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紅色之都 生態之城

——看遵義市生態建設的華麗蝶變

紅與綠——遵義留給世人的兩抹明豔色彩。

“紅色”于遵義而言, 代表著為了人民、為了正義堅持不懈走向勝利的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 是遵義實現“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目標的不竭精神動力, 是提振幹部精氣神的力量源泉。

“綠色”于遵義而言, 代表著地域優勢、氣候優勢、生態優勢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是我們讓人羡慕的生態基礎, 是遵義未來謀劃發展、科學決策的戰略高地。

這紅與綠是遵義特色, 更是遵義未來發展規劃的有力依據。

好山好水好氣候

在全國大多數地區被霧霾重重包圍,

連“深呼吸”都需要勇氣的時候, 遵義的市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感, 總是忍不住為“朋友圈”裡吐槽天氣的夥伴們牛氣轟轟的來一句:“歡迎來遵義, 在這裡, 新鮮空氣可絕對不是奢侈品喲!”

簡單的三言兩語, 卻道出了黔北的好生態, 好空氣。 2016年, 遵義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40天, 優良率為92.9%, 這樣的好環境, 也確確實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到來。 據瞭解, 2016年, 遵義市接待遊客8430.7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2.73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35.5%和44.9%。 旅遊, 正成為遵義脫貧奔小康, 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業態。

遵義的好山好水, 不僅孕育了山之峻奇、水之靈秀, 更孕育了酒之芬芳、茶之清香。

良好的生態環境, 成就了遵義綠色農產品的纖塵不染,

獨特的氣候特徵積澱了遵義綠色農產品的高貴品質, 原始的種養方式保留了遵義綠色農產品的淳樸清香, 成就了“黔北糧倉”美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不, 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遵義擁有十足的底氣和更大的志向——一方水土養八方人。 2017年, 借著貴州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的春風, 黔北大山裡的綠色農產品隨著滾滾春潮, 走出大山風行天下。

春風吹綻第一枝。 產自湄潭、鳳岡等地的優質茶葉早被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私人定制”。 鳳岡富硒茶由於綠色無公害, 早已通過歐盟460項嚴苛的檢測, 近年來又開闢美國、新加坡、沙特、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西班牙等海外市場。

每天, 都有來自遵義的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奔走在全國發達的運輸體系上, 進社區、進商城、進超市, 走進了天南地北人們的餐桌, 成為代表遵義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生態保護立說立行

曾經, 外地人說起貴州, 說起遵義, 就是偏遠地方的代名詞, 成了拖全國人民後腿的“落後分子”。

然而, 深居貴州的遵義也是幸運的。 這個坐擁著青山綠水的貧窮省份, 具有巨大的後發優勢。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使這裡贏得“山地公園省”的美譽。

近年來, 為了補齊工業化和城鎮化“短板”, 遵義市堅持走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主戰略不動搖。 工業化進程持續加速, 產業園區佈局初成體系。 城鎮化水準大幅提高, 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小城市和縣城為支撐、小城鎮為基礎、新型農村社區為補充的現代城鎮化空間格局基本形成。

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 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農業現代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十二五”期間, 遵義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 實現五年翻番任務, 進入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方陣。 工業穩居全省第一, 農業繼續領跑全省。 工業產業結構漸趨優化。 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清潔生產、迴圈經濟全面推行, 熱電聯產專案建設範圍擴大。

為保障生態安全, 遵義近年來特別注重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 堅持制度創新、體制改革不動搖, 一方面, 組織編制了一系列實施方案——2014年, 制定了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制度的八個改革方案,

細化了“四河四帶”建設的思路、措施、目標,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積極開展協力廠商治理環境污染。 另一方面, 環保司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庭, 播州區和仁懷市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法庭, 遵義市檢察院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室, 市公安局成立了生態環境安全保衛支隊, 流域生態環保司法保障進一步得到加強。

走出一條遵義特色的文明新路

“物有甘苦, 嘗之者識;道有夷險, 履之者知。 ”遵義和許多其他地方一樣, 既有過因人均口糧短缺而大規模毀林開荒的歷史, 也有過工業化道路走不走、如何走的困惑。

省委、省政府對遵義委以重任, 一方面, 讓遵義“當先鋒”“打頭陣”, 成為貴州綠色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的“火車頭”,充當貴州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在已有的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實踐中勇於探索,善於創新,敢於突破,引領全省乃至西部其他欠發達地區也走出一條符合區域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另一方面,遵義的綠色發展要與遵義的知名度、美譽度相稱,要跳出大山,要跳出貴州,要站在西部乃至全國的高度,走出遵義特色,走出遵義精神,走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遵義經驗,走出可資借鑒的遵義模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提出的要求,“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對遵義而言,這些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動力。

一個曾經的後發地區,在時代的召喚下,沉靜下來認真思考,充分借鑒和學習國外成功的發展經驗,堅定了綠色發展的戰略決心、戰略定力,追求綠色化發展,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讓生態文明先行先試。

具有後發優勢的遵義,只有將自己的優勢產業與自然地理條件完美地結合起來。結合自己的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提升傳統特色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戰略,通過城鎮建設,拉動投資、拉動消費,實現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利用自然山水資源、紅色旅遊資源、原生態民族資源發展旅遊業,做優旅遊品牌,做大旅遊產業。

如此,遵義的未來將呈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譚 冰)

成為貴州綠色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的“火車頭”,充當貴州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在已有的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實踐中勇於探索,善於創新,敢於突破,引領全省乃至西部其他欠發達地區也走出一條符合區域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另一方面,遵義的綠色發展要與遵義的知名度、美譽度相稱,要跳出大山,要跳出貴州,要站在西部乃至全國的高度,走出遵義特色,走出遵義精神,走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遵義經驗,走出可資借鑒的遵義模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提出的要求,“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對遵義而言,這些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動力。

一個曾經的後發地區,在時代的召喚下,沉靜下來認真思考,充分借鑒和學習國外成功的發展經驗,堅定了綠色發展的戰略決心、戰略定力,追求綠色化發展,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讓生態文明先行先試。

具有後發優勢的遵義,只有將自己的優勢產業與自然地理條件完美地結合起來。結合自己的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提升傳統特色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戰略,通過城鎮建設,拉動投資、拉動消費,實現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利用自然山水資源、紅色旅遊資源、原生態民族資源發展旅遊業,做優旅遊品牌,做大旅遊產業。

如此,遵義的未來將呈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譚 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