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探秘樂山大佛旁的臥佛是自然景觀還是人工修造!

站在一個點放眼望去, 遠處真真切切地呈現出一尊臥佛像。 可是當你挪動網站, 其他任何一處觀賞的效果都不是最好, 或是看上去身首異處;或是佛頭不清;或是佛身不全。 再回頭看那個恰巧的點, 你還以為是純屬巧合嗎?

|偶然回首, 臥佛就在眼光處

巴蜀之地, 物產豐富, 景色秀麗, 每年吸引著不計其數的遊人。 來四川旅遊, 樂山大佛是不得不看的一個重要景觀。 遊人觀看了雄奇壯觀的樂山大佛與大佛近處合影留念之餘, 往往喜歡到一個稱為“福全門”的地方, 遠遠地再一次留影紀念。 “福全門”這個地方有什麼特殊之處呢?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萬幹遊客呢?

潘鴻忠是廣東省順德縣沖鶴鄉的一位60多歲的普通老人。 1989年5月11日, 老人興致勃勃地來到了夢寐已久的四川樂山, 飽覽了樂山大佛的神奇風采。 觀光疲憊之後, 老人乘興乘船而歸。 遊船途經“福全門”時,

天氣晴好, 山水雲天交相掩映, 仿佛一幅精美的畫卷。 老人陶醉其間, 回首對岸古塔、大佛, 情不自禁舉起手中相機, 拍了一張風景照作為留念。 10餘日後, 返回家鄉的潘老人與親友分享旅行照片, 發現一張照片中背景山形甚為奇特。 這座山活似一個仰臥下來的巨人。 老人非常高興, 忙把照片複印多份寄給親朋好友。 沒想到這張照片竟出了名, 後被交給了有關專家。

經專家認定, 照片中如臥佛形態的山是由烏尤山、淩雲山和龜城山聯襟組成的。 烏尤山宛若佛頭, 淩雲山狀似佛身, 龜城山好像佛腳, 形態惟妙惟尚。 在向潘鴻忠老人詢問了照片的拍攝地點後, 四川省文化廳組織了一支探險隊, 立即前往“福全門”一地進行求證, 要親眼見證這座宏偉的樂山臥佛。

這一切是巧合嗎

隨著臥佛的發現, “福全門”名聲大振, 人只有位於此處, 才可以清楚地觀看到巨佛身形。 站到別的地方, 這座臥佛便不是身首異處、肢體殘缺, 就是佛頭不清。 再加上“福”與“佛”諧音, 人們不禁想像, 是不是先人早已經發現此處的絕世奇景,

才故意隱藏“玄機”, 用“福”來暗示“佛”?在“福全門”遠眺臥佛, 人們無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傾倒。 烏尤山上的石頭、綠函以及偶然現出的人工建築, 剛好“扭”成了巨佛彎彎曲曲的頭髮。 山的輪廓宛右題段一般形成了巨佛的前額、鼻樑、嘴唇、下額, 甚至那捲曲的眉毛。 淩雲山構成的巨佛的身取有渾圓的腰背和寬厚的胸膛, 惟妙惟肖, 極具曲線之美。 龜城山形成的佛腳不儀形象逼真, 還宛如蘊含著神力。

樂山臥佛這細膩的形象足以令人為大自然的神力震顫, 偏偏在巨佛的胸前還聳立著鼎鼎大名的樂山大佛雕像。 難道這也是巧合嗎?在臥佛佛頭處的烏尤山裡, 有一座唐代始建的千年古寺。 據說建寺的僧人曾立下一個嚴苛的規定, 禁止任何人砍伐烏尤山的草木, 禁止任何人挪動烏尤山的山石。 而寺中諸僧幹年來也都嚴守寺規, 並自覺地充當起烏尤山的保護者。 因此, 烏尤山雖歷經千年但形貌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 “烏尤”為梵語, 指觀音菩薩的化身,是否唐代僧人即用“烏尤”暗指“佛頭”,否則為何立下不許改動烏尤山形貌的法規?或者,這又是一個奇異的巧合?

樂山臥佛,巧合連連,更令人驚訝的是,至今無論是在官方的史書典籍裡,還是在民間的文字故事中,人們都沒有發現有關樂山臥佛的記載。因此,這連連的“巧合”還只能作為談資,徒增樂山臥佛的神秘,吸引人們的無限好奇。

指觀音菩薩的化身,是否唐代僧人即用“烏尤”暗指“佛頭”,否則為何立下不許改動烏尤山形貌的法規?或者,這又是一個奇異的巧合?

樂山臥佛,巧合連連,更令人驚訝的是,至今無論是在官方的史書典籍裡,還是在民間的文字故事中,人們都沒有發現有關樂山臥佛的記載。因此,這連連的“巧合”還只能作為談資,徒增樂山臥佛的神秘,吸引人們的無限好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