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雄安“三原則”具有普適性

設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在國內外廣受關注。 目前, 雖然新區規劃方案尚未出臺, 但官方公佈的三條原則——絕不搞土地財政、一定考慮百姓的長遠利益、絕不搞形象工程——已經在輿論場上引發強烈反響。 《人民日報》評論稱“彰顯改革擔當”, 許多人則從中看到中國城市發展的新方向, 寄望雄安“三原則”能推及其他城市發展。

雄安新區“一出生便風華正茂”。 它不僅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更是新形勢下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實踐。

究竟“新”在何處?最核心、最關鍵、最根本的, 就是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 按照中央的頂層設計, 雄安新區將努力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 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新發展理念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的指揮棒。 沒有歷史包袱的雄安新區, 無疑是一個最佳實踐平臺。

眼下透過雄安“三原則”, 便能看到新發展理念的落地。 “絕不搞土地財政”, 打破了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 有助於告別對房地產行業的過度依賴, 真正回歸“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的價值屬性, 讓群眾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和更有獲得感。 “一定考慮百姓的長遠利益”,

意味著不僅百姓當下應得的補償要給, 更要考慮他們的未來發展, 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新區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受益者, 全面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 “絕不搞形象工程”, 突出發展的根本目的, 強調發展著眼長遠, 有助於克服急功近利的政績衝動, 從而形成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三原則”條條扎實, 字字有力, 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瞄準當前城市發展的一些玩瘴痼疾開刀, 彙聚了自上而下關於城市發展的最大共識。

雄安“三原則”受到追捧,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與之對立的發展模式的詬病。 比如, 許多城市對土地財政超級迷戀, 成為土地和房地產價格的重要推手, 其結果必然會增加百姓的住房成本。

但反觀雄安, 一早便提出“讓低房價成為雄安新區的核心競爭力”。 而事實也一再證明, 房價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 高房價更容易導致人“逃離”。 再比如百姓的利益問題, 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征地拆遷時, 往往只看中群眾手中的土地, 習慣用賠償的方法一竿子解決問題, 卻沒有長遠考慮這些人的生計和融入城市生活問題。 還有更為常見的形象工程問題, 一些城市不尊重自然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律, 熱衷於面子好看, 熱衷於短期顯績, 熱衷於摩天大樓, 拆東牆補西牆, 外表光鮮, 群眾的獲得感卻得不到提升。

客觀地說, 雄安“三原則”沒有多大顛覆性。 一方面, 中央早就開始極力宣導和要求;另一方面,

公眾早已熟知並寄予厚望。 只不過在實踐層面, 這些原則在一些城市沒有得到有力踐行, 讓許多人感到“口惠而實不至”。 這一次, 雄安再提“三原則”高度貼合大眾關注, 也充分說明“三原則”具有普適性, 滿足了絕大多數人的期待。 而從另一個層面講,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是全國性的, 體現這一理念的雄安“三原則”也是在釋放信號, 那就是傳統老路走不通了, “三原則”代表了未來方向。 或許, 這正是雄安新區的標杆意義所在。

雄安新區要比肩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必然有其與眾不同之處。 “三原則”已經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展現出其普適的一面和全國推廣的價值。 而更多城市也應該清楚看到這一點, 並從中理解城市發展的真諦,

做新發展理念的堅定實踐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