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互聯網+黨建”的四川實踐——四川省組織系統積極運用“互聯網+”創新推進黨建工作

“互聯網+黨建”的四川實踐——四川省組織系統積極運用“互聯網+”創新推進黨建工作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革潮流浩浩蕩蕩、社會變革空前廣泛的“互聯網+”大時代,

每個領域都有“+”的平臺、每個行業都有“+”的機會, 黨建工作也不例外。

黨的十八大以來, 四川省組織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黨建思想和加快網路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 堅定落實中組部關於推動基層党建傳統優勢與資訊技術高度融合的部署要求, 著眼更好地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服務帶動作用, 切實強化“互聯網+”的思維理念和党建模式創新, 通過黨建APP、智慧雲平臺、大資料黨建等多種載體, 將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到黨建工作之中, 不斷激發出“互聯網+黨建”的新成效、新活力, 有力提升了全省黨建工作的資訊化、精細化、服務化、科學化水準。

一、以“互聯網+”強化黨建思想引領示範。 清醒認識互聯網已成為輿論鬥爭主戰場、已成為我們黨長期執政所要面對的最大變數的嚴峻形勢, 堅持把“互聯網+”有機融入黨建工作的經常性教育宣傳之中, 引領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五大發展理念”, 自覺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黨建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上來, 確保在思想上與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確保党建工作在網上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在實踐中, 全省組織系統以“互聯網+”的思維不斷強化黨建宣傳和輿論引導, 廣泛運用幹部線上學習城、遠端教育網路、學習大資料、廣播電視等方式,

開展“互聯網+幹部培訓”;廣泛運用QQ群、微信群、易信群、手機APP、黨員手機報等“三微一端”網路新媒體, 開展“互聯網+理論宣傳”;廣泛運用黨性教育基地網上展館、網路幹部學院基地、組工門戶網站等載體, 開展“互聯網+思想教育”, 初步構建起在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基礎上更為有效、更為科學的黨建工作新常態, 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凝心聚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 綿陽市鹽亭縣推出基於“APP+微信公眾號”的複合型公眾服務平臺——“鹽亭紅”, 積極探索“互聯網+党建”智慧模式, 將傳統黨建工作有機融入移動互聯網管理, 打造黨員幹部“指尖上的加油站”,
引導其牢記黨員身份、築牢思想根基, 實現了黨員學習教育日常化、經常化、便捷化, 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的精細化、精准化。

二、以“互聯網+”提升黨建資訊化科學化。 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大勢, 積極將網路先進技術優勢與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相結合, 著力以黨建工作資訊化科學化, 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對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為民服務實效。 省委組織部堅定擔負推進全省組織系統資訊化科學化工作責任, 一方面健全完善以中組部為源頭節點、以省電子政務網路為依託, 縱向貫通21個市(州)和183個縣(市、區)黨委組織部、橫向與省直相關單位的人事部門進行網路連接的“四川組工網”,

實現全省黨建工作的資訊大流通和同脈共振, 説明省直單位和各級基層組織部門、黨員幹部及時掌握瞭解中央和省委有關黨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工作動態並快速反映基層呼聲、傳遞民情, 常態化地加強學習交流、借鑒溝通。 另一方面, 以落實中組部和全省組織系統資訊化規劃為根本、以建設“四川大資料組工”為總攬, 大力推進“一中心(基礎資料中心)、兩網(大組工網、互聯網)、四庫(幹部資訊庫、黨員資訊庫、人才資訊庫、公務員資訊庫)”建設, 全面實現輔助決策、協同辦公、資訊共用、宣傳展示等功能, 聚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黨建工作綜合性運用平臺。 目前, 已建成省管幹部資訊管理系統、全省黨員執行資訊系統、全省組織部門視訊會議系統和協同辦公系統、“天府先鋒”全媒體多功能黨員教育平臺等, 全面開展黨建工作網上資訊服務,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從“資訊孤島”向“互通共用”轉變,為研判黨建發展趨勢、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等提供科學有力的輔助決策支撐。

三、以“互聯網+”創新黨員教育服務管理。馳而不息聚焦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互聯網+”的思維和方式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員隊伍教育管理。著力利用網路互聯互通的鮮明特點,聚合貫通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的200餘個“三微一端”網路新媒體,積極搶佔“互聯網+黨建”的輿論高地,傳播全面從嚴治黨部署要求,激發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黨員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堅守理想信念和紀律規矩。著力建設包括選調生、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基層黨務工作者、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在內的基層組織資料庫,收集掌握基層隊伍、基層組織、黨務管理、組織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資訊,並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整合梳理、分析黨建訊息,使黨建工作決策管理更加精確化、智慧化、科學化。著力把支部建在網上,以行業、地域、樓宇、商鋪等為單位建立網路黨組織,運用黨建微信群、易信群、QQ群等載體進行線上線下並力推進、以線上引領線下、以線下互動線上,在加大對黨員跟蹤服務管理的同時,積極開展線上黨務辦理、黨費收繳、線上學習、民意收集等事務,切實破解黨組織聯繫服務黨員“最後一公里”問題。成都市武侯區針對“雙報到”黨員中大部分較年輕且都能上網用微信這一特點,在所轄玉林北路社區率先探索“互聯網+雙報到”工作模式,通過網路新媒體與“雙報到”黨員志願服務有機結合,構建具有“徵集、接單、服務、評價、回饋”等多種功能的閉合式網路平臺,切實把黨組織和黨員力量集合起來、把各種服務資源整合起來,使“報到”黨組織和黨員可以“隨時關注、隨時參與、隨時互動”,確保了“雙報到”服務專案落地落實,實現了“線上認領、線下服務、網內互動、網外解決”和“雙報到”黨組織和黨員聯繫服務群眾常態化。

四、以“互聯網+”推動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堅決回應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國家戰略,著力將“互聯網+黨建+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以“互聯網+黨建”擁抱貧困群眾、搭建脫貧大市場、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在實踐中,各級組織部門大膽探索“互聯網+黨建” 扶貧模式,將農村電商服務平臺與基層黨建綜合服務平臺進行融合,逐步形成了由做具體事務向做好服務管理回歸,實現了聯繫服務群眾零距離,進一步找准了互聯網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著力點、突破點、創新點。達州市渠縣針對群眾脫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的實際,創新實施“互聯網+黨建”工程,將“互聯網+”思維引入經常性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具體實踐之中,通過開展“互聯網+黨員幹部”主題培訓、實施“互聯網+遠端教育+大喇叭”惠民工程、打造“互聯網+脫貧攻堅”交流平臺、大力推行黨建扶貧“E計畫”、實施“農村党建電商扶貧計畫”推進黨建服務電商體系建設等多種措施,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五、以“互聯網+”健全完善黨建制度機制。堅持把“互聯網+党建”作為深化黨建制度改革的助推器和動員黨員力量的超連結,始終保持反觀自身的政治清醒和革故鼎新的勇氣毅力,始終突出問題導向、落細落小、務實管用,著眼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常態化地創新發展;堅持把建立健全黨建制度機制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建立基於互聯網的黨建資訊系統固化黨建制度,保證各項黨建制度得到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促進黨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常態化,使之呈現出政治參與大眾化、組織結構扁平化、交流方式平等化、獲取資訊便利化、教育形式新穎化等良性發展態勢,並以此提高黨建工作牽引力。在實踐中,全省組織系統大力實施“互聯網+黨建”行動計畫,以四川省委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路平臺、“天府先鋒”党建雲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綜合平臺等為支撐,採取“各炒各的菜、共辦一桌席”的基本思路,積極構建以“從嚴治黨的組織工作平臺、與時俱進的黨員教育平臺、聯繫服務群眾的溝通互動平臺、黨建引領的脫貧攻堅平臺”為主要載體的“黨務+政務+服務”的制度體系。廣元市劍閣縣用“互聯網+”思維深化黨建制度改革,明文規定每年都推行基層党建項目標清單、問題清單、整改責任清單、年度考核清單等個性內容具體、共性問題有特點、硬性措施有規定的4張清單,同步在劍閣縣黨員e家、遠端教育、黨建電視頻道、幹部日常監督管理、劍閣手機報、寬頻鄉村等9大黨建工作網路公佈,督促倒逼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自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強力解決黨建工作“點好面差”等問題,切實提高黨建工作質效,築牢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執政能力,推動基層党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伍朝党)

編輯:謝宜均

全面開展黨建工作網上資訊服務,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從“資訊孤島”向“互通共用”轉變,為研判黨建發展趨勢、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等提供科學有力的輔助決策支撐。

三、以“互聯網+”創新黨員教育服務管理。馳而不息聚焦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互聯網+”的思維和方式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員隊伍教育管理。著力利用網路互聯互通的鮮明特點,聚合貫通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的200餘個“三微一端”網路新媒體,積極搶佔“互聯網+黨建”的輿論高地,傳播全面從嚴治黨部署要求,激發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黨員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堅守理想信念和紀律規矩。著力建設包括選調生、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基層黨務工作者、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在內的基層組織資料庫,收集掌握基層隊伍、基層組織、黨務管理、組織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資訊,並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整合梳理、分析黨建訊息,使黨建工作決策管理更加精確化、智慧化、科學化。著力把支部建在網上,以行業、地域、樓宇、商鋪等為單位建立網路黨組織,運用黨建微信群、易信群、QQ群等載體進行線上線下並力推進、以線上引領線下、以線下互動線上,在加大對黨員跟蹤服務管理的同時,積極開展線上黨務辦理、黨費收繳、線上學習、民意收集等事務,切實破解黨組織聯繫服務黨員“最後一公里”問題。成都市武侯區針對“雙報到”黨員中大部分較年輕且都能上網用微信這一特點,在所轄玉林北路社區率先探索“互聯網+雙報到”工作模式,通過網路新媒體與“雙報到”黨員志願服務有機結合,構建具有“徵集、接單、服務、評價、回饋”等多種功能的閉合式網路平臺,切實把黨組織和黨員力量集合起來、把各種服務資源整合起來,使“報到”黨組織和黨員可以“隨時關注、隨時參與、隨時互動”,確保了“雙報到”服務專案落地落實,實現了“線上認領、線下服務、網內互動、網外解決”和“雙報到”黨組織和黨員聯繫服務群眾常態化。

四、以“互聯網+”推動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堅決回應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國家戰略,著力將“互聯網+黨建+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以“互聯網+黨建”擁抱貧困群眾、搭建脫貧大市場、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在實踐中,各級組織部門大膽探索“互聯網+黨建” 扶貧模式,將農村電商服務平臺與基層黨建綜合服務平臺進行融合,逐步形成了由做具體事務向做好服務管理回歸,實現了聯繫服務群眾零距離,進一步找准了互聯網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著力點、突破點、創新點。達州市渠縣針對群眾脫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的實際,創新實施“互聯網+黨建”工程,將“互聯網+”思維引入經常性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具體實踐之中,通過開展“互聯網+黨員幹部”主題培訓、實施“互聯網+遠端教育+大喇叭”惠民工程、打造“互聯網+脫貧攻堅”交流平臺、大力推行黨建扶貧“E計畫”、實施“農村党建電商扶貧計畫”推進黨建服務電商體系建設等多種措施,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五、以“互聯網+”健全完善黨建制度機制。堅持把“互聯網+党建”作為深化黨建制度改革的助推器和動員黨員力量的超連結,始終保持反觀自身的政治清醒和革故鼎新的勇氣毅力,始終突出問題導向、落細落小、務實管用,著眼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常態化地創新發展;堅持把建立健全黨建制度機制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建立基於互聯網的黨建資訊系統固化黨建制度,保證各項黨建制度得到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促進黨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常態化,使之呈現出政治參與大眾化、組織結構扁平化、交流方式平等化、獲取資訊便利化、教育形式新穎化等良性發展態勢,並以此提高黨建工作牽引力。在實踐中,全省組織系統大力實施“互聯網+黨建”行動計畫,以四川省委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路平臺、“天府先鋒”党建雲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綜合平臺等為支撐,採取“各炒各的菜、共辦一桌席”的基本思路,積極構建以“從嚴治黨的組織工作平臺、與時俱進的黨員教育平臺、聯繫服務群眾的溝通互動平臺、黨建引領的脫貧攻堅平臺”為主要載體的“黨務+政務+服務”的制度體系。廣元市劍閣縣用“互聯網+”思維深化黨建制度改革,明文規定每年都推行基層党建項目標清單、問題清單、整改責任清單、年度考核清單等個性內容具體、共性問題有特點、硬性措施有規定的4張清單,同步在劍閣縣黨員e家、遠端教育、黨建電視頻道、幹部日常監督管理、劍閣手機報、寬頻鄉村等9大黨建工作網路公佈,督促倒逼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自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強力解決黨建工作“點好面差”等問題,切實提高黨建工作質效,築牢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執政能力,推動基層党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伍朝党)

編輯:謝宜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