的畫作,雖然沒有看成普契尼,卻在博凱裡尼音樂學院意外聽了一場音樂會,免費而且高逼格,直感覺賺得盆滿缽滿的。

真但願像盧卡人一樣慢慢又安靜地老去,便讓夕陽把我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古城牆上,站成一棵樹的樣子。

聖吉米尼亞諾:塔之城

當公車到達聖吉米尼亞諾古城門口時,暴雨突至。冒雨前往預訂的民宿,10分鐘的路走下來,整個人已經濕透。尤為可氣的是,還沒有等到房東來開門,雨已經幾乎停了。

這算是下馬威嗎?

短短只一天的逗留,聖吉米尼亞諾便這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的。等到要離開的時候才恍然,原來這是要我一日看盡她陰晴雲雨的節奏呀!

聖吉米尼亞諾在中世紀時也曾輝煌過,當時城裡的貴族們炫富的方式就是建高塔,鼎盛時期多達72座,現在僅保存下來14座。這些塔也讓小城獨具特色,在一眾托斯卡納小鎮中脫穎而出,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些高塔中僅有一座開放參觀和攀登,登上高塔Torre Grossa,周圍托斯卡納的美景一覽無餘。

聖吉米尼亞諾最有人氣的肯定是水井廣場上的世界冠軍冰淇淋店Gelateria Dondoli,所以坐在水井廣場上吃他家的冰淇淋,是到這裡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味道真的不是蓋的。

皮恩紮:文藝復興都市生活的試金石

只有一條主街,僅10分鐘便可以穿城而過的小鎮皮恩紮,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時,稱之為“文藝復興都市生活的試金石”,這大約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將城市規劃引入實踐的吧。

教宗比約二世在此誕生,是他著手打造他出生的村莊。站在廣場邊上,15世紀的城市規劃保存完整,教堂、市政廳、皇宮一眼望盡。

向晚,站在小鎮的古城牆上,人們手握紅酒杯,將夕陽下奧爾恰谷的美景收入眼底,真所謂酒也醉人景也醉人。

錫耶納:哥特藝術的寶庫

錫耶納,因為聲名太盛加上我的時間有限,本來已經打算放棄掉,想下次留多點時間再來。所幸要打亂原定的計畫,實在也太費周章,便作罷。

真的走進錫耶納,她厚重的歷史感以及大家風範,在已經被各種美洗禮了的我的眼中看來,依然令人歎為觀止。

錫耶納系出名門,是雷穆斯之子建造的,城中處處可見母狼餵養雙胞胎(雙胞胎兄弟羅穆路斯和雷穆斯是羅馬的創立者)的雕塑。

西元12-13世紀,銀行和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城市的繁榮達到頂峰。其時恰逢哥特藝術的鼎盛期,故此遺存下眾多哥特藝術的傑作。

每個走近和走進過錫耶納主教座堂的人,相信一定和我一樣被震住了吧。以我在短時間內,剛剛見識過聖彼得、聖母百花和米蘭這樣一些傑出的大教堂,還是被錫耶納大教堂的氣勢給唬得一愣一愣的。

錫耶納大教堂本身就是一部有關哥特藝術的百科全書,需要更多的時間仔細研讀,我這個藝術的門外漢,在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總之各位看官去義大利的話,絕對不要錯過就是了。

只說一說最特別的,整個教堂地面有56幅大理石鑲嵌畫,由40位藝術家花費200年時間創作,蔚為大觀。

除了大教堂,在錫耶納必須要拜訪的還包括:開闊的田野廣場以及廣場上簡潔優雅的市政廳、高達102米的曼吉塔樓和歡樂噴泉;堅持古老傳統的聖多明尼克大教堂;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錫耶納銀行所在的沙林貝尼宮等等。

因為時間有限的緣故,倒沒有細細研讀錫耶納,放任自己的腳步穿梭在大小巷弄裡。我的鏡頭時不時就被拽住,想要記錄下這個城市千年來演進的點滴痕跡,分享給大家。

托斯卡納人文以及自然的各種美好,用我弱弱的文字和鏡頭,端的是沒有法子記錄的。

那我還費老大的勁寫這麼一大篇,奢望本文會是一個引子,至少讓大家有機會去義大利的時候,會為這麼美的地方留出哪怕一小段時間。

托斯卡納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裡的人們一早過上衣食無虞的生活,方滋養了一大批專注于創作的藝術家們,為人類歷史催生文藝復興的種子。

所以,關於美、關於美術、關於美學,回歸托斯卡納式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一切便自然成就。

最後,還是用托斯卡納的美圖來結束本篇吧,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大家可以看到真實的場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