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成都壽安鎮:從古蜀國到花木之鄉,三千餘年的慢生活

幽深秀美烏龍島, 綠樹成蔭長青灣。

止水古廟多傳說, 天鵝抱蛋立桅杆。

聽泉瀑布黃土堰, 白鷺島上起白煙。

桂花飄香陶人醉, 柏灌魚鳧王墓殘。

——選自《詩話壽安》

在阿壩州東北部和九寨溝交接的地方, 有個弓杠嶺。 弓杠嶺有一系水脈, 經茂縣、汶川, 過都江堰, 經溫江。 這就是成都地區最重要的水利資源岷江。 而其流經溫江的這一段, 就叫金馬河。 我們今天要講的首批市級文化名鎮之一壽安鎮, 正位於金馬河東岸的成都平原上。

壽安鎮位於溫(江)郫(縣)都(江堰)交匯處, 東隔江安省即到郫縣, 西眺金馬河可觀青城山, 北接都江堰土橋, 南面萬春、和盛, 是成都平原的最西北一角。

古蜀國的壽安

在整個溫江區, 只有壽安是唯一的市級歷史文化名鎮。 這裡的歷史文化, 就集中體現在古蜀國的兩代先王沉睡的墓葬。

·“八卦”?“柏灌”?古蜀國第二代先王

從壽安鎮沿著灌溫路向南約3公里, 再向東2公里, 就到了長青村的八卦山。 在《溫江縣誌》上, 有記載此地“歷代相傳為蜀王柏灌之墓”。 有人論證當地人稱此地為“八卦”, 實則應為“柏灌”的訛傳。

有個傳說, 說在蠶叢時代後期, 有一部分羌族人厭倦了與商朝的戰爭, 經過遷徙後重新選擇一處有柏樹和白鶴的河邊作為新的部落領地, 並以此更名部族為“柏灌氏”。 而這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和玉器上的鶴形圖案相吻合, 以此可證明三星堆文明與柏灌伯部族也相關。

作為古蜀國開國先王蠶叢的繼任者, 柏灌, 史書上很少有記載。

據說柏灌部族持續了五百年後, 被興起的魚鳧部落兼併了。 但是他的墓葬卻實實在在的立在這裡, 三四千年以來靜靜的守護著這片他的子民後代居住的土地。

·魚鳧部族的大遷徙

魚鳧城遺址在壽安鎮南部的萬春鎮境內, 但是這位古蜀國的第三代先王的墓葬卻在壽安鎮。 當地人稱“大墓山”, 距鎮子也不過3公里路程。

魚鳧墓之所以被稱作“大墓山”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土塚長85米, 寬62米, 高5米。 這和古蜀國魚鳧時期的國力強盛也有一定關係。 魚鳧時代古蜀國從結繩記事到象形文字, 文明進程發展的非常快。

而在民間傳說中, 有關於魚鳧王的故事也比較多。 譬如以魚鳧的圖騰, 一種捕魚的水鳥的故事。 說在災荒時期魚鳧王娶了蠶叢先王安排的花鰱姑娘, 但是在洞房夜花鰱姑娘變為了河裡的花鰱魚來解決部落的食物問題。 後來魚鳧王和河中的水怪大戰, 最後變為魚鳧鳥, 和花鰱王永遠在一起.....

從民間種種的傳說, 我猜想魚鳧王是一位英勇多謀重情而且好戰的首領。 從魚鳧部落早期漁獵生活的“湔氐”(位於今成都彭州市通濟鎮黃村),到進入成都平原西北部,一統各個部落,出兵伐紂,建立古蜀國,再到後來“望帝春心托杜鵑”,我們不難想像,在面前的這座大墓山下,躺著的是一位什麼樣的偉人。

·千古迷雲之“小墓山”

魚鳧王墓的北方1公里,有座“小墓山”,是魚鳧王妃墓。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墓葬也已經被破壞,據當地人說還能看出土丘的形狀。

在當地的傳說中,小墓山的魚鳧王妃,其實就是花鰱姑娘。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美麗而可敬的女子,專門在此修築了現在的“小墓山”。

經過附近村民的指點,我們不得不繞到民居後面去,沿著田間小路尋找“小墓山”的遺跡。遺憾的是,在一片旱地和野草半人高的田間小路中,沒有當地人現場指點,我最終也未能找到小墓山的具體地點。

川派盆景之鄉

壽安鎮一直被記載為川派盆景的發源地,而川派盆景又是中國四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中國盆景藝術起源的最早的一支流派之一。有關於盆景藝術,在考古中發現,在武則天的二兒子章懷太子李賢的墓甬壁畫上畫有兩盆盆栽,這是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盆栽的最早歷史了。但是一般認為,盆景藝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晉朝。

·劍南盆景與青羊宮花會

唐朝設“劍南道”,所以川派盆景才有了“劍南盆景”這一名字。盆景基於盆栽,盆栽基於花木。自古以來成都平原氣候宜人,濕度恰當,適合絕大多數花木的栽培。在今天,壽安一鎮的花木面積也占全成都市的1/6,作為全鎮的支柱產業。

自唐朝以來,青羊宮每年都會有廟會。恰逢時節(二月十五)又是百花開放的春日,所以便有很多川西花農來此搭棚設帳,擺攤展賣。久而久之,這裡便從“廟會”變為“花會”。由此成為“成都十景”之一。

花會時節,也是川西花農們“賽市”的時節。壽安花木之盛,歷來影響了青羊花會。作為青羊花會上最矚目的一棵明星,壽安花木和盆景在青羊花會上從來都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

·一首嚴謹的“格律詩”

川派盆景的發展,是一個相當有趣的過程。由淺入深,再由深入淺。雖然盆景的歷史已經無從可考(事實上,川派盆景大師、川派盆景陳氏第六代傳人陳思甫,經研究後提出,川派盆景起源于蜀漢,形成于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的說法,在業內已受到肯定,被各類盆景書籍徵引。),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證明的,那就是川派盆景的獨到性和嚴謹性。

早期的川派盆景,講求自然,但是到了後來,就有了十種“身法”和“三式”、“五型”。這種“三五”型式的盆景藝術手法,以象形為基本意蘊,整合出了一整套規律,內容十分豐富,方法也是非常嚴謹的。時至今日,川派盆景還有大量的“規律派”作品。

“川西民居大觀園”

陳家桅杆,是川西民居的完整典範,也是清代川西民居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處庭院式建築群之一,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這所大宅子,民間有無數的傳說。有人說這是吳三桂給陳圓圓建的私宅,也有說是陳氏父子在院內起出來的神秘銀兩修築的,還有的說是陳氏父子受賞封敕回來建造的。但是不管哪種說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座建築群的確花了不少錢。

據史記載,陳家桅杆是咸豐年間陳家開始營建,集住宅、宗祠、園林為一體,占地約十畝的大型綜合性庭院式建築群。內部陳設精美絕倫,包括著有8個人物浮雕的照壁、青城山全景的盆景等等等等,被稱作目前川西唯一保存的佈局比較完整的古民宅,是真正獨居正宗性、獨立性和典型性的川西古建築民居。

陳家桅杆的名字源于宅院門口樹立的雙鬥桅杆。有考據說這是陳氏父子自京返鄉後不忘皇恩浩蕩,自表效恩的華表,而被淺薄的鄉下人訛傳為“桅杆”。當我們來到陳家桅杆時,工地人員卻拒絕了我們的採訪。帶著這樣深深的趣味性和失望的心情,我們只好在工地大門遠拍了一下裡面的陳家桅杆。

古壽安的洋教堂

在壽安,西歐宗教的傳入,已經是晚清年間了。這座距離今天的鎮政府不過數百米的聖修堂,就始建于咸豐元年。據官方記載,聖修堂被毀四次。這座坎坷的教堂從初建伊始就遭到當地人的各種強烈反對。我們從一則民間傳說中探尋壽安的另一處教堂福音堂,建好就被拆了一次的趣事,就可見一斑。

說在吳家場,有個人盡皆知的地頭蛇“黃二長子”,膽大善辯,有歪才,人高且瘦,所以獲名“黃二長子”。光緒二十七年,英國人在吳家場十字路口修築了福音堂,快完工時,傳教士帶著縣官查看工程。

黃二長子先和大家設計好,在福音堂門前堆放了大量木料和破爛磚瓦,阻住道路。縣官到達時揮手喝到:“趕快拆除!”黃二長子端茶奉上,然後跟大夥兒說“縣老爺有令,趕快拆除。”約好的鄉鄰們一擁而上,挖牆鋸梁,瞬間就拆掉了。

聖修堂如今只剩下一座座殘敗的危樓,當地政府為了安全起見,將大門鎖起。我也只能在門口,看看這座百年老教堂,替它慶倖一下,後屆政府還是修復了它,幸運的它當年沒有遇到黃二長子,沒有重蹈福音堂的後轍。壽安人和洋教堂較勁了那麼久,最終它還是融入到壽安裡了。

入鄉隨俗,來壽安長長見識

古鎮壽安歷史悠久,傳承頗多,除了古跡古史,還有相當多的民間人文。讓我們從飲食、民俗兩面來看看古壽安。

·川西名小吃

1.壽安酥糖

也是在清末的光緒年間,壽安鎮就以“伏波牌酥糖”聞名。後來又有了“老君牌酥糖”。流傳至今,就成了今天著名的“溫江酥糖”,是溫江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不可或缺的禮品。。但是溫江酥糖的工藝複雜,需要人工作業。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壽安國營食品廠的老師傅楊世明,和他的徒弟冉光濤。

冉光濤現在已經成為和盛鎮國營食品廠的負責人了,企業也更名為溫江區美味王食品廠。作為老溫江美食文化遺產,冉光濤一方面堅持用高成本保持著原汁原味的配方、工藝和口味,另一方面也在致力於“溫江三絕”之一,緣起于壽安的“溫江酥糖”的文化傳承。

2.白醬油

“溫江三絕”之二就是白醬油,也是緣起于壽安鎮的傳統品牌——

“鴻盛和”白醬油,是清代末年吳家場“鴻盛和”號技工王大師(大芳),王二師(大銀)兄弟倆改變香料配方,採用“伏曬秋油”的方法釀出的滴窩油。其特點是:狀如膠汁、牽絲透明、香噴撲鼻,放入碟內,用肉片或豆腐去蘸,即見滴窩油自動徐徐上侵,食之甜潤香韻。

3.醬白菜

吳家場雷家醬園生產的醬白菜,獨具特色。白菜選的是當地緊心白、梆少、葉多,白似豬油皮。洗淨後,用鹽、醬混合醃制而成。其味鹹中帶甜,鮮嫩脆香,入口更加誘人,黃色菜葉舒張,薄如紙,菜味綿長。據說解放前在成都官場上的酒席,都要派人來壽安買醬白菜製作入席。

4.白油豆腐

白油豆腐是吳家場廚師郭紹雲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始創,以香、甜、鮮、嫩可口的特點而馳名成都的名菜。白油豆腐有甜、鹹兩味,鹹味白油豆腐色白如雪,細嫩爽口,香鮮味濃;甜味豆腐其外觀與鹹味相似。

5 其他

壽安本地除了上述特色之外,還有其他許多的名食,如李雞肉、馬燒臘、易糍粑、易豆粉、李燴面、趙涼粉、苟板鴨、林雪旺、陳豆花、雷鍋魁等。我們趕到壽安採訪之際,卻未能一品上述品牌,實在是一大遺憾。

·特色民俗之——朝會

趕場是四川各地都有的民俗,唯獨壽安,另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就是朝會。朝會又分兩種,一種是廟會,如農曆正月的普興橋娘娘會(春台會),三月初一的止水廟娘娘會(春台會),三月二十八的吳家場娘娘會。還有一種是由於大量廟宇損毀拆除後無廟可拜,轉型的物資交流會,確定在每年的場鎮開場日。

·特色民俗之——搶童子

搶童子是另一項壽安傳統民俗活動。緣起於古代大戶人家少兒女的,寄望於他人能送童子于他。送子者多子孫,而廟會卻恰恰是個“搶童子”的好時機。在廟裡搶到木雕“童子”後,還要請畫匠填色(穿衣),最後要找個漂亮的男孩子,穿新衣,捧“童子”,吹吹打打的送過去。如果大戶人家這一年內真的得子,那麼還要請這些“送童子”的人吃飯,等等。很有趣味。

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壽安,除了朝會和搶童子,還有很多特色民俗,如圍鼓、壽安皮燈影、拉親家、師子燈、龍燈、畫眉鬥鳥等等活動。

總結

魚鳧王永遠是壽安、是溫江西北地方最有范兒的一張名片,但是壽安人卻不僅僅靠著魚鳧王的庇佑活著。千百年來他們都過著悠然自得的慢生活,用勤勞和智慧精心栽培著花木,用天生的藝術和靈感,在不知不覺中就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劍南盆景”。

我還沒假設好壽安鎮的陳家桅杆修復完成,烏龍島工程完成交付的古壽安是什麼樣子,然而這片土地就已經轟轟烈烈的開始打造“盆景之鄉”和“休閒旅遊之鄉”了。在灌溫路兩邊密集的園林、花圃中,似乎這一切又都是順理成章的。

在提倡“慢生活”的“蝸牛時光旅遊度假小鎮”的設想規劃面前,在第一批“十個特色古鎮”的名單首位,我仿佛又看到一個來自于古蜀國的老人,叼著煙斗,眯著眼睛,面帶微笑,不緊不慢的向前走去......

———— END ————

慢生活,輕旅遊,我們專做成都周邊遊

關注我們,帶來最新最熱最全的熱門資訊。第一時間奉上。

從魚鳧部落早期漁獵生活的“湔氐”(位於今成都彭州市通濟鎮黃村),到進入成都平原西北部,一統各個部落,出兵伐紂,建立古蜀國,再到後來“望帝春心托杜鵑”,我們不難想像,在面前的這座大墓山下,躺著的是一位什麼樣的偉人。

·千古迷雲之“小墓山”

魚鳧王墓的北方1公里,有座“小墓山”,是魚鳧王妃墓。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墓葬也已經被破壞,據當地人說還能看出土丘的形狀。

在當地的傳說中,小墓山的魚鳧王妃,其實就是花鰱姑娘。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美麗而可敬的女子,專門在此修築了現在的“小墓山”。

經過附近村民的指點,我們不得不繞到民居後面去,沿著田間小路尋找“小墓山”的遺跡。遺憾的是,在一片旱地和野草半人高的田間小路中,沒有當地人現場指點,我最終也未能找到小墓山的具體地點。

川派盆景之鄉

壽安鎮一直被記載為川派盆景的發源地,而川派盆景又是中國四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中國盆景藝術起源的最早的一支流派之一。有關於盆景藝術,在考古中發現,在武則天的二兒子章懷太子李賢的墓甬壁畫上畫有兩盆盆栽,這是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盆栽的最早歷史了。但是一般認為,盆景藝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晉朝。

·劍南盆景與青羊宮花會

唐朝設“劍南道”,所以川派盆景才有了“劍南盆景”這一名字。盆景基於盆栽,盆栽基於花木。自古以來成都平原氣候宜人,濕度恰當,適合絕大多數花木的栽培。在今天,壽安一鎮的花木面積也占全成都市的1/6,作為全鎮的支柱產業。

自唐朝以來,青羊宮每年都會有廟會。恰逢時節(二月十五)又是百花開放的春日,所以便有很多川西花農來此搭棚設帳,擺攤展賣。久而久之,這裡便從“廟會”變為“花會”。由此成為“成都十景”之一。

花會時節,也是川西花農們“賽市”的時節。壽安花木之盛,歷來影響了青羊花會。作為青羊花會上最矚目的一棵明星,壽安花木和盆景在青羊花會上從來都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

·一首嚴謹的“格律詩”

川派盆景的發展,是一個相當有趣的過程。由淺入深,再由深入淺。雖然盆景的歷史已經無從可考(事實上,川派盆景大師、川派盆景陳氏第六代傳人陳思甫,經研究後提出,川派盆景起源于蜀漢,形成于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的說法,在業內已受到肯定,被各類盆景書籍徵引。),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證明的,那就是川派盆景的獨到性和嚴謹性。

早期的川派盆景,講求自然,但是到了後來,就有了十種“身法”和“三式”、“五型”。這種“三五”型式的盆景藝術手法,以象形為基本意蘊,整合出了一整套規律,內容十分豐富,方法也是非常嚴謹的。時至今日,川派盆景還有大量的“規律派”作品。

“川西民居大觀園”

陳家桅杆,是川西民居的完整典範,也是清代川西民居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處庭院式建築群之一,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這所大宅子,民間有無數的傳說。有人說這是吳三桂給陳圓圓建的私宅,也有說是陳氏父子在院內起出來的神秘銀兩修築的,還有的說是陳氏父子受賞封敕回來建造的。但是不管哪種說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座建築群的確花了不少錢。

據史記載,陳家桅杆是咸豐年間陳家開始營建,集住宅、宗祠、園林為一體,占地約十畝的大型綜合性庭院式建築群。內部陳設精美絕倫,包括著有8個人物浮雕的照壁、青城山全景的盆景等等等等,被稱作目前川西唯一保存的佈局比較完整的古民宅,是真正獨居正宗性、獨立性和典型性的川西古建築民居。

陳家桅杆的名字源于宅院門口樹立的雙鬥桅杆。有考據說這是陳氏父子自京返鄉後不忘皇恩浩蕩,自表效恩的華表,而被淺薄的鄉下人訛傳為“桅杆”。當我們來到陳家桅杆時,工地人員卻拒絕了我們的採訪。帶著這樣深深的趣味性和失望的心情,我們只好在工地大門遠拍了一下裡面的陳家桅杆。

古壽安的洋教堂

在壽安,西歐宗教的傳入,已經是晚清年間了。這座距離今天的鎮政府不過數百米的聖修堂,就始建于咸豐元年。據官方記載,聖修堂被毀四次。這座坎坷的教堂從初建伊始就遭到當地人的各種強烈反對。我們從一則民間傳說中探尋壽安的另一處教堂福音堂,建好就被拆了一次的趣事,就可見一斑。

說在吳家場,有個人盡皆知的地頭蛇“黃二長子”,膽大善辯,有歪才,人高且瘦,所以獲名“黃二長子”。光緒二十七年,英國人在吳家場十字路口修築了福音堂,快完工時,傳教士帶著縣官查看工程。

黃二長子先和大家設計好,在福音堂門前堆放了大量木料和破爛磚瓦,阻住道路。縣官到達時揮手喝到:“趕快拆除!”黃二長子端茶奉上,然後跟大夥兒說“縣老爺有令,趕快拆除。”約好的鄉鄰們一擁而上,挖牆鋸梁,瞬間就拆掉了。

聖修堂如今只剩下一座座殘敗的危樓,當地政府為了安全起見,將大門鎖起。我也只能在門口,看看這座百年老教堂,替它慶倖一下,後屆政府還是修復了它,幸運的它當年沒有遇到黃二長子,沒有重蹈福音堂的後轍。壽安人和洋教堂較勁了那麼久,最終它還是融入到壽安裡了。

入鄉隨俗,來壽安長長見識

古鎮壽安歷史悠久,傳承頗多,除了古跡古史,還有相當多的民間人文。讓我們從飲食、民俗兩面來看看古壽安。

·川西名小吃

1.壽安酥糖

也是在清末的光緒年間,壽安鎮就以“伏波牌酥糖”聞名。後來又有了“老君牌酥糖”。流傳至今,就成了今天著名的“溫江酥糖”,是溫江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不可或缺的禮品。。但是溫江酥糖的工藝複雜,需要人工作業。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壽安國營食品廠的老師傅楊世明,和他的徒弟冉光濤。

冉光濤現在已經成為和盛鎮國營食品廠的負責人了,企業也更名為溫江區美味王食品廠。作為老溫江美食文化遺產,冉光濤一方面堅持用高成本保持著原汁原味的配方、工藝和口味,另一方面也在致力於“溫江三絕”之一,緣起于壽安的“溫江酥糖”的文化傳承。

2.白醬油

“溫江三絕”之二就是白醬油,也是緣起于壽安鎮的傳統品牌——

“鴻盛和”白醬油,是清代末年吳家場“鴻盛和”號技工王大師(大芳),王二師(大銀)兄弟倆改變香料配方,採用“伏曬秋油”的方法釀出的滴窩油。其特點是:狀如膠汁、牽絲透明、香噴撲鼻,放入碟內,用肉片或豆腐去蘸,即見滴窩油自動徐徐上侵,食之甜潤香韻。

3.醬白菜

吳家場雷家醬園生產的醬白菜,獨具特色。白菜選的是當地緊心白、梆少、葉多,白似豬油皮。洗淨後,用鹽、醬混合醃制而成。其味鹹中帶甜,鮮嫩脆香,入口更加誘人,黃色菜葉舒張,薄如紙,菜味綿長。據說解放前在成都官場上的酒席,都要派人來壽安買醬白菜製作入席。

4.白油豆腐

白油豆腐是吳家場廚師郭紹雲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始創,以香、甜、鮮、嫩可口的特點而馳名成都的名菜。白油豆腐有甜、鹹兩味,鹹味白油豆腐色白如雪,細嫩爽口,香鮮味濃;甜味豆腐其外觀與鹹味相似。

5 其他

壽安本地除了上述特色之外,還有其他許多的名食,如李雞肉、馬燒臘、易糍粑、易豆粉、李燴面、趙涼粉、苟板鴨、林雪旺、陳豆花、雷鍋魁等。我們趕到壽安採訪之際,卻未能一品上述品牌,實在是一大遺憾。

·特色民俗之——朝會

趕場是四川各地都有的民俗,唯獨壽安,另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就是朝會。朝會又分兩種,一種是廟會,如農曆正月的普興橋娘娘會(春台會),三月初一的止水廟娘娘會(春台會),三月二十八的吳家場娘娘會。還有一種是由於大量廟宇損毀拆除後無廟可拜,轉型的物資交流會,確定在每年的場鎮開場日。

·特色民俗之——搶童子

搶童子是另一項壽安傳統民俗活動。緣起於古代大戶人家少兒女的,寄望於他人能送童子于他。送子者多子孫,而廟會卻恰恰是個“搶童子”的好時機。在廟裡搶到木雕“童子”後,還要請畫匠填色(穿衣),最後要找個漂亮的男孩子,穿新衣,捧“童子”,吹吹打打的送過去。如果大戶人家這一年內真的得子,那麼還要請這些“送童子”的人吃飯,等等。很有趣味。

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壽安,除了朝會和搶童子,還有很多特色民俗,如圍鼓、壽安皮燈影、拉親家、師子燈、龍燈、畫眉鬥鳥等等活動。

總結

魚鳧王永遠是壽安、是溫江西北地方最有范兒的一張名片,但是壽安人卻不僅僅靠著魚鳧王的庇佑活著。千百年來他們都過著悠然自得的慢生活,用勤勞和智慧精心栽培著花木,用天生的藝術和靈感,在不知不覺中就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劍南盆景”。

我還沒假設好壽安鎮的陳家桅杆修復完成,烏龍島工程完成交付的古壽安是什麼樣子,然而這片土地就已經轟轟烈烈的開始打造“盆景之鄉”和“休閒旅遊之鄉”了。在灌溫路兩邊密集的園林、花圃中,似乎這一切又都是順理成章的。

在提倡“慢生活”的“蝸牛時光旅遊度假小鎮”的設想規劃面前,在第一批“十個特色古鎮”的名單首位,我仿佛又看到一個來自于古蜀國的老人,叼著煙斗,眯著眼睛,面帶微笑,不緊不慢的向前走去......

———— END ————

慢生活,輕旅遊,我們專做成都周邊遊

關注我們,帶來最新最熱最全的熱門資訊。第一時間奉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