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河南蘭考脫貧是對焦裕祿精神的生動踐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 河南蘭考被確定為習近平總書記党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 2014年,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蘭考, 叮囑蘭考的黨員幹部要像焦裕祿那樣到群眾中去, 想辦法讓農民的錢袋子儘快鼓起來。 面對總書記的囑託, 蘭考立下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軍令狀。 昨天, 河南省政府宣佈, 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 蘭考縣正式在全國脫貧摘帽。

今天上午, 在蘭考縣孟寨鄉憨廟村, 翟世棟卸下了扶貧工作隊長的重擔, 向前來接替他駐村的幹部交接工作。

大到產業發展, 小到家長里短,

老翟如數家珍。 而就在一年前, 憨廟村還有30多戶人家遲遲沒有脫貧, 讓當時的老翟非常著急。

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 肩負著總書記的殷重囑託, 蘭考縣提出:幹部作風是否過硬, 脫貧攻堅是試金石。 從2014年建檔立卡到現在脫貧摘帽, 全縣派駐在115個貧困村的345名一線扶貧隊員, 因村因戶精准施策, 讓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徐場村是蘭考縣遠近聞名的樂器村, 全村有一多半的人口從事著和樂器相關的工作。 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扶下, 很多人從世代種地的農民變成了樂器廠的老闆, 還吸納大量貧困戶務工。

徐會波說, 這裡的樂器產業發展得這麼好, 是得益于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 帶領群眾在蘭考種下的泡桐樹。

這棵焦裕祿在1963年親手種下的泡桐樹, 如今依然屹立于蘭考縣城的東北方, 老百姓都稱他為焦桐。 習近平總書記在他創作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也提到過這棵焦桐,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

習近平說:“焦裕祿精神仍然是我們現在需要弘揚、需要秉承的一種精神, 因為它體現了共產黨人的精神, 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 ”

兩年多來, 蘭考全縣幹部以總書記的教導要求自己, 以焦裕祿精神勉勵自己, 打響全縣的脫貧攻堅戰。 對蘭考縣來說, 因地制宜找准產業僅僅是脫貧的第一步, 如何用有限的扶貧資金撬動社會資本, 啟動產業發展, 是蘭考縣脫貧攻堅的又一亮點。

2016年, 蘭考縣推出了“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新模式:從全縣扶貧資金裡拿出3000萬元成立風險補償金,

銀行按風險補償金的10倍發放貸款額度, 有了縣財政的擔保, 原來無法貸款的貧困戶就可以拿到創業的啟動金。

蘭考也在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 推進蘭考數十家本地企業上市, 以獲得脫貧攻堅的持續推動力。 經過兩年多努力, 蘭考縣的貧困人口已經由2014年7.7萬人迅速減少到去年底只有3127人, 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1.8%降至今年的1.27%, 從而正式脫貧摘帽, 完成了總書記三年前所做的殷重囑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