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四川蓬溪:“七聯七帶”厚植基層党建根基

四川蓬溪:“七聯七帶”厚植基層党建根基

四川蓬溪縣堅持把抓好党建作為最大政績, 以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拱市村為輻射帶動點,

推行“七聯七帶”村黨組織合建共建, 強化組織“引”的功能、提升黨員“帶”的實效、啟動群眾“跟”的動力, 厚植基層党建根基。

一、組織聯建, 帶動區域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 以黨建工作和產業發展為載體, 保持原村“兩委”成員、經濟核算體系、集體固定資產、債權債務歸屬權、人事任免等六個不變, 採取強弱村聯姻、大小村掛靠、好差村互補的強大聯合方式, 探索並推行多種村黨組織合建共建, 實行強弱結對、強強聯合, 實現共同富裕、共同進步。 將產業相近、地域相鄰的納入管理, 在常樂鎮6個村組建聯村黨委, 天福鎮20個村組建7個聯村黨總支, 輻射帶動31個鄉鎮60餘個小村弱村強弱結對, 實現農村資源大融合, 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得到有形有效提升。

二、主業聯抓, 帶動全面加強。 推行“5+2+2”黨建工作機制, 制發鄉鎮黨委書記、專職副書記、組宣委員, 部門(黨委)黨組書記、機關黨組織書記抓基層党建職責“五張清單”, 《蓬溪縣基層黨建專案化區域化競進提質實施辦法(試行)》《蓬溪縣基層黨建工作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兩個辦法”, 《黨支部工作手冊》《黨委(黨組)工作手冊》“兩個手冊”。 規範聯村黨委書記、專職副書記、黨委委員抓基層党建職責, 建立黨建工作共同研究、資源整合享用、經驗互相交流等制度, 構建“專案推動、區域聯動、條塊互動、上下促動”的主業聯抓工作格局, 以党建聚人心、促發展。

三、隊伍聯育, 帶動能人彙集。 推行鄉鎮機關、村(社區)黨支部與青年人才黨支部結對共建機制,

統籌區域資源, 實行聯建村“一張網”的幹部隊伍培養模式, 按照“聯合預審、集中回饋、統一辦理、全程跟蹤”的方式, 著力構建幹部人才引進、使用、培養、服務“四位元一體”工作體系, 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 大力實施人才“雙引”工程, 深入開展“農村發展蓄力”行動計畫, 把實用人才聚到產業鏈、黨員幹部聚到攻堅點, 建立35歲以下重點培養對象儲備庫, 為每個村(社區)確定2名以上後備幹部, 切實解決基層引人難、留人難、人才匱乏問題。

四、治理聯創, 帶動民風改善。 推廣運用省級“四好村”拱市村經驗做法, 突出基層群眾生產生活需求, 成立聯村村民理事會, 修訂完善“村規民約”, 建立聯防、聯調、聯處應急隊伍, 深化“六連線制”,推進“三治融合”。

廣泛開展村(社區)黨組織和黨員“星級爭創”活動, 啟動“紅色引擎”;全面落實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群眾制度、暢通村情民意回饋管道, 啟動“紅色細胞”;全面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 建強“紅色陣地”;以黨員隊伍密切聯繫服務群眾, 助推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帶動民風改善。

五、資源聯享, 帶動服務優化。 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思路, 針對農村撂荒地多、產業經營粗放、農民收入低等現狀, 採取聯村連片開發撂荒地、連片配套農田設施、連片發展農業產業的方式, 共贏共用, 聯村集約用地2.4萬畝, 連片發展千葉佛蓮、優質核桃、水產養殖、蜜蜂養殖等產業5.8萬餘畝。 通過農民夜校、遠端教育平臺、黨建好聲音等學習服務載體,

覆蓋式共用農機、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 聯村打造農村電商平臺, 激勵各類人才一線創新創業, 形成幹部示範、全民動手, 聚力脫貧奔康生動局面。

六、文化聯培, 帶動文明風尚。 以打造“隊伍聯盟、組建聯手、活動聯動、工作聯合”高效運作方式的基層黨群組織為抓手, 突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聯村聯合舉辦鄉村春晚、鄉村旅遊、書法創作等文體活動, 深入推進“三講三學三創三頌”感恩奮進主題教育, 集中評選“先進村、文明戶、帶頭人”。 全面推廣三會一課“四+”模式, 每月1號集中開展講“微黨課”、看紅色電影、志願服務等黨日活動, 弘揚護黨愛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等價值觀, 營造文明風尚。

七、產業聯營,帶動脫貧增收。探索產業黨組織聯動共推發展模式,全縣成立聯村土地流轉、農機合作、產業聯盟專業合作社88個,建立“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產業”的利益共用、風險同擔機制,通過資產租金、文化產業收入、農業服務收入、財政資金入股分紅、整理流轉撂荒地收入等方式壯大集體經濟,採取土地入股分紅、政策兜底收入、產業就業、自主創業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脫貧。聯村村民人均收入截止2017年6月達8306元,同比增長25%, 引帶68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中共蓬溪縣委組織部 馮波)

編輯:謝宜均

七、產業聯營,帶動脫貧增收。探索產業黨組織聯動共推發展模式,全縣成立聯村土地流轉、農機合作、產業聯盟專業合作社88個,建立“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產業”的利益共用、風險同擔機制,通過資產租金、文化產業收入、農業服務收入、財政資金入股分紅、整理流轉撂荒地收入等方式壯大集體經濟,採取土地入股分紅、政策兜底收入、產業就業、自主創業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脫貧。聯村村民人均收入截止2017年6月達8306元,同比增長25%, 引帶68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中共蓬溪縣委組織部 馮波)

編輯:謝宜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