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肝細胞癌的影像學診斷:MRI還是CT?

肝細胞癌是唯一不需要穿刺活檢, 而只需要通過CT或者MRI影像就能較為準確地實現臨床診斷的惡性腫瘤。 CT或MRI檢查能通過造影劑在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遲期的動態變化, 使可疑病灶與正常肝組織形成對比, 產生動脈期強化, 門靜脈期及延遲期退出的“快進快出”的影像學特點。

其中, MRI相比CT有著更多的成像序列(如T2加權像、DWI像等), 也有著成像連續性相對較差等缺點, 二者在診斷肝細胞癌方面究竟哪種方法更好存在著爭議。 近日, 來自美國梅奧診所的Roberts等在Hepatology線上發表了關於影像學方法診斷肝細胞癌的薈萃分析,

初步解答了這一問題。

研究圍繞兩個問題展開, 一是對於肝硬化患者疑診肝細胞癌時, CT和細胞外造影劑增強MRI或釓酸造影增強MRI診斷效能的比較;二是圍繞肝硬化患者伴不確定性結節時, 肝穿刺活檢、重複的影像學檢查以及換用另一種影像學檢查的評估效果比較。 研究共納入33篇文獻, 其中19篇報導了真陽性率、假陽性率、真陰性率、假陰性率等綜合性資料, 14篇僅報導了診斷敏感性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 對各種大小的肝細胞癌來說, 19篇綜合報導的文獻的比較顯示MRI有著更高的診斷敏感度(0.82 vs. 0.66)和更低的陰性似然比(0.20 vs. 0.37), 亞組分析中顯示細胞外造影劑增強MRI以及釓酸造影增強MRI都有著類似的優勢。 而在特異性(0.91 vs. 0.92)和陽性似然比(8.8 vs. 8.1)方面MRI和CT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無論是CT, 或是細胞外造影劑增強MRI以及釓酸造影增強MRI, 都在腫瘤直徑≥2 cm時有著更好的診斷效果, 而腫瘤≤1 cm時診斷效果較差。

至於對於肝硬化患者伴有無法確定的結節時, 究竟是肝穿刺活檢, 還是重複的影像學檢查, 還是換用另一種影像學檢查更好, 目前尚無研究能回答這一問題。 納入研究存在發表偏倚, 研究品質較低, 以及其他的臨床因素等, 都阻礙了本次薈萃分析結果在臨床的應用。

該研究結果初步顯示了MRI在診斷肝細胞癌方面較CT可能存在一定優勢, 但在推廣這一結論時, 尚需要考慮納入研究品質以及發表偏倚等問題。 此外, 對於肝硬化患者伴有無法確定的結節時的診斷方法,

也需要更多研究來探索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